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首页 > 国内 > 正文

安徽凤阳鼓楼瓦片“瀑布式”脱落:600年台基无恙,修缮一年何以塌瓦

来源:羊城派发布时间:2025-05-20 15:40:50

  羊城派消息,5月19日下午,安徽省凤阳县明代中都鼓楼顶部一侧瓦片部分脱落,迅速引发公众关注。网民很快扒出:该鼓楼于去年完成维修,竣工验收至今才一年多。由此引发网民质疑:为什么鼓楼刚修好就出问题?目前,当地有关部门正在进行调查。

鼓楼瓦片滑落(网络截图)

事发:凤阳明中都鼓楼瓦片脱落

5月19日晚,网上流传多条“凤阳鼓楼塌了”的视频。

从视频可以看到,凤阳鼓楼楼顶瓦片层突然大面积呈“瀑布式”滑落,随后出现大量烟尘。“昨天有大风,今天的风确实不大。”据接受媒体现场采访的附近商户称,最多的是顶层的瓦片脱落下来,砸到二层和楼下,鼓楼的主体建筑没有坍塌。

5月19日20时42分,凤阳县文化和旅游局发布通报称:5月19日下午6时30分许,凤阳县鼓楼楼宇(1995年重建)顶部一侧瓦片部分脱落,无人员伤亡。相关情况正在调查中。

5月19日正值中国旅游日,该事件迅速引发关注,并登上热搜。

5月20日8时49分,凤阳县文化和旅游局再次发布通报称,事件发生后,凤阳县立即启动应急处置机制,迅速疏散现场围观群众,设置安全硬隔离区域,确保周边群众安全。凤阳县委、县政府已成立调查组,责令项目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赶赴现场,并邀请相关专家开展调查核实。截至5月19日23时,现场安全防护隔离设施已安装完成,其他有关工作有序推进中。

公开资料显示,凤阳鼓楼又称中都谯楼,始建于明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位于凤阳县城老城区,由台基和楼宇两部分组成。台基南北长72米,东西宽34.25米,高15.8米,是中国最大的鼓楼台基。台基被列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原楼宇部分已毁于清咸丰三年,现楼宇为1995年建设。

疑问:维修竣工验收一年多即出事?

凤阳县文化和旅游局通报称,2017年以来,鼓楼楼宇零星出现屋顶部分瓦片脱落、檐板损毁。2023年2月,因损毁情况加重,存在安全隐患,启动鼓楼楼宇维修项目。2023年5月,通过公开招标,确定了项目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2023年9月进场施工,2024年3月竣工验收。

也就是说,维修工程竣工验收至今才一年多,就发生了此次楼顶瓦片脱落事件。

据公开资料,凤阳大明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于2023年4月25日发布该楼宇的维修招标公告,由黄山市徽州中亚建筑安装古典园林有限公司中标。维修合同中资金数额为341.206万元,质量要求是工程质量必须达到国家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合格标准。

“去年花340万元维修,今年就塌了”“台基历经600年没事,现代维修楼顶不到两年就脱落了”,不少网民质疑,该维修工程是否存在偷工减料或监管漏洞?网民呼吁公开340万元资金使用情况,并对该维修工程进行调查,看看是否“豆腐渣工程”。

有网民通过视频分析猜测,是楼顶防水层上部保护层断裂滑脱,防水材料表面不防滑。上部保护层(粘接力)和屋面瓦片载荷大,坡度大拉力撕扯力更大。需要调查设计防水层上部是否设置钢筋保护层,施工单位是否按照蓝图施工要求规范化施工,监理单位是否合格验收。也有网民猜测,鼓楼瓦片脱落可能与长期风雨侵蚀、材料老化有关。古建结构复杂,维修需兼顾历史原貌与现代加固技术,施工难度较高。

反思:文物保护要重视维护

部分网民认为,凤阳鼓楼瓦片脱落事件不仅是单一安全事故,更是对古建保护体系的一次压力测试,需要在历史传承与现代治理中找到平衡点。

一位去过凤阳鼓楼的网民表示,曾细细看过鼓楼的包砖,比较凌乱,应当是在县城内各处收集所得。而且因为游客可以靠近,所以刻画累累。现在各地文物保护困难的地方在于,随着财政吃紧,文保拨款大受影响,人员工资也好,日常管护也好,尤其古建以及田野文物的保护可能会有个困难时期。

更有网民认为,去年鼓楼才完成修复工程,如今却发生这样的状况,难免让人质疑修缮质量,也凸显了古建筑保护的复杂性和艰巨性。这不仅是对一处古建筑的伤害,更是文化遗产的一次危机警示。

古建筑是历史的活化石,承载着先辈的智慧与精神,保护好它们是我们的责任。一定要加强对古建筑的日常维护和监测,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方案,加大对古建筑保护的投入和重视程度,让这些珍贵的历史遗迹能够长久留存,继续传承文化记忆。

©2018中原新闻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