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首页 > 周边 > 安阳 > 正文

安阳:看滑县如何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机制

来源:安阳日报编辑:胡浩亮发布时间:2021-07-13 16:29:19

  “超勇,你赶快把恁家的水泥拉走吧,在俺家过道里都俩月了,墙都弄黑了,乱糟糟的,出出进进可不方便。”7月8日中午,滑县白道口镇崔郭庄村第一联治组微信群里传来村民朱金叶略显急躁的声音。“俺房还冇盖好,冇地方放,人一辈子能盖几次房?您就好事做到底,让俺在您那儿再放个把月吧。”不一会儿,崔超勇回复说。

  “不行,这两天就得拉走。”朱金叶态度坚决地说。

  眼看两人越说越急。

  “超勇、金叶,恁俩都别急,咱到村委会说吧。”很快,第一联治组联系长李素花发音。

  十来分钟,三人先后来到村委会办公室。

  原来,两个多月前,崔超勇着手建新房,七八吨水泥无处存放,就找到并征得对门邻居朱金叶及丈夫的同意,暂时将水泥存放在朱金叶家过道里。谁知,施工比较慢,这一存放就是两个多月,给朱金叶家造成很大不便。

  问明情况,李素花分别做了二人的工作,然后说:“超勇尽可能加快施工进度,10日内把水泥拉完,清理干净,把墙刷新,我负责监督。”二人握手言欢。

  整个事情从开始到解决用了30分钟左右。

  这是滑县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机制,推行“村事民当家”的一个缩影。

  “俺村把党员、致富带头人、道德模范、老乡贤等发动起来,成立了村民理事会,成员就是村里的‘当家人’、老百姓的‘代言人’,还有8个联系长,共同参与解决村里的事儿、群众的事儿,实现了村里的事村民自己商量着办。”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郭纪党说。

  “通过推行‘村事民当家’,我镇实现了小事不出片、大事不出村,以前无人管的难事,通过该制度的运行得到圆满解决,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群众基础更加稳固。”白道口镇党委副书记、镇长耿昆说。

  据了解,滑县总人口148.8万人,是典型的农业大县、人口大县。面对新形势、新问题,为实现乡村治理新突破,让群众都“动”起来,让乡村这潭水“活”起来,去年年初,该县在反复酝酿和多方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在全县推行“村事民当家”制度,成立村民理事会,积极探索党建引领、群众参与的乡村治理新模式。

  “我们在现有基层自治体制的基础上,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治理有效的总目标,坚持以党建引领为核心,广泛凝聚乡村各类优秀人才,积极探索‘村事民当家’制度,成立村民理事会,搭建务实有效的治理平台,引领群众表达合理诉求、维护合法权益、共谋乡村发展。”滑县县委书记陈忠说。

  筑牢战斗堡垒

  强化治理核心

  “党建引领是乡村治理的政治保证,也是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坚强‘内核’。我县始终把基层组织建设放在首位,通过加强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实施‘头雁工程’等基础工作,夯实乡村治理基础。”滑县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侯德安说。

  侯德安介绍,滑县开展对村“两委”干部星级评定,实行星级与津贴挂钩,农村干部服务群众、服务发展的积极性得到进一步提升。在推行“村事民当家”制度过程中,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凝聚组织力量。理事会均配备一定数量的党员,并实行党员“双优先”,即优先从理事会成员中培育发展党员,优先将有能力、有精力、有爱心的优秀党员吸纳为理事会成员。党员帮助搜集村(社区)里的帮困急事、民生小事和发展大事等,并及时向各“当家组”反馈,与理事会共商解决之策,让党支部成为乡村治理的指挥部和战斗堡垒,让农村党员成为乡村治理的先锋队和主力军。

  凝聚优秀人才 选好“当家”主角

  村民理事会将村里各项事务分成5大类,选配村里各类优秀人才,成立发展组、便民组、帮困组、和谐组、监督组5个“当家组”,在村党组织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

  发展组主要负责农业结构调整、乡村振兴等村庄发展事项;便民组主要负责督促办理党员服务、农作物保险申报及赔付办理等便民服务代办工作;帮困组主要负责扶贫帮困;和谐组主要负责处理信访矛盾、邻里纠纷等;监督组主要负责对各组履职责情况、落实质效情况的监督、评估、反馈、公示。

  村民理事会各“当家组”作为村民的“代言人”,在村党组织的统一领导下,通过问需、问计、问效等环节,全面参与村级事务,深度参与乡村治理。

  “‘问需’是基础,由村党组织牵头,以‘当家组’为主,由村干部、党员、网格长、村民代表等组成问事团,采取包片走访问、急事现场问、定期集中问、线上随时问等多种问事方式,了解群众诉求。”滑县县委组织部副部长柴猛介绍,“‘问计’是核心,根据事务大小及难易程度,分别实行组内问、联席问、流转问等方式解决;‘问效’是保障,监督组协助村监督委员会,就理事会各‘当家组’的事项办理情况问效于群众,由群众进行满意度评价。”

  细化治理单元 实行“十户联治”

  按照“居住相邻、关系相近、方便服务”的原则,在“村事民当家”制度中推行“十户联治”,将居住相邻的10户左右村民,组成一个微治理单元,每个治理单元选取一名联系长,作为村“两委”与群众联系沟通的桥梁。联系长通过建立“连心群”、召开“家常会”、开展“谈心访”等联户方式,组织本单元群众参与村里的工作和经济互助,帮助群众化解矛盾,提供政策宣传、便民代办,引导倡树新风、传承文化等,实现本单元治理有效、充满活力、和谐有序,推动乡村治理实现精细化、精准化和现代化。

  “以前大街坑坑洼洼,污水流得遍地都是。你看现在变化多大,不仅新修了路,还建了排水管道和花池,就像换了个村似的。”八里营镇西草坡村村民王学进打小就在这村子里生活,今年年初以来,他亲眼见证了村民理事会给村里带来的变化。

  众人拾柴火焰高。“村事民当家”制度为村民参与乡村治理搭建了很好的平台,让村民成为了乡村治理的主体,推行以来,成效初显:群众通过制度化渠道畅所欲言反映自己的需求,踊跃为村庄发展建言献策,齐心协力谋划乡村振兴,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创造性得到充分激发和释放,共商共治意识大大增强,参与度和满意度大大提升;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激发;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治理活力进一步释放,“大事一起干、好坏大家评、事事有人管”的基层乡村治理新格局正在逐步形成;良好社风进一步形成,群众基础进一步夯实,乡村干部的信心更强了。

  “下一步,我们要边实践、边梳理,不断丰富制度内容,建立联动机制,强化责任落实,丰富完善‘村事民当家’制度,充分发挥村民理事会作用,提高治理能力,增强‘当家’本领,真正实现有人理事、有事可理、理出成效、群众满意、促进和谐,打造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的‘滑县品牌’。”陈忠说。

©2018中原新闻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