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新闻网邯郸讯(记者黄涛 刘虹)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十三五”规划收官之际,邯郸脱贫攻坚工作交出一份圆满答卷。
“十三五”初,邯郸共有6个贫困县,其中国家级贫困县有大名县、魏县,省级贫困县有鸡泽县、馆陶县、广平县和肥乡区,共有贫困村535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1.8万人。
五年来,邯郸始终把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作为重大政治责任,把圆满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作为第一追求,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精准聚集,勠力攻坚,不折不扣推进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2017年,魏县、广平县、肥乡区、馆陶县、鸡泽县等5个贫困县(区)脱贫摘帽;2018年,大名县脱贫摘帽,至此6个贫困县(区)全部脱贫摘帽;2019年,全市535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2020年6月,全市剩余未脱贫人口1352户3335人全部达到脱贫条件,10月底全部高质量脱贫。脱贫攻坚的决定性进展,为邯郸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了坚实的基础。
五年来,邯郸贫困人口收入大幅增长,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5年的不足2800元增长到目前的9130元,五年增长3.26倍,增幅始终高于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水平;贫困农村水、电、路、讯、房等基础设施和文化、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事业极大完善,发展基础进一步提升。
压实责任上下齐力攻坚
脱贫攻坚是第一民生工程,是一项必须完成的政治任务。全市几十万贫困人口生活状况的改变和贫困地区落后面貌的改善,牵挂着每名党员干部的心。
放眼邯郸脱贫攻坚各大战场,五年间,邯郸各级层层明责,压茬推进,逐级落实脱贫攻坚责任任务。坚持“四级书记”抓扶贫,实行市、县、乡逐级签订责任状和各级党政一把手负责制,一级带着一级攻,一届接着一届干。市、县两级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承担脱贫攻坚主体责任,建立了市县领导包联制度、市县乡村四级书记遍访贫困对象制度和乡镇党委书记脱贫攻坚“擂台赛”制度。
市委、市政府每月至少召开一次会议,全面贯彻中央、省有关精神,研究推进全市脱贫攻坚工作。仅今年以来,就召开11次市委常委会和13次市政府常务会议进行研究,召开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会、专题会等7次。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带头垂范,市级领导全部分包到县对口帮扶;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遍访扶贫任务较重乡镇,调研指导脱贫攻坚工作;20个县(市、区)委(党工委)书记,遍访贫困村和扶贫任务重的非贫困村900余次;全市各乡镇党委书记和村党组织书记,遍访贫困户16万余户次,举办乡镇党委书记脱贫攻坚“擂台赛”220期。
邯郸成立产业、就业、健康、教育扶贫和危房改造等12个重点工作专项推进组。加强扶贫机构建设,所有县都建有扶贫办公室,所有乡镇都有扶贫工作站,所有扶贫任务重的村都有扶贫工作室,专职队伍专门负责脱贫攻坚工作。
全市535个扶贫工作队、驻村干部1605名,共安排3.9万帮扶责任人,与8.7万建档立卡贫困户开展驻村帮扶、结对帮扶。520余家企业与全市535个贫困村结对帮扶,帮扶贫困人口7万多人。
2016年以来,全市投入各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35.9亿元,科学规划和实施扶贫项目,覆盖所有贫困户、贫困人口。把触角延伸到第一线,把力量下沉到第一线,各类资源整合到第一线,各项制度、责任都落实到第一线,激发了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上下同心齐奋战,有效促进了脱贫攻坚工作的顺利开展。
精准精细政策落实落地
邯郸把落实脱贫攻坚政策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措施,特别是把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作为核心目标和底线任务,加强问题动态监测,持续开展排查整改,实现了排查全覆盖、问题全清零。
教育扶贫政策高效落实。全面实施学前教育补助、义务教育“两免一补”、高中以上“三免一助”、中职高职“雨露计划”职业教育补助、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等教育扶贫政策。目前,全市义务教育入学率100%,巩固率98%,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学生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100%。
健康扶贫行动深入开展。财政全额资助贫困户参加农村基本医疗保险,居民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政策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现贫困户全覆盖,“先诊疗后付费”、贫困人口慢性病门诊报销政策全面实施,“一站式”结算区域,由县域扩大到省域。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住院合规费用自付比例为8.4%,全市慢性病应签尽签率、大病专项救治应治救治率均达到100%。
住房和饮水安全实现全面保障。5年来,邯郸共为406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改造危房,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了“零危房”;在建档立卡贫困户安全饮水全覆盖的基础上,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涉及贫困人口12.6万人。
最低生活保障水平持续提升。从2016年至2020年,邯郸城乡低保标准逐步提高,目前为5124元/年,增幅68%。在逐年提高低保标准的基础上,强化扶贫对象衔接,将符合条件的整户或单人全部纳入社会救助兜底保障范围。截至今年9月,邯郸共保障农村低保对象11.9万户20.4万人,农村低保保障率为3.5%。
突出重点工作扎实推进
邯郸坚持把精准识贫、扶贫、脱贫等重点事项和关键环节作为着力点,强力推进、狠抓落实,各项重点工作收到显著成效。
贫困对象漏评错评和错退现象有效避免。按照“应纳尽纳”原则,对所有农村贫困人口精准识别,特别是2017年7月至9月全市开展农村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和“回头看”,有效解决贫困户漏评错评问题。严格退出程序,加大抽查核查,对不达标贫困户坚决不脱贫,防止贫困人口错退。
扶贫产业不断壮大。重点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业、家庭手工业、光伏发电、电子商务等产业,覆盖535个贫困村、8.7万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了贫困村特色产业扶贫项目全覆盖、非贫困村产业帮扶项目全覆盖、贫困户产业扶贫全覆盖。
转移就业态势良好。通过技能性培训和引导性培训,促进贫困群众就业。截至目前,全市已有8.05万名贫困人口加入务工大军,超去年同期18个百分点。特别是在全国首创的村级“扶贫微工厂”,成功将“产业”与“就业”融为一体,让贫困群众实现了在家门口就地就业增收。此举在全省产业扶贫现场观摩会上,被《中国扶贫》列为“脱贫攻坚100计”之第一计。
消费扶贫突飞猛进。今年以来,全市共认定扶贫产品1116个,628个扶贫产品入驻全国“扶贫832”销售平台,928个扶贫产品入驻中国社会扶贫网、邯郸消费扶贫展销平台及其他网络销售平台,建成扶贫产品销售专馆15个,设立消费扶贫专区83个,落地消费扶贫专柜315个,共完成销售44亿元。
易地扶贫搬迁任务按时完成。邯郸易地扶贫搬迁涉及大名、魏县8个乡镇44个村,搬迁总人口52669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6938人,规划建设10个集中安置区。目前,搬迁人口已全部迁入新址,配套教育、医疗项目全部完工,土地复垦正按计划推进,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落实后续扶持措施,实现产业就业全覆盖。
科技扶贫成效明显。瞄准特色产业科技需求和发展短板,贫困县(区)积极与高校、科研院所、农业科技企业等组建科技扶贫专家服务团,在贫困村所在乡镇建立科技服务站66个,市县选派科技特派员200余人,到贫困村示范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带动贫困村贫困户参与发展特色产业,提高了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
金融扶贫安全运行。完善金融支持产业发展与带动贫困户脱贫机制,2016年以来,累计发放扶贫小额信贷2.429亿元,其中今年以来新增贷款1481户、发放贷款6123.83万元,全市无不良贷款。针对疫情对扶贫龙头企业和贷款贫困户的影响,金融机构适当延长还款期限,对新发放贷款、续贷和展期需求提高办理效率。
精准防贫成果持续巩固
脱了贫,还要坚决防返贫防致贫。2017年,邯郸在全国率先实施“群体式参保、基金式管理、申请式救助、社会化经办、阳光化操作”的精准防贫机制,有效控制住贫困增量,2019年以来实现了返贫致贫“双清零”。
据统计,精准防贫工作开展以来,全市共核查防贫求助对象47221户,核实救助4669户,发放救助资金5560.96万元,有效解决了边脱贫边返贫、边减贫边增贫问题。精准防贫机制得到中央、省有关领导指示肯定,去年魏县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奖组织创新奖,国务院扶贫办向全国推介邯郸防贫工作,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光明日报、央视等中央媒体,多次深度报道邯郸防贫工作。
下一步,邯郸将继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贫困退出后巩固提升和可持续发展机制得到落实,脱贫县(区)经济社会持续向好,脱贫人口增收水平和精神风貌持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