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首页 > 中原 > 正文

济南蹚出绿色宜居之路

来源:济南日报编辑:胡浩亮发布时间:2020-12-15 18:00:41

 

  初冬时节,济南龙湖湿地长湖两岸芦花染满白霜,随风荡漾,如诗如画;黄河千亩银杏林,披上了金黄色外衣,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济南初冬的美景,不仅是很多摄影爱好者的心头好,而且是众多文艺青年们专门寻找的打卡圣地。“十三五”是济南越来越美的五年。蓝天越来越多,河流越来越清,生态越来越好。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五年来,济南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持续推进“四减四增行动”,全力打好蓝天保卫战、碧水保卫战和净土保卫战,全面推进全域生态文明建设,夯实全市经济绿色发展基础,真正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12月14日,泉城上空万里无云、蔚蓝如洗。据济南市环境监测数据显示,当日下午15时,济南市AQI指数为31,达到优质级别。 

  打造“泉城蓝”

  为“擦亮”蓝天,济南不断培植壮大绿色产业结构。2018年以来,累计搬迁24家老工业企业;全面完成焦化和钢铁产能压减任务;2017年以来,共完成7651家“散乱污”企业清理整治工作,清理取缔5805家,整改提升1846家;截至2020年10月底,已核发排污许可证2724张、变更1398张、延续82张,10203家企业完成排污登记。

  调整优化能源结构。2018年以来,共完成城市县城清洁取暖改造面积4116万平方米、农村地区清洁取暖改造61.55万户,基本实现平原地区清洁取暖全覆盖;2016年以来共淘汰35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458台,对全市94台35蒸吨以上燃煤锅炉全部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对全市2590台工业炉窑建立基础信息动态管控清单;持续加快推进挥发性有机物深度治理,推行“一企一策”整治提升。

  加强机动车污染防治。实施机动车排放检验与维护制度,2018-2020年,机动车初检合格率由90.89%提升至97.08%;在柴油货车集中通行道路开展常态化路检;持续开展停放地监督抽测;严控达不到国Ⅳ排放标准的重型柴油货车在市区通行;持续推进老旧柴油车报废更新补贴,截至目前共报废老旧柴油车3.8万余辆;禁止不达标非道路移动机械在高排放禁用区和低排放控制区内使用,省内率先启动非道路移动机械环保编码登记及远程定位装置安装工作,全市共有30339台非道路移动机械申领环保号码,核发环保号码28155个,实现对17365台工程机械位置及使用状态实时监控。

  构建济南智慧环保综合监管平台。建成生态环境数据资源中心和监测预警、综合分析、决策支持、环境监管、应急响应和公众参与六大类应用,目前全市共建立1700个固定微站监控系统及300个出租车走航微站。

  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建立重污染天气应急联防联控制度,出台了《济南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完成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清单修订工作,督促企业落实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措施。

  重现“一泓碧水”

  济南,因水而兴,因山而名。为重现泉城水韵,2016年印发《济南市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制定流域达标方案,以水污染防治规划为引领,树立流域治理大局观,明确工作目标,分解治污任务,连续五年,每月一调度,每季一通报,每年一评估,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有序推进各项重点工作的开展,构建并优化了我市流域水污染防治体系。

  针对小清河辛丰庄出境断面长期不达标问题,济南咬住问题不放松,立足实际,以刮骨疗毒的治水决心和雷霆万钧的治污手段,突出“系统治、全面治”,加强小清河水环境治理。先后实施管网改造、雨污分流、黑臭水体治理等河道综合整治工程;加严标准推动企业转型升级,从源头上减少工业污染排放;实施保泉战略,构建河流沿线湿地系统,修复城市水生态。全市各级各部门凝心聚力,先后完成8大类54项攻坚任务。

  五年来,济南市累计新增污水处理能力57.3万吨/日,先后启动全福河、大涧沟等河道雨污分流工程,截至2019年底,累计建成市政污水管线3211公里,雨水管线3117公里,有效提升了城市生活污水的收集处理能力。2019年,小清河辛丰庄出境国控断面水质在一年内从劣5类连续改善为5类、4类、3类,水质达到自有监测数据以来的最佳水平,提前一年完成山东省与济南市签订的目标责任书任务。“济南市小清河水质取得突破性改善”被评为“2019年度山东省生态环保十大事件”之一,得到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认可,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坚守“一方净土”

  为让百姓“吃得放心住得安心”,济南全面贯彻落实《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壤污染防治法》《山东省土壤污染防治条例》,全市各级各部门由点到面、由浅及深逐步展开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

  落实法定制度,夯实防治工作基础。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高标准完成1247个农用地点位、345家重点行业企业土壤调查,建立了110个土壤例行监测点位,逐步摸清各类点位土壤环境和动态变化;突出重点部位监管,建立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名录并动态更新,督促落实土壤和地下水自行监测、隐患排查等7项防治制度;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全市规模化养殖场粪污储存利用设施配建率达到100%,农膜综合回收率达到90%以上。

  摸清污染底数,严控用地土壤风险。防范人居环境风险,建立了41个疑似污染地块清单和518个用途变更为“一住两公”(住宅、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存量地块清单。筛查出8个污染地块,目前,2个地块已完成修复;保障农业生产环境安全,完成全市耕地土壤环境类别划定,对仅占全市0.1%的中轻污染类耕地,已采取深翻耕、重金属钝化等措施。

  开展执法检查,严查污染违法行为。2019年以来,共立案查处土壤污染违法行为13起。

  “十三五”期间,济南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20年空气优良率为62.2%,与2015年同期相比提升11.1个百分点。今年1-10月我市PM2.5浓度为46微克/立方米,较2015年同期相比下降40.26%,空气质量综合指数(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值越大表明综合污染程度越重)为5.16,较2015年同期相比下降31.29%;省政府考核我市的好三类水体比例由71.4%提升至85.7%;地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全部达到考核要求;全市建设用地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和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试核算均达100%。

©2018中原新闻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