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妻子生二胎,我来办准生证。社区代办员提前通过微信发给我相关的表格,我填好了到现场来,不到10分钟就帮我办好了手续,太方便了!”10月22日上午,在龙安区太行小区街道文明社区便民服务大厅,辖区居民张飞美美地体验了一回高效服务。在张飞隔壁的窗口,社区代办员正在帮助居民王志军通过手机操作城乡居民医保的办理,还不忘贴心地提醒他可以到烟厂路的区税务局打印发票。这些都是龙安区推行的“群众办事不出村”审批服务的真实写照。
“推行‘群众办事不出村’基层审批服务模式,是真正将便民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的重要举措。”龙安区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局长张敏对记者说,“特别是对于善应镇、马家乡等距离城区较远的乡镇,以往村民如果需要到区里、市里办理业务,往返一趟就要6个小时甚至更久,对于基层群众而言办事成本太高。”
张敏介绍道,“群众办事不出村”便民审批服务是在保持原有审批权限不变的基础上,依托河南政务服务网,让群众在村(社区)提交各类申报申请材料,通过线下代办员帮办、代办上传至河南政务服务网,由职能部门在线上完成审批,同时结合我们的免费邮寄等便民服务举措完成纸质材料、证件、批复等的传递,通过“服务向下沉、数据向上走”,让基层群众真正的降低办事成本,减少跑动次数,节约办事时间,在家门口就能够更方便、更快捷、更高效地将一些常办民生事项顺利办妥,切切实实享受到“放管服”改革的红利。
据悉,龙安区为了让便民审批服务真正向基层延伸,在全面推行“群众办事不出村”基层审批服务模式的同时,还全力推行乡镇审批服务标准化建设,全力打造乡镇街道实体便民服务中心,他们通过制定印发《基层便民服务中心(点)规范化建设基本标准》、实行月观摩例会制度、建立考核考评和奖惩办法等多项举措,建立了审批服务向基层延伸常态化推进机制,打牢夯实了审批服务向基层延伸的基础。
在东风乡党政综合便民服务中心,记者见到投诉台与咨询引导台前有专门的工作人员进行指引,窗口设置分为综合窗口和专业窗口,标识清晰准确,人员进驻到位,8个窗口同时对外开放,醒目处悬挂着一窗受理制度、办事指南、限时办结制度及城乡居民医保政策解读等内容,让人一目了然。环顾四周,处处可见暖心的服务设施:便民雨伞架与工具箱为有需要的人提供了方便;自助电脑为办事群众提供免费查询与复印服务;杂志架上多种类的报纸杂志缓解了等待办理业务群众的焦躁心情;折叠轮椅为行动不便的人提供了方便与温暖……
为切实做好审批服务向基层延伸工作,龙安区年初就制定了“上半年硬件建设标准化、下半年软件建设标准化”的工作目标,每月一观摩一通报,主管领导王军华坚持每月参加,亲自点评各乡镇(街道)工作,坚持结果导向持续发力,截至10月初已经基本完成全年目标。“今年7月,龙安区11个乡镇(街道)实体便民服务大厅建设全部达标。不仅硬件标准高,我们还针对审批事项、人员配备、窗口设置和大厅工作运行机制进行了标准化建设,实现了全区乡镇(街道)便民服务审批事项统一、审批流程统一、窗口设置统一 ,而且建成了全区统一的审批服务平台,真正可实现‘网上办’,为推进便民审批服务全区通办奠定了坚实基础。”张敏告诉记者,“如今,我区乡镇级便民服务中心能够办理的审批服务事项达233项;村级便民服务中心能够办理的审批服务事项达104项,可代办区级事项达37项,不仅把便民服务送到老百姓家门口,更是把温暖和贴心送到老百姓心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