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清市新华路派出所辖区张芳庄村民郭琳和齐冠,自父辈起就因宅基问题发生多次争执,虽然法院已判决,但判决一直未能得到执行。双方多次到法院、街道反映该事。新华路派出所积极向街道党工委、办事处汇报,并安排致和矛盾纠纷化解中心进行处理。经多次耐心调解,最终双方达成一致意见,一场长达十余年的宅基纠纷得以妥善处理。新华路派出所自利用警民联调机制,设立致和矛盾纠纷化解中心以来,共调处纠纷30余起。由于化解中心主要依托两位基层工作经验丰富的民警杨延武和陈永军开展调解工作,大家都亲切地将化解中心称为“老杨老陈调解室”。
为了提高社区治理质量和水平,今年以来,临清市公安局坚持“靠前一步、主动作为”的理念,围绕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总要求,打造“党建+”社区“微治理”模式,以社区党组织建设为统领,以社区民警为支撑,以辅警和治安志愿者为依托,融合社区治理基础要素,创新警格勤务运作机制,有效提升了社区警务共同体的共建共治共管共享水平,营造了和谐稳定的社区环境。全市各类可防性警情同比下降19%,“零发案”村居增加15个。
党建引领 共画“同心圆”
各社区和区域内公职律师、治安志愿者、居委会,形成了“警律联调工作室”“义警队”“警民议事会”等,并充分发挥“临清公安”和警格自媒体作用,宣传报道突出事迹和服务群众的工作场景,以生动的事例赢得群众认可,倡树正能量。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社区是城市治理的最小单元,临清市公安局党委将开展社区治理作为“大抓基础”、推进基础建设内涵式发展的“一把手”工程来抓,作为贯穿全年的工作主线强力推进,作为推动城市精细化管理、创新社会治理的系统工程,明确共建目标,凝聚各方共识,细化创建标准,同心协力抓落实,为打造社区治理共同体,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该局将新华路派出所侨润社区警务室、烟店派出所轴承市场警务室分别作为全市城区和村居试点,局主要领导挂帅,分管领导盯靠,研究制定方案和配套制度,推动工作走深走实。局攻坚办定期调度,加强调研,总结提升,选树典型,以点带面,全面铺开。
基础融合 筑牢“桥头堡”
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堵点”问题,警格长主动作为,协调各方,多管齐下,破解难题,有效解决了小区停车难、砸车窗盗窃、噪音污染等问题40余个,以实实在在的成效赢得了群众满意。
临清市公安局建立社区警务“2+F+ N”模式,共配备专职社区民警39名,辅警165名,整合社会人员738名。即“1”名专职社区民警和“1”名社区老党员共同牵头主抓,“F”名辅警,即按照人口密度和地理位置等因素,将社区划分为“F”个警格,由辅警担任警格长。“N”名警格员,将原来政法综治网格员、信息员和调解员发展为警格员,并整合社区老党员、保安员、楼道长和公益性岗位人员等社会群防群治力量。
以社区警务实体化运行为目标,依托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合署办公,设立社区警格和警民联系点15处,警格内实行警格员、老党员和保安员“三员合一”,警格、物业和小区“三位一体”,既解决了社区警务工作场所需求,又避免了空巢警务室资源浪费问题。
由社区专职民警负责协调日常工作,和基层党建、精准扶贫等社区中心工作同部署,搭载警务捆绑落实,把社区警格力量打造为最小作战单元,成为群众工作专家、基础工作能手,专业守社区,专职访群众,专心解民忧,切实发挥警务治理共同体的“系统”功能。
实战实效 打造“共同体”
10月份以来,临清市城区内多家奶茶店、快餐店发生盗窃手机案件,为尽快抓获嫌疑人,临清市公安机关启动警务协作机制。经过新华路派出所、先锋路派出所、刑警大队城区中队多警合作,依靠“三员合一”的优势,最终锁定犯罪嫌疑人李某,并于12月13日在一宾馆内将李某抓获。李某在大量事实证据面前,如实供述两月内盗窃十余次的犯罪事实。
树牢“互联网+”社区警务创建理念,民警在入户走访、场所检查、出租房屋、标准地址匹配等方面,采取信息化手段确保信息“即采即录”,保证数据的鲜活率和准确性,实现信息采录质量“警力无增加式”提升。他们对各类高发的可防性案件及时预警,将警格各类公共安全问题及时推送至相关部门,将问题隐患第一时间消除在萌芽状态。
以“零发案”村居创建为目标,在社区警格加快公共安全监控系统建设,推广安装高清探头,织密监控网,建立和固化“邻里守望”“义警队”巡防等模式,提高群众安全感。将12345市民热线推送的问题派送至社区警格,加强整改,优化服务,并组织开展“惠民生、送平安”微警务活动,累计为270余人次提供代办、送证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