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记者 徐淑霞 通讯员 康靖贺 李田园
8月的田野最是喧闹,最具生机。
8月4日,姹紫嫣红中,记者走进八里营镇。刚刚进入该镇境内,老远就望到无边无际的白色“海洋”,蔚为壮观。那是一栋紧挨一栋的甜瓜拱棚。
“这片甜瓜地涉及刘苑村等16个村,占地近两万亩,有9000多栋大棚,是我省最大的瓜菜生产基地之一,也是‘河南省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该镇党委书记常啸说。
据了解,八里营镇现有7.8万人、7667公顷耕地,以前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等传统作物,是传统的农业大镇。近年,该镇积极谋划,以果蔬为主导产业,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初步形成了村有特色产业、户有致富项目的发展格局。2019年,该镇生产总值36.09亿元,其中农业生产总值11.58亿元,蔬菜、瓜果种植面积占全镇耕地面积的30%,人均纯收入12654元。
擘画蓝图
谋划果蔬产业大格局
“‘只要干不死,就往死里干。’这是我们镇党委班子的座右铭。我们一定要把全镇的农业结构调整做好、做成亮点,做到人民群众满意。”常啸掷地有声的话语表达了镇党委班子的决心和信心。
为加快林果、蔬菜发展步伐,该镇以农业产业集群建设为中心、以农民增收为重点进行结构调整,成立了以镇党政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农业结构调整领导小组,制订了《八里营镇关于农业结构调整工作方案》,邀请高级农科专家围绕种植主体、种植模式、经济收益、土壤气候要素等方面进行深度调研。镇、村两级干部到山东、安徽等地学习果树、蔬菜等种植模式及良种培育、土地托管等农村土地发展新途径。通过对高收益经济作物的探索,结合气候、土壤、技术等多项因素综合研判,该镇明确苑村666.6公顷洋香瓜产业集群、前营村200公顷圣女果产业集群、路寨村333.3公顷丝瓜产业集群、黄店133.3公顷生姜产业集群4个农业产业集群项目。镇党委、镇政府积极谋划,与外地客商签订农产品销售合同,为产品销售提供贴心服务。
党建引领
激发群众种植热情
“镇里的领导天天往地里跑,把办公室都快搬地里了。”龙苑新村洋香瓜种植大户吕胜华说。
八里营镇党委、镇政府立足实践,扎根田间地头办公研讨,采取多项措施发挥好党建引领作用,通过扩大以点带面示范效应,千方百计带领群众找出路、谋发展。
该镇坚持党建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发挥镇领导班子、村“两委”干部以及党员先锋队作用,激发党组织在产业发展中的内生动力。镇领导班子成员为首批种植生姜的部分群众做贷款担保,帮他们贷款;精选种植示范村,一批有干劲、懂技术的村“两委”干部和党员率先示范种植,带动群众发展经济作物种植;把党建观摩活动开展到田间地头,逐项听取汇报,实地查看观摩,各工作管理区和各村互相交流经验成果,形成了“党支部+党小组+农户”“党员示范户+农户”的发展模式。
该镇党委从专业种植村、种植大户、回村创业的“能干人”、带头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实干家”中发展党员,储备村级党组织领导服务产业的发展力量,让更多专业人才参与到党建工作中,获取更多农业结构调整的市场红利。
项目带动
护航产业快速发展
“以前常年在外面打工挣钱,老人和小孩儿没时间管。现在我们这几个村外出打工的都回来了,在家门口搞种植,瓜果选种和种植技术有人教,不比在外面挣得少。”后黄店村村民赵林川高兴地说。
发展果蔬产业,在怎么种的问题上八里营镇下了大功夫。该镇推进以土地托管服务为切入点的规模化服务,探索创新农业经营方式,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
2019年年底,该镇8个工作管理区分别规划建设1个占地6.7公顷的农业产业示范园,覆盖60个行政村,实行“区总支+村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发展模式,发展壮大主导产业,推广菠菜生姜、两茬菠菜一茬红薯套种、圣女果蔬菜套种等新型种植模式。该镇现有面积20公顷以上的6处园区实现种植连片成方,带动周边村庄的贫困群众到园区务工。务工时间6个月以上的贫困户,每年还可享受2000元的务工激励分红。
该镇实施“鸿雁工程”,将“农专家”“田秀才”聘为镇级农业专家,纳入镇产业发展人才库,给予一定岗位津贴。该镇定期组织农业专家到省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规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专题培训。该镇引导农村种养能手、农民经纪人、合作社领办人成立协会,打造“乡土专家”创业平台,推行“人才+产业+基地”模式,让“乡土专家”与全镇8个产业示范园结成帮扶对子,带动群众参与创业。
该镇将张路寨村作为土地托管服务试点村,与滑县金丰公社农业服务有限公司签订土地托管协议,托管土地15.3公顷,实现土地连方成片,种植面积增加13%至15%。
迎合市场
线上线下销售两旺
“今年甜瓜市场帮着卖,网上直播卖,有多少甜瓜都不愁卖。”刘苑村瓜农刘优军说。
该镇利用瓜果蔬菜上市时间差,弥补各地市场对瓜果蔬菜的需求,培育交易市场,加强对外商贸沟通,打通网上营销渠道。该镇在大广高速公路进出站口附近3公里处协调3.3公顷土地,兴建金御苑瓜菜交易市场,直接对接丹尼斯、万邦等大型商超和瓜菜交易市场,实现“产地+餐桌”的快速营销模式。
该镇成功举办“3·18”阿里巴巴首届线下农村淘宝春耕农牧节、“5·18”滑县甜瓜节暨首届全国甜瓜供应链联盟峰会、第二届甜瓜节暨首届乡村振兴文化美食节等活动,并在搜狐、抖音等各大电商平台开辟直播窗口,邀请本县知名网红、流量大咖、网络达人走进田间地头,公益直播带货。丹尼斯集团“丹尼斯扶农助农爱心行”走进洋香瓜基地,开展线上直播,累计成交11061单,总销量逾5万公斤。
该镇制定专项奖补政策,引导鼓励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开展产品认证,实行标准化生产,积极协助办理农产品、地理产地保护产品、省著名商标、名牌产品等“三品一标”认定,其中“八里香”牌甜瓜获得中国国际农产品博览会第九届、第十届金奖,并取得省著名商标认证,申报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进一步提升了该镇瓜果蔬菜的附加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