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首页 > 周边 > 安阳 > 正文

安阳:全力以赴打好防汛救灾硬仗

来源:安阳日报编辑:胡浩亮发布时间:2021-08-05 10:48:26

  7月31日,内黄县豆公镇广润坡蓄滞洪区转移人口2万余人已陆续回家。豆公镇党员干部带领群众继续做好巡堤值班,防汛工作不放松,加强防病防疫、做好环境消杀,抢排内涝、开展好生产自救……

  截至7月31日,内黄县受灾乡镇17个,受灾行政村310个,受灾人口14万人,没有人因灾死亡,紧急转移安置人口2.1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15200公顷,倒塌房屋152间,受损工业企业25家。直接经济损失约4.48亿元。

  面对近期持续强降雨和上游泄洪,内黄县将防汛抢险作为中心工作,内黄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迅速应对、身先士卒、研究方案、果断决策、昼夜奋战,各级各部门密切协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统筹做好防汛和疫情防控,层层压实责任,条条细化标准,逐项落实措施,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靠前指挥 科学施策

  建立“1+14+N”机制

  7月17日之后,内黄县迅速进入战时状态,县委书记王辉,县委副书记、代县长刘明强带领相关县领导,深入防汛抗洪一线,靠前指挥,实地研究解决防汛相关问题。 针对该县实际情况,重点加强对四条河道、县城内涝、农田内涝的防控。针对卫河、安阳河、汤河、硝河防汛,安排县级领导分包,切实做好汛情研判、查险除患、河堤加固、险情应对、巡查值守等工作。针对该县境内卫河险工险段、新堤穿老河、桥闸涵管等存在的问题进行统一整理,及时下发清单,分发到相关乡镇,进行重点监控,加强巡查,采取必要措施,进行加固封堵。针对城区7个积水点,由县住建局组成8个工作组,并由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值勤,分包积水路段和积水点,确保及时排涝和过往行人安全;针对农田内涝,由县农业农村局加强对农田内涝情况的统计和指导,及时开展灾后生产的技术指导。

  内黄县成立了“1+14+N”的全县统筹推进工作机制。“1”即设立县防汛抗旱指挥部,统筹协调,科学调度;“14”即设立14个功能模块综合组,各负其责,统筹协作;“N”即各乡镇全员上阵,对沿河8个乡镇进行帮扶。

  内黄县设立了救援救灾组、兵力调度组、交通运输组、资金保障组、后勤物资保障组、治安保卫组、通信保障组、医疗防疫组等14个工作组。每个组都由一名县级领导和牵头单位负责。以治安保卫组为例,牵头单位内黄县公安局启动二级备勤模式,全天候开展抢险救援。7月16日至8月1日16时,县公安局共出动警车240台,警力1407人,接受群众求助232起,排查隐患198处,协助党委、政府转移撤离群众4.5万余人。截至目前,无因灾遇难、失踪、伤亡人员。县公安局各派出所与县应急、运输、公路等部门密切配合,巡逻排查处理隐患和问题,在沿线受灾群众转移各村村口设置卡点,落实24小时值班制并开展村内巡逻,每个安置点配备2名警力协助职能部门做好秩序维护。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全天候开展路面巡查监控,对国道、省道卫河马固桥和王庄桥实行交通临时管控和疏导。目前,内黄县城区道路畅通,社会治安平稳。

  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统筹协调14个工作组,并根据汛情和实际情况科学调度、发出指令,这14个工作组根据指令开展工作、落实任务,确保每条指令都能快速传达、迅速落地,保障了县防汛抗旱指挥部的高效运转。截至目前,内黄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共编发汛情快报 33期、汛情工作日报24期,接收上级指令93项,发出各类防汛救灾类指令118次,与水利、气象、河务会商研判42次,召开各类汛情调度会46次,期间共接收灾害统计表788份,上报各类统计表128份,合计2656项。

  为切实做好防汛抢险救灾工作,有效防止和减轻洪涝灾害,迅速开展抢险救援工作,内黄县制定帮扶机制加强卫河防御力量,除二安镇、高堤乡、豆公镇、东庄镇、张龙乡、石盘屯乡、楚旺镇、马上乡8个乡镇,其他乡镇对口支援卫河沿岸乡镇,每个乡镇组织50人~100人的应急抢险救援队伍,与兄弟乡镇结成帮扶对子,共同抗击洪流,确保卫河大堤安全,全面打赢防汛关键战。

  7月26日上午,城关镇党委书记叶丁、镇长张光明来到马上乡,送上矿泉水、蔬菜、方便面等后勤保障物资,并与马上乡政府共同制订防汛应急方案,协调人员力量,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7月26日上午,梁庄镇副镇长杨兵伟带领80余人组成的应急抢险救援队伍和梁庄镇群众自发组织捐赠的编织袋1万余条、矿泉水90余件支援豆公镇防汛减灾工作。经统筹协调安排,应急救援人员立即被分配下去,巡防固堤、装沙袋、堵进水口等,参与到豆公镇防汛减灾工作中。

  7月31日下午,井店镇组织党员干部群众组成70余人的应急抢险队,顶高温、冒酷暑加高加固二安镇二道大堤防线。队员李忠民说:“我们到了二安镇刘庄村,大堤外是一片汪洋。我们立即行动,从14时40分到19时许对二道大堤防线进行维护。二安镇人民庄稼被淹、村庄被淹,舍小家顾大家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我们要想方设法帮助二安人民,尽我们的微薄之力保护好大堤!”

  7月31日下午,梁庄镇防汛抢险救援队紧急集合,迅速驰援二安镇。梁庄镇防汛抢险救援队经过一下午的奋战,将装好的沙袋一袋袋装入铲车,紧急运往大堤,加固二道大堤防线。队员李文杰说:“我们梁庄镇党委、镇政府组建了60余人的救援队支援二安镇。我们分成3个小队奔赴3处有隐患的地方。我们当时只有一个想法:让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得到保障,通过努力排除隐患。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在国家和人民需要的时候,应该挺身而出,第一时间前去支援。”

  8月1日,六村乡组织120余人的应急抢险队抵达二安镇前安村、后安村两个村庄。抢险队员们和二安镇的党员干部群众一起,不惧烈日高温,个个挥汗如雨,修筑加固防洪沙袋墙……

  广润坡蓄滞洪区启用

  深夜里冒雨转移群众

  7月21日18时30分,在接到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关于将防汛应急响应提升到I级的通知后,县委书记王辉,县委副书记、代县长刘明强立即带领有关县级领导干部和应急、水利、公安、交通、卫健等有关部门以及蓄滞洪区安置点所在乡镇乡镇长赶赴豆公镇,调度指挥,迅速行动,一线推动工作,一线解决问题,一线转移群众,确保各项工作高效有序运转。县领导包区、单位包村、县应急管理局综合协调,组织协调公安、水利、交通、卫健等相关单位按应急预案迅速投入转移安置工作上来,共调集100辆公交车、动员1800名干部群众参与转移撤离工作。当时已是深夜,雨还在不停地下……党员干部连续奋战5个小时,将广润坡蓄滞洪区的15个行政村、22628人成功转移至安全区域内,确保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群众成功转移后,豆公镇领导班子全部驻守在防汛一线,投身防汛抢险工作中,充分发挥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镇、村两级干部和党员防汛抢险突击队做好24小时巡堤固堤、村内值守、解决险情等工作。该镇建立水位上报制度,密切关注雨情、水情变化,加强会商研判,及时预报,主动预警,把握工作主动权。全镇上下积极准备沙袋、铁锹、大型机械等防汛物资设备,为防汛抢险做好充分的物资储备。在村内值守的党员干部还为转移出去的群众喂养羊等牲畜,让群众在安置点安心生活。

  7月26日上午,记者在豆公镇采访时发现,该镇为在防汛一线的党员干部发放药品,防汛救灾那几天,这些党员干部平均每天睡眠时间不足两个小时。当天在豆公镇前神标村汤河退水闸,汤河水位高,倒灌排水渠内,威胁附近村庄和农田,豆公镇党员干部带领群众巧堵涵洞,解决了倒灌难题。村里的群众已经撤离,豆公镇的党员干部坚守村庄保卫家园。记者见到豆公镇元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康国学时,只见他双眼布满血丝,身上一道道划痕,脚上的鞋子粘满了泥土,衣服被汗水浸湿,说话声音沙哑。连日来严重的体力透支,让他走路都有些吃力,但他始终奋战在防汛救灾一线,不知疲倦地带领抢险突击队巡逻大堤、处置险情。

  7月30日,内黄县对豆公镇6个村庄进行灾后回迁消杀工作,出动消杀车辆10台,人员55人,50台消杀设备,总消杀面积6.8万平方米;7月31日,内黄县对豆公镇9个村庄进行灾后回迁消杀,出动6台无人机,消杀面积21.4万平方米。截至7月31日,豆公镇转移人口已经陆续回家。

  小滩坡蓄滞洪区启用

  守护好内黄西南大门

  7月28日中午, 内黄县接到上级关于小滩坡蓄滞洪区内群众撤离转移的指令。据悉,内黄县二安镇小滩坡蓄滞洪区内共有10个行政村,加上东防洪大堤外的刘庄村、北徐村等7个村庄的耕地,蓄滞洪区内共有耕地约1939公顷,共有户籍人口13136人,其中常住人口8181人。

  县委书记王辉,县委副书记、代县长刘明强立即带领有关县级领导干部和应急、水利、公安、交通、卫健等有关部门以及滞洪区安置点所在乡镇乡镇长赶赴二安镇,根据实际情况,研究方案、迅速应对、果断决策,全力以赴做好群众转移安置相关工作。救援救灾组、交通运输组、后勤物资保障组、治安保卫组、医疗防疫组、居民转移安置组等工作组根据应急预案和防汛抗旱指挥部的指令迅速开展工作。二安镇全镇动员起来,10个行政村村里的大喇叭响了起来,党员干部带领志愿者、枣乡救援队队员挨家挨户敲门,通知村民紧急撤离,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人。群众有的投奔亲友,有的需要集中安置。大巴车满载转移群众驶出村庄,巡逻车一路护航,分别到达3个安置点。当天15时许,二安镇小滩坡蓄滞洪区内群众已全部转移完毕。7月28日下午,二安镇2400余人连续作战3个小时,出动机械车辆40余辆,对卫河大堤15个出堤口、8个涵洞进行全面加固。

  从7月29日凌晨开始,内黄县对二安镇小滩坡蓄滞洪区卫河二道防洪大堤进行加固。4位县级干部带队,二安镇科级干部分成4组,组织了一支500人的防汛抢险突击队,迅速集结,冒雨奔上大堤,铲沙、装袋、筑堤,筑牢筑实安全防线。从二安镇前安村到后安村的卫河二道防洪大堤,全长约1600米,涉及两个村庄。7月29日7时,市、县领导以及县应急管理局、县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内黄分局、县住建局、县供电公司、枣乡应急救援中心、县红十字应急救援队的人员、机械纷纷加入二安镇防汛一线,进一步充实了防汛工作队伍,加快了修筑堤防工作速度。一时间,大堤上机械轰鸣,党员干部群众齐心协力筑堤、护堤。7月29日16时,经过十多个小时的连续奋战,全长1600米的二安镇小滩坡蓄滞洪区二道防洪大堤全部加高加固完成,之前排查的23个涵洞口和路口也堵塞完毕。

  接上级通知,卫河小滩坡蓄滞洪区7月29日23时30分正式分洪,内黄县县级领导一线指挥,现场研判二安镇小滩坡滞洪区抢险救援,安排防汛抗旱指挥部各工作组、各乡(镇)防汛抗旱指挥部按照各自工作职责,立即行动,各司其职,开展蓄滞洪区抢险救援工作。

  7月29日22时许,接到省防汛抗旱指挥部泄洪命令后,内黄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县应急管理局紧急调动住建局、城市管理局、消防救援大队、枣乡应急救援中心、红十字应急救援队等单位,立即集结机械装备挖掘机、铲车、渣土车、冲锋舟等赶赴救援现场,开展防汛救援工作,并利用无人机查勘水势流向。二安镇投入人力2500余人,日夜奋战,对卫河大堤、东防洪大堤巡查排险,排查涵管、水闸、险工段31处,处置31处。

  7月30日上午,记者在二安镇小滩坡蓄滞洪区看到,忙碌了几天的党员干部、抢险救援队员,有的在巡堤,有的在查看水情,有的在村庄里巡查……暂时没有抢险救援任务的党员干部和抢险救援队队员或坐在沙袋上、或躺在地上就睡着了……在防汛一线指挥、协调的县级领导干部,满脸憔悴、嗓音沙哑的乡镇干部,不分昼夜坚守一线的防汛抗旱指挥部各工作组,在防汛一线不懈努力的应急管理、公安、消防救援、卫健、电力等部门的干部职工,冲锋陷阵的枣乡应急救援中心、红十字应急救援队等专业抢险救援团队,在汛情来临时成为志愿者、防汛抢险救援队员的党员干部群众……正是他们为内黄守着防汛的西南大门,守卫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8月1日,二安镇共投入护堤固堤人员2000余人,实行全天三班倒,24小时全时段、全天候守堤、护堤、固堤,决不后退一步。内黄县持续加大大型机械护堤参战力量。截至8月1日,该县在二安镇共投入钩机、铲车、渣土车等各类机械67辆,土方1.55万立方米,麻袋8万条。东庄镇、豆公镇等8个沿河乡镇共投入护堤、守堤、固堤力量1.35万人,排查出涵管、水闸、险工险段等159处,处置159处。

  8月3日,走进内黄县应急管理局,记者能清晰地感受到紧张的气氛,干部职工们正在协调、调度各方资源,传达、下达各项指令,有的干部职工还在防汛一线。这些天,应急指挥中心的灯从来没有灭过。截至8月3日,他们已连续奋战了23天。“全局党员干部闻‘汛’而动,坚守在防汛抗旱指挥部调度指挥一线、防汛救灾处突一线以及应急救援一线,发挥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促进内黄县防汛救灾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开展,全局上下昼夜奋战在前方和后方,勇于担当,无私奉献。只有掌握全面的信息,才能进行有目的、有效果的会商、协调、调度。这些天,我们大约凌晨4点左右下班、 7点左右上班,有时候就干脆不回家,在办公桌上趴一会儿。饿了就吃泡面,这23天真是连轴转,在豆公镇、二安镇更是连着两夜都没有合眼。为了打好防汛救灾这场硬仗,我们付出再多都是值得的。”8月3日,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副指挥长、县应急管理局局长司心宇说。

  面对不断变化的汛情,内黄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扎实安排、大员上阵、靠前指挥、加密研判、果断决策、强化调度、严密防范,县级领导身先士卒、一线指挥、昼夜奋战,迅速组织力量防汛救灾,妥善安置受灾群众,严防次生灾害,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带领党员干部群众坚决打赢防汛救灾这场硬仗。内黄县各级各部门组织党员干部下沉防汛抢险一线,以在危急关头、危险时刻的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广大群众增强信心、战胜险情、渡过难关。

©2018中原新闻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