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邯郸起义——高举义旗反内战

来源:中原新闻网编辑:健翁发布时间:2021-06-02 15:21:59

  在马头镇中大街上,有一座雕花拱券、古色古香的两层小楼,曾是邯郸起义指挥部所在地。1945年10月30日,高树勋将军在此率领国民党军新编第8军,正式宣布“火线起义”,并向全国发表通电,宣布拒绝国民党政府的“剿匪”命令,退出内战前线,站到人民方面来。对此,毛主席亲自批示,“马头镇距邯郸很近,邯郸系历史名城,因此可称‘邯郸起义’。”

邯郸起义指挥部旧址

  记者推开小楼厚重的大门,岁月的沧桑感扑面而来。中厅内悬挂的一幅幅老照片,把记者带进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缘起戎马一生的高树勋将军

  高树勋将军1898年出生在河北盐山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因生活困苦,十几岁就外出当学徒,机缘巧合投奔到冯玉祥的麾下,开始了戎马生涯。

  他跟随着冯玉祥反对袁世凯称帝、讨伐张勋复辟并参加了两次直奉战争。1926年,他又跟着冯玉祥五原誓师,加入国民革命军,参加北伐,因战功显赫被提拔为国民革命军第12师师长。1931年初,高树勋所在部队被调往江西参加第二次“围剿”苏区。在苏区期间,他看到到处都是共产党的革命标语和传单,随后又从被红军释放的俘虏口中进一步得知共产党的主张,逐渐感觉到“共产党是为穷人打天下的”。

  不久,“九・一八”事变发生,高树勋响应共产党“停止内战,团结对敌”的号召。1933年5月,他变卖家产、购买枪支,去张家口再次投奔冯玉祥,参加抗战。抗战期间,高树勋和八路军密切合作,为国共合作抗日作出贡献。

  1945年8月1日,日本发出乞降照会,抗战胜利在望。国民党当局开始将重心放在抢夺地盘上,以便获取更多的胜利果实。10月13日,蒋介石下达内战的秘密命令,全力进剿共产党。于是,刘伯承、邓小平在10月16日下达作战命令,要求晋冀鲁豫军区野战军各部开赴平汉铁路沿线,准备在邯郸一带与北上的国民党军展开决战,这就是之后的邯郸战役。刘伯承、邓小平建议高树勋就地退出内战,脱离蒋介石集团。在王定南于26日清晨将这一建议转达后,高树勋决定走出关键一步,立志起义。

邯郸起义指挥部旧址

  爆发邯郸起义推动战局发展

  事情发生在1945年10月30日清晨,高树勋在所驻扎的马头镇召集校级以上军官开会。他说:“弟兄们,今天把大家叫到一起,是为了宣布一件大事。就是我们要临阵起义,彻底退出内战。”众人被这个突如其来的决定惊得不知所措,一时之间鸦雀无声。高树勋见状,又动情地说:“我决定起义,并非因为害怕打仗、贪生怕死,也不是一时的冲动,这是我在经历了几十年的坎坷人生之后所找到的唯一出路。日本人终于投降了,大家都盼着能过上安生日子。可是蒋介石偏要我们进攻解放区,让自家同胞互相残杀。以前,我们和八路军一起联合抗战,在我们遇到危险时,他们总是帮助我们。如今,再要我们和他们兵戎相见,是毫无道理的。我们不能再打这种糊涂仗了!兄弟们,愿意和我一起起义的,留下来;不愿意的,我不强求,可以自便。”

  这一番发自肺腑的讲话,引起了大家的共鸣,纷纷表示支持。至此,起义已是势在必行。同日,高树勋率其直属新8军及河北民军等部共1.2万余人,在邯郸马头镇一座商贸楼(现邯郸起义旧址)起义,并向全国发表通电,退出内战前线,站到人民中来,不愿再“以人民养育之兵,供内战之用”。

  高树勋临阵起义无异于对国民党军釜底抽薪。正在北进的三十、四十军顿时惊慌失措,准备向南逃跑。刘伯承、邓小平立刻下令对其实施总攻。到11月2日,三十、四十军大部被歼,约2.3万人被迫放下武器。邯郸起义确保了邯郸战役的最终胜利。

  今朝和平佳话代代传

  邯郸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晋冀鲁豫军区部队主力在平汉铁路邯郸以南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自卫反击作战,亦称“平汉战役”。毛主席曾指出:“这个仗一定要打好,如果打不好,我们又要再进山,中国革命就要推迟二十年。”

  邯郸战役的胜利,粉碎了蒋介石进军北上妄图大举进攻晋冀鲁豫边区首府邯郸,妄图打通平汉线、运送兵力、抢占东北的阴谋。为此,中共中央对这次战役的起义者给予了很高的评价。10月31日,刘伯承等同志亲赴马头镇高树勋处慰问。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于11月2日给高将军发来热诚的贺电。根据毛主席的意见,起义部队改编为民主建国军,高树勋任总司令,王定南任政治部主任。1983年10月30日,河北省隆重纪念邯郸起义38周年,邓小平同志为此亲笔题写"邯郸起义纪念碑"几个大字。

  高树勋在邯郸战役的关键时刻率部起义,为我军迅速夺取作战的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并开创了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军大部队起义的先例,在全国产生了巨大的政治影响。为此,毛泽东在《1946年解放区工作的方针》中,号召“开展高树勋运动”,为在后来的全国解放战争中,争取更多的国民党官兵起义树立了榜样。

  采访结束后,记者忍不住又一次回望了邯郸起义旧址。只见他好似像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睿智安详地观赏着马头镇繁华的街景,仿佛在提醒人民:如今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需要好好珍惜。

  邯报融媒体记者 李艺璇/文 胡盼盼/影

©2018中原新闻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