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大爷,这么热的天儿您还在劳动,要注意身体啊!”
“小车不倒尽管推!村里搞建设就跟自家修院子一样,俺愿意出力。看着庄子越来越美,俺心里乐呵。”
7月14日,在林州市东姚镇南沟村,73岁的村民赵存周在硬化背街小巷的施工现场挥汗如雨,镇包村干部杨志峰关心他,提醒他别累着,老人却这样回答。身边的人听后纷纷竖起大拇指。
杨志峰告诉记者,南沟村每一处建设、每一点改变都离不开像赵存周这样的热心群众参与。
大美林州的建设更是离不开千千万万党员干部和群众的热心奉献和付出。也正是因为如此上下同心,昔日太行山坳里的破旧村庄纷纷变成让城里人艳羡的魅力乡村。7月4日,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在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召开全国村庄清洁行动现场会,林州市作为河南省唯一的县(市、区)代表参加会议,林州市委书记王宝玉在会上作了典型发言。
千军万马美太行
林州市的乡村工作始终把发动群众放在首位,大力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真正让一城人动起来、让一座城美起来。
干部能搬石头,群众就能搬山头。在该市,县级干部坚持每周末参加清洁家园行动不动摇,一周一村,与群众一起搞清洁、抓整治、作示范。3年来,该市市委书记走遍了588个村(社区),四个班子成员驻村蹲点,与群众吃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各镇(街道)、各村党员干部带头宣传动员、带头践行引领,他们和普通老百姓一起积极投身村庄清洁行动。
近年,该市妇联牵头组织开展“五美庭院”评选活动,从改变生活习惯入手,从打扫自家庭院开始,以小美聚大美,现已评选出“五美庭院”1.9万户。该市对村民、临街商户等明确“门前三包”责任,从搞好公共环境卫生发力,不断感染和引领更多的人告别陋习。
该市还大力开展“空心村”整治,以清除残垣断壁为突破口,强化农村公共空间整治,大力推进“一宅变四园”(废弃破旧宅基地变游园、花园、果园、菜园)。目前,该市已整治残垣断壁3371处,建成游园、菜园绿地240处,停车场77处,文化活动广场13处。合涧镇北小庄村外迁多年的李海军听说村里开展“空心村”整治后,无偿拆除5间破败院落,改建成公共菜园。
该市各村以“人人动手、清洁家园”为主题,每周五坚持开展“全民洗城”活动;结合春节、清明节等重要时间节点,发布清洁家园倡议,集中开展“三清一改”(清垃圾杂物、畜禽粪污、黑臭水体,改变群众生产生活方式)活动。各村群众以主人翁姿态为家园建设积极献计献策、出钱出力,争做清洁家园的监督员、宣传员、劝导员和践行者。
该市现有各类志愿者队伍810支,注册志愿者21.3万人。“样样当先进、行行争一流,人人都努力、林州更美丽”已成为响彻林州城乡的最强音。
千方百计美太行
人民团结有力量。有了强大的动力,建设大美林州还要有鲜明的方向和科学的策略。林州市始终把强化资金保障作为重要支撑,持续健全投入机制,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连续3年,该市将市本级新增财力全部用于清洁家园,累计投入资金29.8亿元。该市还完善专业化、市场化保洁机制,市财政每年拿出6173万元,542个行政村实现全域无垃圾,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畜禽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达到100%。
该市依托红旗渠集团,与国开行合作实施24亿元的乡村振兴项目;成立林州市乡村振兴有限公司,争取农发行支持15亿元;启动推进示范村建设项目,支持15个镇33个示范村的基础设施、村容村貌提升等方面的建设。
该市发挥“建筑之乡”优势,鼓励乡贤捐资、捐物,参与家乡建设。其中,采桑镇募集捐款1000余万元,拓宽改造了翟阳大道。今年该市新硬化背街小巷600多万平方米,投入资金近10亿元,其中一半靠各类乡贤支持。
该市招商引资成效显著,红砖艺术中心、担子坡田园综合体、淇淅殷商小镇、红旗公社等一大批乡村项目落地,与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千山万水美太行
近年,林州市坚持打造全域式旅游城市,始终把典型示范作为关键之策,加强科学规划、分类指导,以点带面、以城带乡、全域推进,努力提升城乡的颜值和内涵。
该市结合市、镇国土空间规划编制,通盘考虑将村庄清洁行动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优化村庄布局,系统谋划、统筹推进,不断把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作推向深入,实现“三个转变”,即在共融上,由“一处美”向“处处美”转变;在时效上,由“一时美”向“时时美”转变;在观念上,由“要我美”向“我要美”转变。目前,该市15个镇、69个示范村已全部完成实用性规划编制,其余的村年内将全部启动规划编制。
该市把市、镇、村三级作为一个有机整体,以修旧如旧为遵循,不搞大拆大建,注重因地制宜,建成五龙镇中石阵村、姚村镇下里街村、东姚镇齐街村等一批人居环境示范村。
该市以村庄清洁行动为切入点,不断以环境提升带动产业发展。该市投资5.7亿元,构建了“一谷两带多点”的乡村旅游格局。“一谷”是指“中国画谷·石板岩镇”;“两带”是指沿红旗渠一干渠乡村振兴南北示范带和沿洹河慢生活生态体验示范带;“多点”是指散落在该市各个地方的乡村振兴示范点。该市规模化开展乡村旅游的村庄有70余个,有各类农家乐800余家,2/3以上的村受益于旅游业。今年“五一”期间,来林州游玩的游客突破100万人次。
该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和县域治理“三起来”要求,以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为载体,一以贯之全党动手、全民动员,持续深入开展清洁家园行动,初步形成了以农村人居环境大改善带动农村产业大发展进而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实践路径。该市成功入选全国乡村振兴县域典型案例、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县、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
下一步,该市将持续抓好村庄清洁行动,全面铺开村庄建设五年行动计划,着力实现产业振兴,以“全省争第一、全国当一流”的信心和决心,实事求是走出一条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林州路径”,再造一个新时代乡村振兴的“红旗渠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