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 刘瑞朝 摄影 白周峰
作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绿城更绿、更美是趋势、也是事实。作为这座城市不会说话的主要成员——树木,它们在为广大市民提供绿荫、贡献氧气、净化空气的同时,也会给市民带来一定的“烦恼”。
比如,秋末冬初成熟的法桐树毛球,大风过处,纷纷掉落,毛絮纷飞。春末夏初的杨柳飞絮,更是“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万物生长,枝叶繁生,遮挡了路灯、信号灯和指示牌,影响一部分人的正常通行。
绿城存在这些“小烦恼”,都是如何破解的?大河报记者进行了走访。
【现象】100多万株法桐树果实已成熟 风吹毛絮刺挠人
秋去冬来,天气干燥,北风增多。风吹来,叶纷落,作为郑州市区行道树的第一大树种的法桐,除了飘下或大或小的黄叶外,有时还会掉落一些枝头悬挂的毛球。有的毛球较为完整,有的炸成细小针状物,飞入市民眼睛中、脖颈内,带来不小的刺挠感。
除了每年暮春时节的杨柳飞絮外,法桐树的毛球和毛絮,是让郑州市民较为头疼的东西之一。郑州市城市道路绿化管理处植保科相关人士说,法桐是落叶大乔木,为雌雄同株,每年三四月份幼叶与花序同放,到秋末冬初果实成熟。
不过,成熟的毛球,一般要到明年春天才大量飘落。一年中的其它时段,秋冬季节干燥多风时候,也容易飘落。但秋冬季节飘落下来的毛球,有可能是去年甚至前年的毛球。有些果实是完整掉落,有些则是完全炸开,变成很多针状絮状物飘落,絮状物给人带来的烦恼较大。
法桐的学名为悬铃木,被园林届称为“世界行道树之王”。 由于法桐生长速度快,3到5年即可成荫,且法桐树叶大,成荫效果好,制氧能力也强,从上世纪50年代初期开始,郑州市区开始广泛种植法桐、毛白杨、国槐和泡桐等树种。
根据郑州市园林局去年年初的统计,郑州全市法桐种植数量已达140.9万棵,是全市种植数量最大的树种。根据粗略统计,法桐行道树在所有行道树中所占的比例大概占到80%。
事到如今,市区道路两侧的法桐树,相当一部分的年龄都超过了50年,成功塑造了市区很多道路的景观。不过,虽然都被称为法桐,但当时栽下的有不少是英桐和美桐。由于当初可供选择的悬铃木品种少,再加上也没有将法桐毛絮作为考虑因素,才导致了法桐毛球和毛絮的烦恼。
【防治】郑州引入药物防治法 国内暂无成熟成功经验
其实,不仅是郑州,国内很多城市都存在类似的问题,南京因为法桐数量巨大,更是成为当地的“头疼”大事之一。
因为非常适合南京的气候,悬铃木成为南京主要行道树种之一。据统计,南京主城区行道树约38万株,其中香樟14万余株,法桐9万余株。虽然近年来当地采取了嫁接少球果树枝、化学药剂注射、喷洒悬铃散等多种防治措施,但治理效果并不太理解。再加上法桐基数大,除了道路两侧的法桐外,还有大量法桐分布在居住区、校园、单位等地,增加了防治的工作难度,也抬高了防治成本。
根据统计,一株10年生、胸径为10厘米的悬铃木,每年可结200-400个球果,每个球果可产生200万-500万根左右的果毛。大河报记者从郑州市城市道路绿化管理处了解到,从去年开始,郑州市开始在部分路段采用喷洒生物药剂的方法,来抑制法桐毛球的生长。他们引进了一种新研制的法桐飘絮抑制剂——悬铃散,对法桐飘絮进行防治试验。
和传统的枝干嫁接防治和大面积修建防治的方式相比,药物防治可以有效保护树冠成荫。作为一种花芽抑制剂,可以抑制悬铃木的花芽分化郭恒,从而减少果球数量、果球直径,达到减少飘絮的目的。目前,这种生物抑制剂已在黄河路、棉纺路等路段试用,其无色无味,对人体也无毒副作用,为减少对市民影响,一般都采取夜间喷洒作业。
有关人士指出,法桐果毛的防治,目前全国范围内都没有较为成功且成熟的经验和措施。法桐孕育果毛,这是植物的正常生长现象,如果过度干预,很可能会影响法桐的生长。未来几年,郑州市也将继续探索法桐果毛防治的先进做法,并逐渐推广到更大范围。
【措施】枝叶遮挡路灯、信号灯? 郑州正实施行道树修剪作业
树木要生长,信号灯被遮挡。在郑州市区,每年都避免不了的问题,便是行道树的枝叶遮挡信号灯、指示牌、路灯,影响市民的正常出行。
市政道路明明有路灯,但到了晚上却两眼一抹黑。这样的情况,在郑州市区的不少道路上都能看到,比如文化路以西段的红专路,农业路以南的东三街等。到了晚上,路灯虽然亮着光,却被重重的枝叶环绕,不能有效地透射光线。这样一来,有些汽车就打开远光灯辅助行驶,却无意间增加了交通事故的概率。
随着春天的结束,夏天的道路,绿树成荫,一些路口的交通信号灯,就成了“绿灯”,因为它们被绿叶遮挡住了,导致驱车出行的市民,到了路口看不清信号灯的变化。有时过了路口,才发现闯了红灯,而等待自己的,便是前方的抓怕设施,一不小心就丢了分、罚了款。
那么,究竟是交通信号灯设置不合理、容易安在树叶后面,还是行道树树冠太大、生长速度太快,以致遮挡信号灯、指示牌、路灯的情况频频发生?站在各自的立场上,相关部门都有话说。
不过,行道树修建工作是一年四季的常态化工作。郑州市城市道路绿化管理处生产科负责人说,他们每天都会安排巡查人员在所管辖的道路上进行巡视,发现问题可以及时反映,同时市民的投诉、12319转来的线索,他们都会第一时间接收,并安排专业人员到现场对造成妨碍的枝叶进行修剪。
上述人士说,从今年国庆节开始,他们对所管辖的市区的主干道行道树进行了一次集中整治,涉及金水路、中原路、嵩山路等主干道,共计1192棵行道树。解决枝叶遮挡信号灯、路灯等问题的同时,还尽力保证树冠的冠形,尽量减少对树木正常生长的影响。
【手段】更换树种从源头上治理飞絮 郑州计划更换黄河大堤沿线杨柳雌株
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虽然距离杨柳飞絮高发期还有接近半年的时间,但郑州市是否提前部署了杨柳飞絮防治的相关工作呢?
大河报记者了解到,目前郑州市区的杨柳飞絮防治已经是每年的常规工作之一。根据郑州市杨柳飞絮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所公布的2020年防治工作方案,目前针对杨柳飞絮工作,主要有四方面的措施。
一是及时施药,抑制飞絮形成。通过注射花芽抑制剂等抑制杨柳雌株花芽分化,阻止形成花芽,达到不开或少开花,从源头上减少飞絮产生。
二是修建疏枝,减少飞絮产生。对长势旺盛的杨柳树雌株,在施药防治的基础上,通过修建疏枝的方式,进一步减少飞絮量。
三是高压冲洗,及时收集清理。在飞絮高发期,采用雾炮车对杨柳树雌株喷洒杨柳凝絮剂,粘固飞絮。针对杨柳飞絮重点路段及人口密集区,采取高压水枪冲洗树冠。加大道路洒水、清扫力度和频次,及时清理杨柳飞絮堆积。
四是结合时机,逐步更换雌株。通过绿化改造,有计划逐步将部分杨柳树雌株更换为其它优良品种树木。
郑州市林业局生态建设修复处处长毛训甲说,大家需要摆正一个观念,杨柳飞絮是植物的正常生理现象,而且飘絮时间较为集中,时间也不算太长,整体来看,树木在提供绿荫、服务绿化、净化空气等方面的贡献,应该更应该引起关注,大家不能因噎废食。
为了减少郑州市区外围的杨柳飞絮对市区造成的影响,郑州市林业局主要采取了以下几个措施。一是优化新造林的树种选择,对城市、村外镇周边人居集密集、较近区域内绿化,禁止选用杨、柳雌株。
二是对集中成片的杨柳雌株进行伐除更新,尤其是对杨柳树分布较为集中的连霍、京港澳、绕城高速公路两侧,已完成了95%以上雌株的更新、更换工作,这两年市民已感觉到了较前几年飘絮明显减少。
下一步将结合沿黄生态廊道提升,对黄河大堤沿线的杨树、柳树雌株进行逐步更新更换,增加常绿、彩叶树种,将进一步减少北部杨柳飞絮问题。
【相关】新栽法桐为少球品种 郑州法桐“老大”地位暂无法撼动
既然法桐树存在毛絮问题,为什么郑州市区很多新建道路两侧,仍然栽植的是法桐树呢?有些市民质疑说。对此,郑州市园林绿化相关部门人士说,目前所栽植的法桐,选用的都是少球品种,届时法桐毛絮问题将会明显削弱。
目前,法桐树是郑州市区行道树的第一大品种。根据郑州市园林局公布的《郑州市城市绿化树种推荐名录》,基调树种共有3种,常绿乔木是雪松,落叶乔木分别是悬铃木(少球品种)和国槐。基调树种,是在未来郑州各类园林绿地均要使用、数量最大、能形成全城统一基调的树种。
需要指出的是,《名录》中确定的基调树种的排名顺序与将来绿化树种的大范围应用,没有必然的联系。未来,郑州还会以少球的法桐为主,法桐仍然是郑州的市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