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首页 > 周边 > 安阳 > 正文

安阳:防疫减灾“两手抓” 重建家园谱新曲

来源:安阳日报编辑:胡浩亮发布时间:2021-08-13 16:57:52

  一个转身,夏天成了故事;一个回眸,秋天成了风景。8月10日,记者在枣村乡东许营村看到,在粗壮挺拔的玉米秆层层环绕中,刚出土的绿豆苗已是一片新绿,白马坡平添一丝别致的立体美感。

  “俺这块地原来种的都是玉米,因为地势低,全淹了。雨停后俺及时排水,改种了绿豆和糯玉米,种子都是政府无偿给的,损失不会很大。”正在地里除草的村民邵百种说。

  东许营村党支部书记张建瑞介绍,该村受灾面积8.7公顷,目前除1公顷淤地尚无法播种外,其余已全部改种完毕。

  在锦和街道沙河头村,一片大白菜已过返苗期。正在喷药防治病虫害的村民老宋说,他种了2.7公顷西红柿,1/3受损绝收。水退后,他赶快犁地、整地,及时栽上大白菜,很有信心把洪灾造成的损失夺回来。

  “锦和街道受灾面积共47公顷,目前已全部改种绿豆、糯玉米、蔬菜等作物。”锦和街道主任陈红岭说。

  田间积水一退,焦虎镇小宿村村民王广印就忙碌起来,对绝收的农田及时整地改种。“政府免费提供了‘冀绿20号’绿豆种子,收获后不耽误种小麦。我抓紧时间把绿豆种上,把经济损失找补回来。”王广印说。

  据了解,受洪涝灾害影响,滑县农作物受灾面积较大。为努力挽回灾害损失,该县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因地、因田制宜,统筹调配各类农资,引导农民选择生育期短、经济价值高的秋杂粮作物和速生蔬菜进行改种,最大限度稳定农业生产。各保险机构迅速行动,立即启动农业保险理赔绿色通道,查勘定损理赔,助力稳定民生、恢复生产。农业部门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积极引导发动群众抓住有利时机,迅速开展农业生产自救,指导农民改种作物,适当增加种植密度,加强肥水管理,做到以密补迟、以肥补迟、以管补迟,提高补种改种作物的产量和效益,确保多种多收,弥补受灾损失,扛稳粮食生产安全重任。

  “我们组织技术人员分6组分包乡镇,指导农户对绝收地块宜粮则粮、宜菜则菜,排出田间积水后,适宜一块、播种一块,争取不留白地。种植作物以绿豆和蔬菜类为主,生育期短,正常收获后不影响小麦播种。”县农技推广中心主任罗俊丽说。

  该县还动用直升机,对卫河以西、北环以南、西环以东、西湖以北及长虹坡蓄滞洪区的涉水区域约1333公顷进行空中消杀,有效防治各类病媒生物,确保灾后无大疫。

  为尽快恢复群众生产生活,受灾较重的道口镇街道、小铺乡不等不靠,紧锣密鼓,加快灾后重建,全力恢复生产。

  “我们积极组织群众尽快排水、清淤,及时补种抢种符合时令、生长期较短的蔬菜、糯玉米、绿豆等农作物;加快水毁农田基础设施、道路、桥梁、机井的维修,尽量将群众损失降到最低。”小铺乡党委书记董向锋说。

  道口镇街道卫西社区投入15台水泵24小时不间断抽排村内积水,目前,抽排水工作基本结束,专业人员正在对村内水淹区域进行全面清理和消杀,确保做到全覆盖、无死角。

  “从8月2日起,我们就配合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专业人员昼夜对各村进行消杀,水退到哪里消毒到哪里,让老百姓放心回家。”道口镇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李卫丹说。

  牛屯镇、半坡店镇集中人力对损毁粮田及时改种,并组织广大干群全面开展修复损毁设施工作。同时,他们加大对规模养殖场、人口聚集地死亡畜禽的排查力度,发动广大群众及时打捞收集畜禽尸体,严格按照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化及时处置,防止动物疫病的滋生和传播。

  在河南德信电子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们正在流水线上装配电子产品。很难想象,就在几天前,该企业还因强降雨一度停产。

  “当时水深达50厘米。第二天一早,我们在政府部门的大力帮助下实施了抢救分离措施,对贵重物品物料进行抢救,对流水线电机调试、排查,很快就恢复了正常生产。”河南德信电子有限公司负责人吴炎登说。

  “我们及时深入企业,帮助企业纾困解难、恢复生产、做好防疫消杀等工作,切实帮助企业渡过难关。”滑县产业集聚区党工委副书记秦瑞光说。

  在此次洪灾中,滑县有22家企业因灾停产。为有效降低城市内涝和次生灾害对企业的影响,该县结合“万人助万企”活动,组织453名助企服务员入驻帮包企业,帮助企业建预案、兜问题、纾困难,努力将因灾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同时,针对复工复产中的疫情防控工作,该县制定落实防范应对措施,做到早准备、早行动、早预防。目前,22家受灾停产企业已全部恢复生产。

  在抓好灾后恢复生产的同时,滑县从严从紧做实做细各项防控措施:对中高风险地区返乡人员,严格落实集中隔离、居家隔离等封闭管控措施,坚决筑牢“外防输入”防线;加快推进疫苗接种,确保目标人群应接尽接;加强值班值守,认真排查过往车辆和人员,做到应查尽查、无一遗漏,构筑起疫情防控的坚固防线,全力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

©2018中原新闻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