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首页 > 周边 > 聊城 > 正文

聊城铜城街道:“说事评理”化纠纷

来源:聊城日报编辑:胡浩亮发布时间:2020-07-21 17:20:09

  “来采访一下我们的基层调解员吧!他们在基层治理中起到的作用可大着呢!”7月18日,在东阿县铜城街道采访时,司法所所长刘健感慨地说。前不久,本村的一对父子因为一些小事闹起了不愉快,最后越闹越僵竟然闹到了要解除父子关系的地步,两人见面就吵,甚至吵到了村党支部书记的家里。

  在这个紧急的节骨眼儿上,身为基层调解员的刘富强赶到了现场,在了解矛盾缘由后,在两家及其亲戚家跑了好几趟,才将事情平息。最终父子俩和好如初。“我们街道的基层调解员都是村里的老党员、老干部和法律明白人,个个德高望重,四邻八舍信服,化解矛盾纠纷常常事半功倍。”说这话时,刘健一脸春风。

  “村里的矛盾纠纷,大多都是看起来不起眼的小事,但是如果不进行沟通化解任由其发酵,就有可能会转化为治安、刑事案件。”刘富强告诉记者。

  纠纷不出村,矛盾不出镇。为使“枫桥经验”本地化,去年以来,东阿县在原有基层法律服务力量基础上,创新推出以新乡贤为代表的民调工作模式,用群众方法解决百姓万千难事。他们奔走于乡村田间,听民声、访民意,排查调解矛盾纠纷,帮群众去了“痛点”,通了“堵点”。一些长期存在影响邻里关系、家庭关系的宅基地、婚姻、赡养继承等矛盾问题通过明之以法、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得到了化解。他们还结合案例,现身说法,开展法律咨询,收到了调解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为避免反弹,他们坚持回访制度,避免了“案结事未了”。群众热情地称他们是社情民意的采集员,政策法律的宣传员,邻里纠纷的劝导员,矛盾纠纷的调解员,法律诉求的服务员。

  在街道以基层调解员付茂生命名的老付调解工作室里,付茂生向记者展示了他的“宝贝库”,满满两柜子的资料在打开柜门的那一刻差点掉出来。“这些都是老付调解的卷宗。”刘健介绍说。“所有经过我调解后的案子,我都会形成一个纸质的材料放在这里面,现在时代不一样了,社会治理水平越来越高,老百姓生活越来越好,大的矛盾冲突越来越少。如今作为调解员,更多的是做好群众的情绪疏导和心灵抚慰工作。”付茂生总结说。

  以情动人,以理服人,以德感人——在铜城街道,像刘富强、付茂生这样的调解员们对矛盾纠纷既“依法依规办”,又“合情合法调”,得到群众的大力支持。群众有事都愿意向他们倾诉,因此,使矛盾纠纷发现得早,稳控得住,化解得了,有效地破解了矛盾多元多发,积压升级,上访案件频发等问题。从去年2月到今年6月,调解员们已成功调解各种矛盾纠纷62起,其中经济纠纷19起,土地纠纷17起,家庭纠纷8起,赡养继承纠纷7起,合同纠纷11起,不少积怨很深的矛盾迎刃而解。如此一来,不仅使矛盾纠纷及时消除在基层,也减少和避免了矛盾激化、上访诉讼和民转刑案件的发生。

©2018中原新闻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