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孟向东 曾倩
蓝天保卫战是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中之重。12月9日,南阳市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全市持续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民生实事落实情况。
南阳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南阳市省定2020年度环境空气质量目标任务为:PM10平均浓度90微克/立方米,PM2.5平均浓度56 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264 天。南阳市截至12月7日,三项指标实现“两降一升”:PM10平均浓度75微克/立方米,同比降低15.7 %,全省排名第五名;PM2.5平均浓度 47 微克/立方米,同比降低16.1 %,全省排名第四名;优良天数 253天,同比增加 65天,全省排名第四名,提前一个月完成生态环境部下达的夏季优良天数目标任务,超额完成目标天数(80天)26天,是全国重点区域、苏皖鲁豫交界地区95个城市中超额完成目标天数最多的城市,达到南阳有监测记录以来历史同期最好水平,目前共获省级环境空气质量生态补偿金2312万元。
近年来,南阳市高度重视污染防治工作,各级各部门上下一心,全市一盘棋,紧盯年度目标任务,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合力攻坚。终于,2020年,南阳大气环境质量得到改善。
建筑工地扬尘是影响大气质量的重中之重。为有效治理扬尘污染,南阳市住建局坚持部门联动、属地管理、社会监督、全民参与的基本原则,今年以来全市各级控尘办通过自主暗访、联合检查及远程处置等方式,共督查4556 点位,下发整改通知书1476份,累计处罚金额206.1万元,有效震慑了违规违法企业。经过持续强力督导,南阳市扬尘污染防控工作得到进一步提高,监管能力和体系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各参建人员扬尘治理意识得到进一步的增强,大体量裸土、易扬尘物料全部覆盖,施工围挡、冲车设施全部设置,规模以上施工工地扬尘在线监控措施、施工现场“两禁止”已经全部落实。
冬季天冷,煤炭及其制品散烧成为大气污染的重要因素。为解决煤炭及其制品散烧带来的面源污染,进一步提升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为广大市民创造更加优美的生活环境,南阳市政府发布了《关于划定中心城区禁煤区的通告》(〔2019〕5号 ),将南阳市中心城区建成区范围以内约180平方公里的区域划定为禁煤区,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结合各自实际,也先后自行划定并公布了辖区禁煤区。至目前,全市散煤生产、销售点已绝迹,经营性商户使用燃煤行为日渐减少,小锅炉、大灶、小煤炉等违法违规燃煤散烧设施设备拆改有力,洁净型煤生产销售单位经营状况良好、供应充足,生产、销售、运输、使用散煤和违规生产、销售、使用洁净型煤的行为得到有效遏制,“禁煤区”内散煤和洁净型煤、“禁煤区”外散煤已实现动态清零,人民群众和经营者的传统用煤观念得到了根本性扭转。
为降低机动车污染排放,持续改善南阳市空气质量,今年以来,公安交管部门开展了“控车治污护航蓝天”攻坚行动,各项措施纷纷落地,为南阳防止污染保驾护航。
南阳的好生态离不开各级各单位的齐心协力,也离不开更科学的管控手段。据了解,为完善全市环境空气监测监控网络,南阳市共建成194个乡镇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和38个县级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全市217家排污单位实现污染源自动监控,建成废水、废气监控基站369个,基本实现全市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全覆盖”。建设形成完备的国家、省、市、县互联互通“天地车人”一体化机动车排放监控系统,对柴油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开展全天候、全方位的排放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