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洪新/口述记者王浩/整理
时间:12月13日
地点:安阳市关工委
邓洪新,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秘书长,热心本职工作,见证了安阳市关工委35年的光辉发展历程。
“进入会场和走出会场时,600多名少先队员手拿鲜花,和600多名老干部手挽着手。”12月13日,说起35年前安阳市关心下一代协会成立大会召开的情形,邓洪新仍然激动不已。
1984年3月18日注定要写进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史册。这一天,安阳市关心下一代协会成立大会隆重召开。安阳市成立了全国首个关心下一代组织,成为当时的一大创举。它开辟了老同志发挥余热、老有所为的崭新舞台。
市关协的成立犹如星星之火,迅速形成了燎原之势。1985年,河南省关心下一代协会成立;1990年,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成立;1990年10月28日,中国关工委在安阳召开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全国第一次经验交流会;1994年,安阳举办关协成立10周年纪念活动,同时成立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星火发源,耕耘不断。安阳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国关工委组织的发源地。1998年,市委批转了《市关工委在农村开展创建、评选“关心下一代先进村”活动的意见》,创先争优活动在乡、村关工委之间展开。内黄县中召乡把后进青少年转化、青年农民技术交流、尊老敬老等评比条件细化落实到人,定期自我检查、自我评比,人人争先进;安阳县黄口村关工委坚持每年开好青年座谈会、青年党员团员种田经验交流会、敬老好儿媳评比会,细微之处彰显榜样力量……
2000年,市关工委、市民政局共同下发了《关于在社区建立关工委组织的通知》,对社区建立关工委组织提出了明确要求。2004年,市关工委联合团市委启动了安阳市“薪火相传、红色燎原”活动,进一步深化、细化了工作,把“五老”吸纳到法律援助服务团、电子网络监督团等“十团”中来。“五老十团”的成立,形成了一团一品牌、一团一特色的崭新工作局面,创新了又一种关心下一代的组织形式。
近年,市关工委结合青少年实际,充分发挥学校的主阵地作用,关心下一代工作处处开花、硕果累累。安阳县关工委把学习红旗渠精神和跃进渠精神融为一体,着力用家乡的精神瑰宝教育引领青少年;殷都区关工委广泛开展“红旗渠精神·殷商文化校园行”活动,并大力开展“法制教育进校园”活动,有效提高了青少年的法纪观念和遵纪守法意识。
自2016年以来,市关工委与市中级人民法院、安阳日报社小记者中心联合在“六一”儿童节、国家宪法日开展“小记者进法院”教育活动,组织学生走进法院。今年,市关工委推荐红旗渠纪念馆为全国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联合中国文字博物馆、四川省美术家协会、巴蜀画派促进会、市文联举办了迎“七一”“不忘初心、坚定信念”主题画展暨马光剑先生《信念》主题美术作品展。市关工委还与安阳师院联合举办“不忘初心、坚守信念”庆“七一”音乐会,并在市第六中学、市实验中学开展红色宣讲,激励和鼓舞在校师生。
此外,市关工委还组织开展了一系列“老少同”活动,老干部与青少年同台演出,老战士胸前的奖章闪耀光芒,孩子们的红领巾鲜艳夺目。在“老少同游”“老少同学”活动中,“喜看漳河新面貌”、“漫游家乡新建筑”、电子技术和绘画、摄影、书法等夏令营,不但让孩子们感受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受到爱国主义教育,而且在活动中增长了科学文化知识,在娱乐中锻炼了观察、思维、创造和表达能力。
时至今日,市关工委已经走过了35个春秋。35年来,安阳市各级关心下一代组织不断健全,队伍不断壮大,工作领域不断拓展,活动方式不断创新。35年来,市关工委以将青少年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崇高目标,进一步探索培养教育青少年的新路子,为培养造就千百万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奋发努力、与时俱进,推动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未来,这支队伍将在新时代关心下一代道路上怀揣希望,创造更多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