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首页 > 周边 > 安阳 > 正文

安阳:不当老板当村官

来源:安阳日报编辑:胡浩亮发布时间:2021-07-05 10:41:26

  他,从一个扛着编织袋闯京城的打工仔,打拼成身家几千万的企业董事长;他,又从高档写字楼回归田间地头,抛下老板头衔回乡当起了5678名乡亲的“代言人”……

  6月18日上午,在安阳县(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北郭乡南郭村正在施工的道路上,记者见到了挽着裤腿、鞋上满是泥土的他——短短9个月,就让南郭村“变俊”的村党支部书记王红有。

  “大老板当小村官,是不是就图个名?”

  “红有要回村里当支书了!”去年9月,这个消息在南郭村的街头巷尾炸开了锅。乡亲们不理解,王红有为啥放着大老板不干,回这个村“两委”几乎瘫痪的村里当村官?不到一年的时间,村里眼见为实的变化抹去了大家心里的问号。

  三十多年前,18岁的王红有背起行囊迈出南郭村,只身坐上火车来到陌生的北京。他从工地搬砖和泥开始,一步一个脚印地干起,三四年的时间,他慢慢有了自己的包工队。1993年是他人生值得铭记的一年,这一年,他拥有了自己的建筑公司。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日渐壮大的公司已拥有几千名员工。

  王红有在北京过上了富足安逸的日子,三个孩子也都成家立业。但日暮下故乡的炊烟、微风轻抚下的麦浪……不知多少次出现在他的梦中,成为他无法割舍的乡愁。虽然身在500多公里外的北京,但逢年过节或遇到村里红白喜事,王红有都尽可能回到村里。“去年7月,我回村参加街坊的婚事,碰巧刚下过雨,村口的道路泥泞不堪、坑坑洼洼,开车像坐轿一样颠。” 回忆起去年从北京回村里的场景,王红有仍历历在目。

  王红有正在心里盘算着如何给村里修路,北郭乡党委副书记宋海民就找到他,代表乡党委请王红有出任南郭村党支部书记。作为全县人口最多的行政村,南郭村从2013年到2019年一直没有村党支部书记,村“两委”几乎处于瘫痪状态,全村到处是坑洼不平的土路,而且没有道路排水设施,一到雨季,地势最低处积水及膝,村民夜晚出行没有路灯……

  看到村庄的现状,面对家乡诚挚的邀请,王红有当即拍板,弃商回乡到南郭村当村干部,圆一个带领乡亲过上好日子的梦。

  “路平了、灯亮了,可红有也晒黑了!”

  “今天是个好日子,心想的事儿都能成……”6月18日夜晚,在南郭村安玻希望小学南侧小广场明亮的路灯下,村民在欢快的旋律中跳着广场舞。可是,谁能想到几个月前,这里还是人人掩鼻而过的垃圾山,一到夏天蚊蝇成群。现在,不仅垃圾不见了踪影,还修建了休闲广场,变成了老百姓最喜欢的南郭村“CBD”。王红有自去年9月9日出任南郭村党支部书记以来,自掏腰包100多万元,为村里修路、修排水、安装路灯、清理垃圾,让多年脏乱的村庄变了模样。

  “人家红有在北京过的啥时光,要啥有啥,能放下自己的生意回来,还不是为了老家这些乡亲!”退休后回到村里居住的吴士良说。去年9月10日,王红有任职的第二天,正赶上下大雨,小学门口的雨水没过了膝盖,700多名学生上下学需要蹚过积水。“我一想起当时的情景,鼻子还直泛酸,我跟村‘两委’成员说,马上修路、修排水,再也不能让咱村的孩子为上下学犯难!”王红有说。没有资金自己贴钱,人手不够村“两委”成员上。从去年9月开始,南郭村村民一出家门总能看到王红有的身影。从坑洼的土路到平坦的水泥路,下雨天村民再也不用蹚水踩泥了。

  “红有,这大热天的还在街上干啊,歇歇喝口水吧!”68岁的李绍银大爷亲热地跟王红有打招呼。“以前一到晚上村里就黑灯瞎火的,大家大多都窝在家里。现在可好了,哪条路都有路灯,晚上出来溜达,哪儿都是亮堂堂的,真是多亏了红有!”李大爷说。如今,400多盏路灯不仅点亮了村里的路,也点亮了百姓的心。

  “有了好带头人,俺干着就有劲儿!”

  “都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王书记来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我们充满信心。今年县里申报了5个市级乡村振兴试点村,其中就有俺村!”南郭村党支部副书记郝秀平自豪地向记者介绍。前几年,村里没有带头人,许多工作停滞不前。这次入选市级乡村振兴试点村,村民欢欣鼓舞。

  5678名村民、400多公顷耕地,从去年9月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以来,王红有每天心里都装着这两个最重要的数字。田埂上、农户家、修路现场……将近一年时间,他每天6时准时起床,匆匆吃完早饭就开始一天的忙碌。谁家生活上有困难,路修到啥进度,村夜校讲课开展得咋样……这些不仅记在王红有的笔记本上,也深深地印在他的脑海中。李四海是村里的种粮大户,王红有经常到他家里跟他聊种地的事情,无论人手上还是技术上有啥问题,王红有都一一帮着解决。

  “红有,这是刚买的桃儿,你尝一尝!”采访中,一位大娘拉着王红有的手,往他手里塞桃子。不到一年的时间,王红有跟村里的老百姓结下了深厚友谊。王红有到南郭村后定了个规矩,为了不耽误时间,村“两委”成员白天不开会,大家处理好各自负责的工作,每天晚上下班后,19时30分到村委会开会,总结当天工作并公布第二天的安排。今年32岁的付利丹是村“两委”中最年轻的,她掏出手机,指着“村委群”告诉记者:“你看,这个就是我们白天安排工作的微信群。另外,我本来打算今年就不在村里任职了,去外面找个工作,但这段时间跟着王书记工作,觉得特别有奔头,现在决定不走了!”

  王红有用实际行动告诉村民,自己不是“挂号村官”。今年5月24日,他组织召开全村的乡村振兴会,提议建立村乡村振兴基金,无论是村里的人还是在外工作、经商的都积极响应、支持,短短几天就筹集了100多万元。“村‘两委’一定管好、用好这笔钱,踏踏实实为百姓办实事、办好事。”对南郭村的未来,王红有信心满怀。

  从大都市到小乡村,王红有用实际行动证明,小村官也有大作为。他要在生他养他的这片土地上,早日实现乡村振兴的美好梦想。

©2018中原新闻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