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董伦峰通讯员司利强叶中琳阴行
“我一生的追求,就是培育良种、生产良种、推广良种,让更多农民致富增收。”12月6日,曾连续三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种粮售粮大户”荣誉称号,多次受到农业部、省政府表彰,领航杞县20多年粮食育种生产行业发展的杞县裴村店乡农民许国志饱含深情地说。好的品种、好的技术推广需要有文化的年轻人去做,更好地去完成梦想,现在他把良种选育、生产推广的“接力棒”传给了儿子许远超。
育良种提质增效扩产能
许远超,1985年出生,毕业于河南农业大学。2007年,刚上大学二年级,许远超就跟随父亲和国内知名棉花育种专家、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者谭联望研究员参与了“富棉289”“富杂3号”等棉花新品种的选育与推广。
大学毕业后,许远超回到家乡,接替父亲开始潜心研究良种培育。针对小麦、玉米育种,推出“良种+良种”模式,提质增效扩产能,推广“开麦13”“项麦969”“金麦8号”“豫农202”等一系列小麦和“郑单958”“郑单1002”玉米新品种,服务当地农业发展。10年来,许远超累计推广小麦900多万亩,增收粮食4.5亿斤。
提质量打造优质良种基地
“这几年,许远超把我流转的470亩土地作为种子繁育基地。特别是今年,繁育‘豫农605’小麦种子,共收获632100斤小麦,一亩地产1300多斤。”杞县圉镇白木岗村种粮大户刘永强高兴地说,“许总还高于市场价一毛钱收购,让我每年增收10多万元。”
2015年,许远超注册了杞县宏图农业有限公司,他与河南农业大学知名小麦育种专家詹克慧教授,就共同开发小麦新品种展开合作。在詹克慧教授的大力帮助下,2015年合作推出了优质小麦品种“豫农202”。今年推出了“豫农605”,具有矮秆、大穗、节水、节肥的特点。
许远超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开展小麦、玉米、大蒜、棉花良种生产,以杞县裴村店乡为中心打造一个生产原种的基地;以杞县、温县、滑县和新疆库尔勒等地作为繁育小麦、大蒜、棉花种子基地,累计2万多亩,开展良种培育生产。
同时,许远超积极与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所、河南农业大学等单位合作,将新品种的比较试验、生产试验、品种展示试验放在公司试验田,打造成以新品种、新技术为示范中心的展示区,被评选为“全国农业推广科技试验示范基地”。
创品牌内延外拓增活力培育一粒良种,改变一个世界。许远超凭借长期的本地化经营策略和差异化产品结构,所培育的优良种子获得了较高的品牌认可度。
2018年8月,台风袭击了开封地区,杞县东部80%的玉米都受到危害,倒伏率达60%~80%,玉米生产损失非常严重,但许远超推出的“郑单1002”倒伏率只有10%左右。
两年间,许远超还为裴村店乡贫困群众免费发放“郑单1002”玉米种子3500亩,每亩可收获玉米1600斤,比其他农户平均高出近200斤,成为当地信得过的抗倒伏品牌种子。
如今的许远超把目光放得更远,2020年11月,他与河南农业大学合作成立的“中瑞小麦新品种研发团队”,被开封市政府评定为“农业产业化市重点龙头企业”;目前正在研究培育的全新小麦品种“瑞麦1号”将面向市场,内延外拓增活力,拓展不同市场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