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新闻网邯郸讯(记者李辉)9月16日,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学党史办实事”50项惠民实事系列第十四场新闻发布会,市残联、市民政局有关负责同志就助残助孤服务工程情况进行了通报。
今年邯郸市助残助孤两项服务工程的任务目标分别是:为残疾人提供康复、辅助器具适配、就业培训、托养、教育、家庭无障碍改造等服务29195人次;按照分类救助原则,对符合条件的城乡困难群众提供生活救助。
今年以来,市残联认真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不断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工作成效,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引向深入,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提高政治站位,加强组织领导。第一时间成立民生工程领导小组,制定工作《实施方案》和工作《督导方案》。加强督导检查,确保项目质量。及时建立协调联动机制,实行台账管理;责任领导每周督导提醒、每半月会议调度、每月通报进度;建立县级领导分包责任制,清单式管理,销号式推进。广泛宣传报道,提升政策知晓度。通过报纸、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多层次、全方位、多角度发布民生工程动态信息;紧密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基层宣讲,积极引导广大残疾人参与、支持、监督民生工程。
截至目前,全市已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17929人次,适配辅助器具5430件,培训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4045人,新增城乡残疾人就业2569人,提供托养服务1849人,实施家庭无障碍改造1938户,资助贫困残疾大学生及残疾家庭子女大学生96名,累计服务残疾人3.38万人次,任务完成率116%,提前超额完成了全年任务。
市民政局以“三全三到位”为标准,即确保孤残救助标准全提高、集中供养全覆盖、综合服务窗口全建立,孤残保障对象精准认定到位、政策落实到位、资金保障到位,扎实开展助孤服务民生工程,有效帮扶困难群众解困脱困。
“一门受理”窗口全部建立。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一门受理、协同办理”工作机制,依托乡镇(街道)行政综合服务中心,全部建立社会救助综合服务窗口,统一受理、转办(介)社会救助申请事项。社会救助基金作用凸显。对各项社会救助政策落实后,基本生活依然困难的脱贫户、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及其他城乡特殊困难群众,通过社会救助基金予以救助。今年以来,我市社会救助基金会共新增募集资金195.45万元,救助城乡困难群众315人,发放救助金82.11万元。开展“解忧暖心传党恩”行动。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制定出台《邯郸市民政局“解忧暖心传党恩”行动实施方案》,通过走访慰问困难群众,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宣讲救助政策。
截至8月底,全市共保障城乡低保对象12.94万户,21.97万人,累计发放城乡低保资金4.88亿元;保障2.3万名城乡特困供养对象,累计发放特困供养资金1.25亿元。为5.9万困难残疾人和8.3万重度残疾人累计发放7095万元生活和护理补贴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