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新闻网大连讯(吴忠华)在辽东半岛的层峦叠翠间,大连庄河市来宝沟村如同一颗镶嵌在绿水青山中的明珠,从昔日的偏远山村蜕变为文旅融合的示范标杆。这一华丽转身的背后,凝聚着村党总支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刘忠德二十余年的坚守与智慧。他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行动纲领,紧扣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与二十届三中全会“深化农村改革、推动绿色发展”的精神内核,谱写了一曲新时代基层干部的奋斗赞歌。
产业振兴:破局谋新,激活乡村内生动力刘忠德深谙“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石”。面对村集体资产闲置的困境,他创新思路,将废弃校舍改造为游客接待中心,盘活38.36公顷土地打造文旅健康运动小镇。这一总投资1.1亿元的项目,不仅引入漂流、滑雪、山地自行车等多元业态,更以“村企合作”模式带动村民参与民宿经营和康养产业,让闲置农房焕发新生。与此同时,他推动农业向“高附加值”转型:引进丹东草莓、建成东北最大设施蓝莓基地,鼓励村民改种向日葵、油菜花,既实现“以农带旅”,又通过深加工提升价值链。这种“文旅+农业”的双轮驱动,正是二十届三中全会“深化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生动实践。
生态优先:守护绿色本底,绘就发展底色“长远致富多植树”是刘忠德常挂嘴边的话。从早年抵制盗伐到如今规划山体公园,他始终将生态保护置于首位。湖里河畔的露营地、森林氧吧中的越野赛道,无不依托于完好的自然本底。纪录片《来宝沟》中,星空下“手可摘星辰”的震撼画面,正是生态价值的直观呈现。这种坚持,不仅让来宝沟成为大连城市水源地,更吸引投资方纷至沓来,印证了“生态本身就是经济”的深刻逻辑。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来宝沟的实践正是这一理念的微观缩影。
治理创新:凝聚民心,共建共治共享在基层治理中,刘忠德展现出“以人民为中心”的智慧。他摒弃“大包大揽”,而是通过盘活村民闲置房屋、鼓励自主经营农家乐,激发群众内生动力。面对运动小镇建设中的苗木需求,他一句“买什么呀,我家就有”,将自家杏树无偿移栽至公共空间,既节省成本,更凝聚了民心。这种“共建共享”的治理模式,让村民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实现了乡村治理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精准契合党中央“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的要求。
文化铸魂:记录乡愁,赋能精神振兴作为纪录片《来宝沟》的核心人物,刘忠德深知文化是乡村振兴的灵魂。他组织修编村志、保护传统村落风貌,让淘金历史与闯关东精神成为村庄的文化基因。纪录片以“白描”手法记录村民的真实奋斗,不仅荣获第18届小康电视节目工程最佳作品奖,更通过凤凰卫视走向世界,让中国乡村振兴的故事被全球“看见”。这种文化自信的彰显,正是二十届三中全会“推进乡村文化振兴”要求的鲜活注脚。
在时代的答卷上书写基层担当从“守着金山饿肚子”到“绿水青山淌金银”,刘忠德用三十年如一日的坚守,诠释了新时代基层干部的责任与担当。他的实践证明,乡村振兴既需要“仰望星空”的战略眼光,更需要“脚踏实地”的绣花功夫。来宝沟的蜕变,不仅是产业、生态、治理、文化的全面升级,更是党中央“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基层落地。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期待更多“刘忠德式”的领头雁,以实干为笔、以初心为墨,在广袤乡土间绘就更多“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振兴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