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首页 > 周边 > 安阳 > 正文

安阳:文旅消费扩容提质

来源:安阳日报编辑:胡浩亮发布时间:2021-09-16 16:46:46

  中秋国庆双节在即,安阳市将开启“出彩安阳 金秋惠游”文化旅游季活动,一系列重大文化旅游活动将闪亮登场。此外,安阳市各主要景区还将推出丰富多彩的特色文旅活动,为游客提供更多的选择和更丰富的旅游体验。

  文化赋能 盘活文旅空间

  □高 咪

  据本报报道,安阳市将开启“出彩安阳 金秋惠游”文化旅游季活动,包括第十三届安阳航空运动文化旅游节、“太行山上,我为祖国喝彩”、2021中国(安阳)国际汉字大会、第十一届海峡两岸周易文化论坛系列活动,为文旅消费扩容提质提供强有力的驱动力。

  近年,安阳市积极顺应文旅消费提质转型升级新趋势,深度挖掘本地独特历史文化内涵,以文化赋能旅游业转型升级,谱写了文旅融合的新篇章。殷墟的文创雪糕,汤阴岳飞庙、羑里城、梦幻谷景区赠送定制文创月饼,这些文创产品将地方文化元素融入其中,成为一道展现家乡文化的浓缩风景。此外,安阳市文旅资源搭上“数字化”快车,3D建模、虚拟现实、音频讲解等逐渐成为现实,石窟寺、古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也将开启线上景区……

  让旅游更有文化味儿,不止是供给侧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向,也是消费市场的直接需求。随着旅游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简单的景区拍照、逛吃模式已无法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旅游+文化”的深度融合,满足了游客知识获得、文化感知、休闲娱乐等个性化、多样化的旅游需求,让旅游变成一种惬意、舒适的沉浸式体验。在安阳市的仓巷街,扇面画、糖画技艺、甲骨篆刻等非遗文化吸引游客前来打卡,这里成为展示百姓市井生活的特色民俗文化街,也是一张叫得响的文化品牌。

  当然,文旅消费扩容提质还依赖配套制度的完善。除了推动旅游景区网上预约、线上售票、语音讲解等服务外,相关部门还要完善文创商店、小剧场、文化娱乐场所、文化酒店等多种业态的消费服务。通过丰富的文化产品供给,打造一体化的文化消费网点。

  文旅消费“破圈”发力,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一些地方积极构建文旅发展新格局,取得不错的效果,值得我们借鉴。甘肃省的阿克塞县探索出“影视文化+旅游”发展模式,建设旧城食坊、景观提升、民俗博物馆等项目,丰富游客旅游体验;江苏省南京市开设线上“文旅超市”,运用手机APP等方式整合文旅产品、优化服务环境。多业态联动让文旅消费场景迭代更新,在影视、展演、研学等多业态驱动下,文旅产品既有当地文化底色,又能发展产业特色,实现长远发展的布局,为文旅发展带来新动能。

  传统文化需要时尚表达

  □邓 娴

  吃的是文化,品的是历史。临近中秋节,安阳殷墟推出的文创月饼引发朋友圈广泛关注。不仅如此,汤阴把城市文化融入传统月饼,打造出汤阴元素文创月饼。还有一些商家以安阳文峰塔、司母戊鼎等文化元素为载体制作文创月饼。

  继甲骨文雪糕之后,文创月饼成为一时间热议的话题。随着安阳市对文旅业的发力,这两年,文创产品不断涌现。甲骨文表情包、钥匙扣、动漫故事视频等文创产品,借助生活用品、科技手段等将传统文化融入百姓生活。文创雪糕、文创月饼的打造更是把传统文化送到消费者的口中,把传统文化与百姓生活联系得更为紧密。可以说,文创产品的多样化,打开了人们认识传统文化的一扇扇窗,同时加快了安阳市文旅业的升级步伐。

  安阳市有厚重的历史文化,甲骨文文化、殷商文化、邺城文化、周易文化等把古都熏陶得古香古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着我们的精神追求和审美趣味,但是,一些传统文化因为“古老”而显得晦涩难懂,让普通大众敬而远之。我们需要拂去传统文化表面的“尘埃”,用现代人看得懂、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为传统文化穿上亮丽外衣,让传统文化时尚起来,重新焕发光泽。

  对传统文化的时尚表达有多种方式,文创产品激活了文旅消费市场,文字演变、宋代安阳人生活场景等短视频让我们对传统文化有了更多认识。但是,要做大做强文旅业,加大对传统文化的活化利用,目前的表现手法远远不够,还需进一步创新表现形式。浙江衢州上演“水亭门之夜”沉浸式主题演出,让游客近距离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江苏黎里古镇上演红色故事,让游客亲自体验,增加了趣味性和贴近性。《唐宫夜宴》《七夕奇妙游》电视节目火爆出圈。传统文化的表现方式远不止这些,或借助现代技术,或通过展演再现古代人的生活场景,表现形式不能人云亦云,关键是选择合适某种文化的特定“外衣”,彰显传统文化的魅力,唱好“连台戏”。

  传统文化需要时尚表达,但创新表达必须在坚守文化内核的基础上进行活化和发展,必须守住传统文化的“根与魂”。这样的传承和发展才能让民族文化经久不息,发展繁荣。

  有规可依 研学旅行立规矩

  □高 倩

  据媒体报道,9月16日,《研学旅行组织与服务规范》安阳市地方标准正式实施,不仅填补了安阳市研学旅行领域的空白,也是省内涉及研学旅行的首个市级地方标准,标志着安阳市研学旅行工作进入有规可依的新阶段。

  随着旅游业发展,研学旅行已经成为教育旅游市场的热点。研学旅行以教育为目的、以旅行为载体,既是旅游业态的创新,也是教育改革的创新。研学旅行不仅可以让孩子放松身心,丰富知识和阅历,还能够给孩子带来家庭和课本不能给予的体验感受,受到学生、家长与学校的欢迎。研学旅行市场火热,社会高度关注,要进一步推动研学旅行规范健康发展,必须突出研学旅行的社会效益,强化体制机制建设,加强研学旅行顶层设计,明确课程定位,规范出台各类标准,如厘清安全责任、统一收费标准、合理布局发展,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低效旅行,实现高效研学,实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目的。

  规范研学旅行市场还要盘活资源,建设基地,在研学旅行课程中融入地方文化特色。安阳市历史文化悠久,旅游资源丰富,有国家级研学基地4家,省级研学基地7家,率先编制发行国内第一本《研学游手册》,开发了36个研学课程,其中,红旗渠课程“弘扬红旗渠精神 打牢青春底色”、殷墟课程“字有乐园”被认定为河南省研学实践教育精品课程,此外,还开设了《甲骨文里的那些人》《从神话到现实》等系列研学课程。去文字博物馆感受文字魅力,沿红旗渠学习红色精神,到岳飞庙感悟家国情怀……当研学旅行融入地方文化,不仅让旅行的意义与内涵得到升华,地方文化也变得更加生动,更容易入脑入心。

  研学旅行要成为“行走课堂”,需要家长、学校或组织者关注孩子的个人体验,更好地满足他们对课外知识的渴求;需要组织者形成完善的活动方案,让孩子获得更多生动的体验,学有所获、知行合一。实践证明,研学旅行标准化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有了新的规范,有助于规范研学旅行市场秩序,提升研学旅行服务质量,开发精品研学线路,推动产教深度融合,打造出更多“行走课堂”,把安阳打造成为国际知名的研学旅行目的地城市。

©2018中原新闻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