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2月2日召开的济南市委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济南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黄延任介绍,三年投入5.8亿元防治农业污染源,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100%。近年来,为做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推动农业绿色发展,济南市坚持“一控两减三基本”的基本方针,以控水,减肥减药,秸秆、农膜基本回收利用为目标,先后出台了《土壤污染防治行动实施方案》、《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及一系列配套政策文件,近三年来累计投入5.8亿余元,初步建立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济南模式”。
在化肥减量增效方面,通过推广水肥一体化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实现化肥减量增效,通过开展绿色农业示范区建设,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示范。目前,全市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面积累计达57.65万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覆盖率达90%以上,绿色农业示范区核心示范区面积达12万亩,生态效益显著。
在农药减量方面,通过构建病虫监测预警体系,不断提高病虫害监测预警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全市病虫预报综合准确率达85%以上。通过推进统防统治,建设病虫防治专业化服务组织,实现统防统治覆盖率达40%。通过政策支持和示范引导,加快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的推广应用。
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方面,推进秸秆综合利用,通过秸秆还田、秸秆打捆外运等,实现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8%。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加快畜禽粪污处理设施配建,目前全市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89%,畜禽粪污处理设施配建率达100%。加强农膜回收利用,在莱芜、平阴、长清、章丘设置地膜残留监测长期点位进行采样监测,开展农膜残留情况调查,今年济南市农膜回收率达90%以上,提前完成2020年农膜回收目标。
根据初步测算,济南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已达到100%。下一步,济南市农业农村系统将继续利用污染源普查成果,让农业资源利用更加高效、农业产地环境更加清洁,实现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