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太原12月10日电(王浩庆)正值北方萧瑟的大雪时节,位于晋中市榆次区的后沟古村内却是另一番景象。背靠窑洞墙根,68岁的张大姐揭开锅盖,吆喝叫卖当地传统玉米枣饼,“饼子都是我们平时吃的,村子自打成了景区,打饼子也能挣下钱!”
航拍后沟村全貌。(资料图)
走进后沟古村,古老的酒坊、醋坊、豆腐坊、饼子铺等传统手工作坊一应俱全。村内建筑保存完好,“明走暗泄”的地下排水系统历经千年之后仍然发挥着功效。村中至今还有戏班,不少村民打鼓能打出花样,摆造型、唱几嗓都有模有样。
后沟村院落以三进四合院和靠崖窑洞为主。窑洞依山而挖,有的窑中套窑,有的窑上有窑,有的窑窑相连。穿行其间,不知高低深浅。
这个以“窑洞”为建筑特色的村落,正成为各地游客的“网红打卡地”。
然而,这个旅游年收入近600万元的村庄,在几年前还是个“穷”村子。年轻人纷纷外出务工,村里的古建筑年久失修,渐趋破败。
绿水青山如何变成金山银山?晋中榆次后沟古村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杰称,加强古村保护,加快新村建设,围绕乡村旅游做好一“古”一“新”两件事,成为后沟村重焕生机的主要原因。
工作人员正在对参观点进行装饰。新华网 发
2017年,当地政府引入企业入股后沟古村景区,在保持村庄基本格局、布局形态及建筑风貌的前提下,对后沟村古民居进行保护修缮。
“后沟古村有1200年的历史,后沟新村距离古村1200米。”李杰介绍称,走过1200米,就像完成一次从古代到现代的穿越。古村安放着几代人的乡愁记忆,也上演着他们向往美好生活的奋斗历程。
整齐划一的后沟新村。新华网 发
护好“窑”钱树的同时,村里还建起了新村,采取土地流转、产权置换等方式,为村民提供更加便利、舒适的居住环境。后沟新村占地56.7亩,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包含114套整齐划一的二层住宅及单元楼,日间照料中心、活动广场等场所一应俱全。
“后沟山高、路颠、土荒,只有往外嫁的姑娘,少有娶进门的媳妇。”回忆起过去的日子,景区导游张志芳直摇头。自打新村建成,村民搬进了二层小楼,电视机、冰箱、热水器应有尽有。屋里亮了,大伙过上好日子的信心也更足了。
乘着旅游的“东风”,村里人摆起小吃摊、开起农家乐,在家门口挣上钱,日子越过越红火。“如今出去说媒,一听是‘后沟’小伙,外村姑娘都得高看一眼了!”
村民张金叶正在创作剪纸作品。新华网 发
“丈夫在景区当维修员,我开豆腐坊,每人每月工资能有2000元。”坐在窗明几净的客厅里,村民张金叶一边做剪纸手工,一边高兴地说,原先全家靠着二十几亩地生活,收入低还不稳定,忙一年挣不到2万元。现在在家门口找到工作,有班上、有钱挣,再加上地里的收入,一年下来能翻几番。
最近古村正争创国家4A级旅游景区。李杰透露,未来这里还将建起古村商业街,吸引商家入驻,拉长乡村旅游产业链,让村民人人有活干,人人有钱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