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首页 > 国内 > 正文

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风采丨让军事法学从课堂走向战场——记“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傅达林

来源:新华社发布时间:2025-07-30 08:35:32

  新华社西安7月29日电 题:让军事法学从课堂走向战场——记“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傅达林

  张骄瀛、周亚州、侯钰斐

  “我军的军事行动在哪里,相应的法律保障就应延伸到哪里。”透过一副无框眼镜望向台下奋笔疾书的学员们,他的目光自信深邃。

  国防大学政治学院西安校区教授傅达林在教室为学员授课(7月24日摄)。新华社发(聂瑞明 摄)

  他,是国防大学政治学院西安校区教授傅达林,一位向战而行的军事法学教育先锋。多年来,他完成了30余项重大课题,参与20多部军事法律法规起草修改,研究成果获全军性奖项9项、战区级奖项20余项,被表彰为“全军学习成才先进个人”。

  国防大学政治学院西安校区教授傅达林(中)在教室与学员交流(7月24日摄)。新华社发(聂瑞明 摄)

  时光回溯到2017年。彼时,年仅38岁的傅达林,被任命为国防大学政治学院某系首任系主任。可他走马上任后感受到的不是意气风发,而是重如山岳的责任与压力。

  一次,他带队到海军某舰艇部队调研,当官兵纷纷提出在海外遂行护航任务中遇到的涉法问题时,他惭愧地发现,“自己一肚子法学理论竟难以为官兵解惑”。

  “随着部队在更加广阔空间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的提升,我们有责任将法律锻造为强军胜战的‘利剑’,成为维护国家利益的‘重器’。”傅达林说。

  为让学科真正“姓军为战”,他在心里谋划了“一盘棋”。

  第一次“落子”,他着眼于创新军事法学学科建设。

  国防大学政治学院西安校区教授傅达林(前右)在司法专业教室指导学员开展模拟演练(7月15日摄)。新华社发(聂瑞明 摄)

  在他心中,“金课”有两个标准——既要着眼国家战略和军队建设大局研究法律问题,又要紧贴部队遂行任务的实践需求。

  从2018年开始,傅达林着手开设军事行动法律保障相关课程,聚焦重点方向军事任务进行集智攻关,全面推开军事行动法的体系化建构;编写军事行动法律保障研究教材,并带头担任这一方向导师;牵头策划了以“军事行动法律保障”为主题的中国军事法学论坛,着手编制系列军事行动法律手册;建设军事行动法律保障智能辅助系统,打造国际军事法数据库……

  “为了满足部队鲜活的实践需求,特色新兴学科必须向战而行。”傅达林说。

  第二次“落子”,他着力于打通课堂对接战场的通道。

  一顶野战帐篷里,“法槌”敲响。这场没有脚本的战时军事司法模拟演练让参训的研究生们绷紧了神经。

  “休庭”间隙,“审判长”“公诉人”和“被告人”展开激烈讨论。

  身临“战场”环境开展执法司法工作演练——这是傅达林带领团队探索出的实案教学法。在他眼里,将院校教学与部队演训融合起来,是新时代学科蝶变的一次尝试。

  他牵头开发实案教学系统,融入真实案例、真实案卷、真实场景;与多家军事司法机关建立协作关系,共享案例资料,共同研究课题;带队走访军事法院和军事检察院,通过他们架起与任务部队的桥梁。

  如今,一座座野战帐篷成了团队的“新教室”,一个个演训场上有团队的“讲台”。在他们走过的部队,法治军营建设深入人心。

  第三次“落子”,是打造一支立足实战、精于教战的教研人才方队。

  “不仅课堂要有‘战味’,我们的教员更要有‘战力’。”傅达林说。

  国防大学政治学院西安校区教授傅达林(右二)在校园中和学员交流(7月24日摄)。新华社发(聂瑞明 摄)

  在承担国家某专项立法任务的过程中,傅达林思索,不仅要完成一部法律草案的起草,还要以此为牵引培养出一个学术团队,创设一个研究方向,孵化一批学术成果,转化一批教学课题……起草任务告一段落时,该专项法律保障的团队已经随之建立起来,相关科研成果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

  在傅达林的办公室里,挂着一张“学科专业力量布局图”,他视若珍宝。

  “这是综合调研了学科专业建设方向和全系教员优长后绘制出来的。”他说,“把每个人安排在各自适合的专业方向上深耕细耘,重要任务来临时他们才能胜任。”

  在傅达林的带动下,张朝晖教授讲授的军事法研究相关课程成为深受研究生欢迎的课程之一;刘志忠硕士毕业后留校任教,第一次讲课就评上了“优秀”……

  近年来,他所在系1人被表彰为全国“七五”普法先进个人、国防大学教战研战先进个人,5人被确定为学院首批中青年人才扶持培养对象,还有15人被军委机关、战区、军兵种聘为法制工作专家。

  在让军事法学向战为战的征途上,傅达林一往无前。

©2018中原新闻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