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首页 > 教育 > 正文

走进西八闸 了解古代水利工程

来源:邯郸经开区南沿村完小发布时间:2025-07-16 09:56:49

  学习了赵州桥以后,学生对于古代的桥梁建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了满足孩子们的求知欲,带他们去学校附近的西八闸进行研学,让他们了解古代的水利工程。南沿村八大闸即滏阳河西八闸,位于河北省邯郸市丛台区南沿村镇西大慈村至谭庄村之间的滏阳河河道北岸上,是明朝时期的古遗址。

  滏阳河西八闸全长近10千米,由西向东依次为广仁闸、普惠闸、便民闸、济民闸、广济闸、润民闸、惠民闸、阜民闸8座灌溉闸,因位于永年城西侧,故名“西八闸”。其中延用至今的有5座,即普惠闸、济民闸、润民闸、惠民闸、阜民闸,废弃的有3座,为广仁闸、便民闸、广济闸。

  “民以食为天”,在物资匮乏的古代,能否让粮食不减产尤为重要。避免旱涝给农作物带来影响,在灌溉时节引滏阳河水到城西下坡地,明嘉靖九年(1530年)至明崇祯十四年(1641年)期间,先后建成了西八闸。明嘉靖八年(1529年),知府高汝行主持开始修建“惠民闸”,这是第一个河道闸,后各闸在不同时期陆续建成,普惠闸建于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济民闸建于明嘉靖三十九年三月。

  8座闸闸体均为长方形,全部为砖石结构,券洞形制水道,水道两端设铁质闸门,采用丝杠升降开闭,体现了明代水利工程的高超技艺和建筑风格。

  西八闸的投入使用,解决了4.7万亩的土地灌溉,滏阳河水量最大时,控制面积达9万亩之多,为当地农业生产提供了重要的水源保障,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在历史长河中,部分闸口经历了重修和修复。

  滏阳河西八闸是河北省现存最大的明代灌溉水闸群,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见证了邯郸地区水利发展的历程。

  图文:尹建梅

©2018中原新闻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