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首页 > 周边 > 安阳 > 正文

安阳:淇河之滨,山水诗画是家园

来源:安阳日报编辑:胡浩亮发布时间:2021-06-07 16:18:27

  淇河之美美在天赋,更美在淇河儿女赓续奋斗,赢得“一河诗赋唱九州”。昔日有抗美援朝一级战斗英雄、特等功臣孙占元浩气贯长虹,今朝看乡村振兴中13.5万临淇干部群众匠心打造、巧夺天工。他们精心守护着“英雄故里,诗画临淇”这张金名片,建设着幸福家园。近日,记者走进临淇镇,感受着乡村振兴的铿锵节奏。

  荒庄之美,美在淳朴和谐

  荒庄不荒,荒庄之美美在“里子”,美在因治理有效而催生的和谐。

  荒庄村村名何来?该村所在地原来没有村,新中国成立前曾经是邻村淇阳城村一户地主家的荒滩,后来有几户佃农在此种地开荒、搭屋栖身,才形成了村庄。

  记者走进村里,看到村北段硬化的街道已经老化,不禁生出疑问:“临淇镇的先进村就是这个样子?”一位村民不满地反驳说:“你们不知道,我们村早在16年前就硬化了街道,实现了走路不沾泥,现在又开始新一轮的街道改造硬化。”

  记者向南行走,这位村民的话得到了印证。村南的街道和背街小巷已经改造硬化,预设了自来水管道和排污管道,村里也于去年安装了天然气管网。

  荒庄村400多户人家1370口人,村里没有产业,村民的收入来源主要是外出务工。但是,村里安宁祥和,民风淳朴。临淇镇政府党政办主任张政告诉记者:“该村治理有方,村党支部、村委会作用发挥得好。”

  2004年,栗记生响应组织召唤,放下自己在外承揽的工程回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他捐款1.5万元支持建学校、打机井,并为村民代交了两年的水费。10多年来,他还坚持自掏腰包慰问困难群众和党员。今年,村里改造街道资金紧张,他又垫付了10余万元的水泥和砂石款。书记带头奉献感动了村民。在近两年的街道改造中,村民王海生两次捐款,每次捐款3万元,村民张长松也捐款2万元。

  “在农村当干部,老百姓的事不管大小都要放在心上,都要热心地去解决。”栗记生说。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在采访中,多位村民七嘴八舌地讲述着他们书记的故事:有一家兄弟俩分家因赡养老人问题发生纠纷,栗记生到家里讲道理、做工作,化解了兄弟二人的矛盾;有一户人家,夫妻因琐事闹矛盾,妻子一气之下回了娘家不返家,丈夫求助村干部,栗记生把人叫了回来;17年来,村里没有发生一起信访,村民都能和睦相处。

  “当年修红旗渠时,我们村有十八勇士战行山,路录先等勇士时常给我们讲述红旗渠的故事。今天,红旗渠精神不能丢,为群众办实事的初心得牢记。”对于村民的赞语,栗记生这样回应。

  淇阳城之美,美在办实事暖人心

  淇阳城,这是淇河之滨一个浪漫的地方,也是一个有历史、有文脉的地方。相传淇阳城2000多年前曾是一个县的县城所在地,抗日战争时期林南县第一个党支部就诞生在这里。

  如今,这里竟然“沦落”成一个村庄,甚至曾经一度是一个令人烦心的“灰头土脸”的村庄,村民实在是心有不甘。

  民心所向,能量集聚,转变就发生了。

  5月11日上午,记者走进淇阳城村,就有一种豁然开朗之感:宽阔的主街道是柏油路,街道两旁的电杆上装有漂亮的路灯,旁边的背街小巷都经过水泥硬化,村里人熙来攘往、谈笑风生。

  记者正在采访时,忽闻一阵欢快的锣鼓声传来,但见一队男女老少由远及近走进了村委会大院,走在前边的一位中年人双手将一面锦旗送到村党支部书记张金生的手中,并大声念着锦旗上写的字:“情系百姓,路通万家。”

  送锦旗的中年人名叫路江伟。他说:“大街铺了柏油,背街小巷都硬化了,大家伙儿走路两腿不沾泥,咱心里亮堂。村干部为老百姓办了实事,我们送锦旗表达心意。”一同送锦旗的村民你一言我一语地为村干部点赞。

  2020年年底,淇阳城村村“两委”换届,张金生回村担任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决心带领干部和群众改变村里的面貌,解决群众的烦心事。他首先为改造街道捐款5万元。

  该村在广泛征求村里党员干部和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先是投资30余万元对淇阳城至李家寨路铺柏油,并在道路两旁安装13盏路灯,方便村民出行、学生上学。紧接着,又投资20余万元对村委会门前主街道进行了拓宽改造,拆除了6处残垣断壁,铺设1000余米污水管,投资34万元对主街道进行铺油,同时对道路两侧进行高标准绿化,铺设了透水砖,彻底让村里20年来坑坑洼洼、污水横流的现象一去不复返。

  干部办实事,赢得民心凝聚、正气升腾。张录生、赵全启、闫俊喜等多位村民纷纷捐款30万元,助力集体事业。村民牛保根、常征启还捐献了6棵珍贵树苗用于村里绿化。

  提起村里的变化,80岁的王连生老人说:“走在这街道上就觉得气壮,咱淇阳城村真要跟城市一个样了!”

  张金生说:“村里工作千头万绪,但是为了村民的幸福和村里的发展,必须撸起袖子加油干,再苦再累也不怕。”朴实的话语中透露出一名基层干部的责任与担当。

  近期还要干什么?一幅蓝图已经在张金生的心中勾画出来。他说:“我们计划再投资30余万元对主街道作进一步亮化和美化,此外还要建设村史馆和两处游园,持续改善人居环境,为建设诗画临淇增砖添瓦。”

  水乡之美,美在爱山乐水兴业

  一条河依村流过,碧水如玉带、如宝镜,绿树村边合如玉屏,水鸟和鸣自在戏水,谁人都惊叹这里是仙境。

  联庄村和党街村就是这仙境中的村庄,淇河把最美的一段留在了这里,路人徘徊不前,游人流连忘返。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景美是天赐,水乡的人没有沉醉于此,而是利用天赋做爱山、乐水、兴业、富民的大文章。

  5月11日,记者在联庄村看到,淇河边一派火热的劳动场面,干部和群众正在建设两处小游园,清土石、装护栏、铺步道、搭凉亭……大家各有分工,现场井然有序,游园的雏形初现。村党支部书记王万存向记者介绍:“游园里有花圃、健身广场、停车场,这都是为村民和游客服务的。”

  联庄村位于万泉湖景区入口地带,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目标很明确,那就是利用自然风景和地利优势发展旅游产业,以此强村富民。村里首先要做的工作就是“筑巢”,建基础设施,美化环境。在这里督查乡村振兴工作的临淇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卢日成评价说:“今年,联庄村共投资300万元,建设了4处小游园,改造了几个自然村之间的道路,铺了柏油,变化比较明显,成为全镇乡村振兴工作推进的标杆村。眼下,各村比学赶帮,都在建设美丽幸福家园。”

  那么,村里发展的产业是什么呢?王万存说:“产业就是农家乐和民宿,这是我们村的‘摇钱树’。‘五一’假期,来淇河边旅游的游客排成了长龙,我们村的7家餐馆家家爆满,生意火爆。这远远不能满足游客的需要,我们必须解放思想,让餐馆转型升级,发动更多的村民发展农家乐和民宿。”

  与四通八达的联庄村相比,党街村则是一处“世外桃源”。该村位于联庄村南面的山坳里,相对闭塞。记者走进这里,有“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之感。村里美化了墙面,绘出了多幅墙体画,并正在给村民安装天然气管网,安宁中透着一股活力。

  “淇河边就是一幅绝妙的山水画,很多院校的师生都看好我们这边的风景,发展民宿和写生旅游条件得天独厚。”党街村党支部书记赵新增对记者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但是,金山银山不会自动送上门来,需要我们迈大步、求跨越。”

  2021年既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之年。临淇镇党委书记付强思路清晰,他说:“在乡村振兴中,我们镇、村两级干部要做到站起来能讲、坐下来能写、静下来能谋、走出去能干,要抓党建、强班子,抓小康、感党恩,抓学习、聚合力,抓招商、壮集体,抓清洁、福民生,抓民生、为人民,以建设商贸重镇、旅游名镇、建筑强镇和生态美镇为目标,与13.5万父老乡亲一起奋斗圆梦,向建党100周年献礼。”

©2018中原新闻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