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首页 > 周边 > 邯郸 > 正文

个人信息在“裸奔”,谁来为它披上“外衣”?

来源:中原新闻网编辑:健翁发布时间:2020-10-14 17:18:11

  刚买了房子就有装修公司给你打电话;网购完教师资格证相关的书籍就有培训班来推销;节假日各类促销短信疯狂轰炸……好像有一双眼睛在随时观察你的一举一动——个人信息泄露带来的恐慌成为当代人的普遍焦虑。

  电话骚扰、短信轰炸接连不断

  今年六月份刚刚大学毕业的小赵,目前正在找工作。“我已经参加了7个公司的面试,即使我当时拿着个人简历,面试人员一般也会让我再填写一份他们公司自制的简历表格,表格上面基本都会需要填写比较详细的个人信息。”小赵说,自从他开始找工作之后,每天都会接到很多的面试邀请电话,但其中有很大一部分的企业他并没有主动投递过简历。仔细回想,小赵认为是注册的招聘网站泄露了他的信息。他担心这些个人信息如果再被有心人利用之后,会给自己的生活带来更多的安全隐患。在之后的面试中,小赵都会提前告诉公司的面试人员,有些信息比较私密,在他正式入职后会如实填写,但是目前与他寻找工作相关不大,所以他有权利不告知。小赵告诉记者,这种保护隐私的警觉性源于前几日他频繁接到电话的经历。

  9月12日,小赵接到了一个号码归属地来自香港的电话,“对方自称是‘爱学贷’的金融客服,说我在大学期间注册了一个账号,如果不注销,后期会影响我的个人征信问题。”小赵告诉对方自己没有注册过,但是对方能准确说出他毕业的学校、身份证号码、所学专业以及何时毕业等信息。“他告诉我那可能是我的信息泄露了,有人利用我的个人信息去注册了账号,需要按照他的步骤来完成操作,否则后果自负。”由于对方让小赵下载一个APP去解绑的奇怪做法让他起了疑心,挂断电话后,小赵询问自己的同学后发现很多人都接到过类似的电话。

  在街边帮助商家填写问卷领取小礼物,在各类培训机构填写个人信息申请领取免费备考资料,小赵回想之前留下个人信息的经历有很多。“也不知道我的信息是从哪个环节泄露出去的,基本每周都能收到骚扰诈骗电话,垃圾短信、垃圾邮件也是很多,很让人头疼,现在也补救不了了。”之前不注意隐私的保护,贪图一些小便宜,随意将真实的个人信息泄露给陌生人,因为这个原因小赵的日常生活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个人信息泄露防不胜防

  邯郸市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工作人员陈振亚告诉记者,像小赵这种泄露个人信息的现象普遍存在。主要集中在旅馆住宿、保险公司投保、4S店购车、房地产企业购房等需要身份证件实名登记的部门、场所,个别工作人员别有用心将客户的信息泄露,赚取钱财。还有些打印店将客户打印、复印的信息留存,装订成册,对外出售。此外,借各种“问卷调查”之名,以获得不同种类的奖品来诱使群众填写个人信息等现象也是屡见不鲜。海量的私人信息被别有用心之人利用,在黑市上进行交易,形成了黑色产业链。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个人信息泄露的手段更是呈现出“高科技”的趋势,让你防不胜防。陈振亚介绍,有些车站、便利商店、大型商场等公共场所安装了免费wifi,后台人员自由“出入”个人手机来获取相关信息。还有一

  些钓鱼网站、木马病毒伪装成扫码领取礼品的界面,诱骗公众点击后,信息就会被不法分子抓取。“这一类不法分子主要是利用了公众的防范意识不足。”陈振亚说,网络时代,对于小众的APP以及来路不明的wifi,如果让你填写较隐私的信息,一定要提高个人警惕。

  家住复兴区的刘女士近期下载了一款购物APP,“我最近准备买个空气炸锅,刚在平台上搜索几个商品,没几天已经收到10多条推销短信,真的太可怕了,感觉自己时刻受到监视。”如今手机软件商城里各式各样的APP不胜枚举,凡是下载注册就需要个人的联系方式,访问你的手机通讯录、相册、位置,有的甚至需要获取你的录音,如果选择不同意则无法完成APP的正常使用。人们在享受互联网带来便利的同时,个人信息安全也在经受着新的考验。

  如何为个人信息上把锁

  如今,个人信息一旦遭受泄露,日常生活就会频频受到骚扰,很多骗子还利用泄露的个人信息进行诈骗,使得市民的财产安全风险上升。由于普通市民的维权成本太高、举证困难等,因此即使遭受损失,受害者也常常被迫吃“哑巴亏”。河北妙策律师事务所冯家泉律师告诉记者,之前虽然有《网络安全法》等法律从公法层面规制侵犯个人信息安全的行为,但是针对侵害个人信息的民事救济路径还是处于相对缺位状态。而在今年新颁布的《民法典》中,则对个人信息保护确立了全方位保护规则,不仅扩大了保护客体,而且扩大了义务主体的范围,为个人信息权益提供更为全面的保护。

  “当下个人信息保护的漏洞是普遍存在的,信息泄露常常发生在我们不知情的情况下。我们呼吁政府加强监管,各个平台积极履行自己职责的同时,最根本的在于增强个人信息的自我保护意识,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要多留个心眼。”冯家泉提醒广大市民,在日常生

  活中,不要登录莫名的APP,中奖信息不要轻易相信;在网上下载软件时要认真阅读隐私条款,在网站上尽量不暴露个人信息;手机分级设置密码,提高安全性;在街边看到有些小调查或领奖活动需要填写个人信息时,一定要保持谨慎,即使是在4S店买车或购置房产必须用到身份证复印件时,也要在相关材料上写明“仅供某某单位做某某用,他用无效”。

  此外,不要随意丢弃含有与个人信息相关的物品,比如在处理快递单时先抹掉个人信息再丢弃;注意身份证等证件的复印过程,多余复印件要及时销毁;手机更换或者变卖时,要将其中的照片或者个人存储部分进行清空。

  信息爆炸时代,个人隐私在“裸奔”,安全风险日益突出,个人信息保护需要从多维度着手。法律管住底线,企业守好良心,个人堵好漏洞,相信三管齐下,终会为个人信息披上一件保护的“外衣”。

  邯报融媒体实习记者 薛雅兰

©2018中原新闻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