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首页 > 周边 > 安阳 > 正文

网友眼中的大美安阳!民生网事:道不尽 家乡美

来源:安阳融媒编辑:常帅发布时间:2024-01-16 15:03:34

  编者按:

  最近,网友纷纷在各大社交平台上推介家乡,有的讲解地理风貌,有的推荐家乡美食,还有的分享成长故事,更有人为家乡作词作曲……家乡是根、家乡是魂,是走多远都魂牵梦萦的地方。谁不道家乡好?让我们一起去看看网友眼中家乡的美。

  道不尽 家乡美

  甲骨文火遍网络

  安阳融媒记者 高倩

  最近,一段在殷墟景区表演甲骨文体操的视频备受网友关注。视频中,一群年轻人跟着动感的音乐舞动,用肢体演绎古老的甲骨文字,活力四射。当甲骨文体操遇上“科目三”,更多人开始用这种新鲜的形式为家乡代言。

  1月11日,当这段视频在社交平台上推出后,被很多网友称为“从殷墟走出的舞蹈”。当日,网友“太行秋色”与网友“大先生!”等也发布了一段红衣女孩在殷墟景区与中国文字博物馆跳“甲骨文体操科目三”的视频。还有网友将拍摄花絮发到了网上。随后,记者发现,红旗渠景区、万泉湖景区、汤阴梦幻谷以及安阳师范学院、安阳市第八中学等纷纷跟进,在景区与学校拍摄了“甲骨文体操科目三”。一时间,“甲骨文体操科目三”火了。“全国社区春晚,安阳申请出战。”在市民文化广场,以“出彩安阳”的大红灯笼为背景,一群学生随着节拍舞动起来。

  记者采访发现,去年年末,一些视频号就推出了“科目三”甲骨文版视频。不仅如此,很多视频号都在发布与甲骨文相关的短视频,有的是字义讲解,有的是经过加工的动画短片。在我市,甲骨文成为孩子们学习和生活的一部分,师生通过诵读、书写、绘画等形式,传承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让古老文字焕发新活力。仅甲骨文广播体操,全市就有30余所学校参与推广,参与师生超过5万人。“安阳是甲骨文的故乡,作为安阳人,引导、带领孩子学习古老文字,是想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爱上甲骨文、传承中华文明。”市民王宇宏说。

  古都风光处处美

  安阳融媒记者 邓娴

  1月14日,户外运动爱好者郭旭阳约上三五好友,一起到汤河水利风景区骑行。他告诉记者:“只要不是恶劣天气,几乎每周末我们都出来骑行,多数是到汤河周边,距离比较近,更重要的是这里的环境好,骑行后身心舒畅。”

  因为环境优美,汤河水利风景区已经成为周边群众健身休闲的好去处。去年年底,汤河水利风景区成功获评第二十一批国家水利风景区,也是本批次我省唯一入选的水利风景区。经常光顾汤河水利风景区的摄影爱好者吴静说:“我经常来这儿拍一些好看的照片,把照片传到网络平台上,获得很多网友点赞。”

  汤河水利风景区是我市大美风景中的一景。太行山、小南海、洹河、大运河等,别样的自然风光赋予古都安阳别样的美,而我市正在以自然风光为依托,借势发力,打造独具特色的风景胜地。网友“视角”说:“我们依托洹河打造的‘洹河夜游’项目很成功,不但催火了文旅业,也成为风景中的亮点。”

  每处风景都有可打造的亮点,太行山里的冰雪风貌、彰武水库鸟瞰图……不同的视角展现出不同的美。万泉湖景区推出的一段视频引发网友点赞。视频中,该景区工作人员在景区内的不同位置跳起了目前很火的甲骨文体操,不但展示了景区,而且宣传了安阳文化。

  安阳处处都有美景。它在山水田湖间,在公园游园里,还在网友的镜头里。网友“记录者”是一名旅游爱好者,到处拍摄山川美景。他告诉记者:“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了,在河流、公园也能发现珍稀鸟类。安阳处处都是美景。”

  家乡味道留心底

  安阳融媒记者 高倩

  提起安阳美食,你会想起什么?粉浆饭、煎皮渣、道口烧鸡、临淇水煎包……舌尖上的美食,永远是家乡的味道。“安阳地方特色饭,喜欢吃的可以过来了。”1月14日,一位网友晒出了自家熬制粉浆饭的视频。

  提起安阳美食,有人会说安阳“三宝”。“三宝”是指粉浆饭、皮渣和血糕,是安阳人引人为傲的饮食文化名片。其中,粉浆饭是安阳人的美食记忆,几乎家家会做,也时常有网友在网上发布制作视频。“每次回到家乡,都想去尝尝这道地方美食。我们要传承的不仅是舌尖上的家乡味道,还有制作工艺与饮食文化。”在外务工的市民陈晓雪对记者说。

  除了粉浆饭,扁粉菜也是安阳人日常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居民区附近的早餐店都会售卖扁粉菜。随着城市知名度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在网上分享安阳美食,也不断有外地人慕名前来品味安阳美食。最近,网友“砖家老吴”就在视频中感慨安阳人的早晨是从一碗地道的扁粉菜开始的,并向网友介绍了扁粉菜中的食材。网友“三月·泽”最近在推介邯郸周边的美食,特意到安阳品尝了扁粉菜。

  民以食为天。安阳历史悠久,特色美食与风味小吃数不胜数,有的还是非遗项目,比如安阳“三熏”,已经有上百年历史了,是当地人办酒席经常用到的菜肴。“每个人对美食的界定不同,但家乡味道中包含着思念与热爱,永远让人魂牵梦萦。”网友“范范”说。

  历史文化醉游人

  安阳融媒记者 邓娴

  安阳有厚重的历史文化。除了众人熟知的殷墟甲骨文,安阳还有哪些历史文化样态?如何借助历史文化优势扩大影响力?1月15日,记者就此展开了采访。

  安阳历史文化传播者黄新志向记者介绍,历史上,先后有商朝、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等在安阳建都,故安阳素有“七朝古都”之称。安阳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盘庚迁殷、武丁中兴、傅说拜相、妇好征战、文王演易、西门豹治邺、信陵君窃符救赵、项羽破釜沉舟、曹操邺城发迹等故事层出不穷,可以说“一部安阳史,半部中华史”。

网友身穿古装在殷墟景区留影(李利艳 摄)

  为了把厚重的历史文化传播得更远,目前,我市正在通过文旅深度融合打造新名片、高水平建设国际旅游目的地。同时,我市广大历史文化爱好者以自己的力量多渠道传播古都的历史文化之美。黄新志在短视频平台开播,讲述历史文明渊源,获得广泛关注。在古城,一些历史文化爱好者组建安阳传统文化讲习所,行走在古城老街,为大众讲述古城故事、介绍安阳文物。对邺文化有所研究的历史文化爱好者赵运刚说:“安阳传统文化讲习所的很多成员都是文化志愿者,我通常周六在曹操高陵遗址博物馆义务讲解,有时也会进学校、进社区开展文化宣讲活动。”

  在我市,还有很多这样的历史文化爱好者,他们活跃在景区、老城、甲骨文书屋等,讲述安阳的历史故事,让更多人沉浸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更好地了解安阳、认识安阳。

  烟火气里见幸福

  安阳融媒记者 高倩

  “未来可期 人生值得”“万事都要全力以赴 包括开心”,最近,北大街的灯饰上新了。除了悬挂在树上的趣味灯饰,还有和夜晚更配的星星灯、雪花灯等,一排接一排点亮了古城夜色。霓虹闪烁,营造出浪漫的氛围,吸引了无数市民前来打卡。长长的老街,诱人的美食,如织的人流,琳琅满目的服装饰品,安阳人的夜生活氛围感满满。

  如果问幸福是什么?可能有的人会说邀三五挚友到网红餐厅品美食,有的人认为是和小伙伴穿上漂亮的汉服一起到景区打卡,也有的人认为是在家门口的公园里散步……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安阳人眼中的幸福时光。

  在安阳,很多地方都给我们留下了不同的记忆。1月13日,网友“贝贝要创业”在抖音平台发布了短视频。她在视频中向大家介绍了豫北纱厂的历史,说殷墟考古文旅小镇是她梦想开始的地方,希望有更多专业人士来到这里,帮助提升软硬件实力,为文旅发展助力。1月14日晚,在三角湖公园,护城河静静流淌,老城墙巍然耸立,在黄色灯光的映衬下,美得像一幅画。一个广场舞团队正跟着音乐跳广场舞,有市民沿着休闲步道锻炼,还有人站在城楼下拍摄短视频。一直以来,这里就是广场舞团队的聚集地,如今,休闲步道与街头小广场建好后,更成了周边居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去年国庆假期,很多市民泛舟水上,沉浸在洹水的柔波与精彩的演出中。1月15日,安阳融媒推出了一段关于“洹河夜游”的视频,看到洹河畔的光影美景,不少网友开始打听啥时候开始、在哪里演出。记者从相关部门了解到,“洹河夜游”项目将在农历新年前恢复,届时,月亮岛上会增加龙年元素,还将进行业态升级,推出蹴鞠、投壶等特色文化活动,增添节日氛围。

  做好特产大文章

  安阳融媒记者 邓娴

  1月14日,市民程丽到市场上购买了一些物品,看着手里拎着的袋子,她高兴地说:“买的都是咱安阳当地的特产,马投涧的小米、香油,内黄的辣椒酱、花生,林州的花椒,都是咱当地产的,吃得放心。”

部分安阳物产与地方美食(资料图)

  安阳特产如同挖掘不完的宝藏,尖椒、大枣、小米等土特产,空心挂面、道口烧鸡等老字号,滑县木版年画、汤阴县跑帷子等非遗。随着各界对安阳特产的重视和一些企业的创新发展,安阳特产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越来越大。

  前不久,我市出台促进老字号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通过加强知识产权、文化遗产等保护,传承技术工艺,加强技术工艺创新,促进老字号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听了政府支持老字号高质量发展的消息,老字号空心挂面传承人丁金玲高兴地说:“有了这么好的发展环境,我们也要加快发展,让老字号嫁接新科技,增加产量、保证质量,同时积极开拓网上销售渠道,利用现代网络和快递物流通道,使空心挂面得到长足发展。”

  老字号企业在保持老味道的同时谋划创新发展。我市通过创新,力争到2025年年底实现“安阳老字号”30个以上、“河南老字号”26个以上。同时,非遗传承人也在触网、创新,在求新求变中实现突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滑县大弦戏传承人宋瑞云说:“平时闲了,我会录制一些唱段,通过网络平台传播,让更多人了解传统戏曲文化。”

汤阴县跑帷子(资料图)

  据了解,目前,全市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项目共672项,其中国家级非遗项目7项,包括安阳县淮调、汤阴县跑帷子、内黄县落腔、滑县木版年画、滑县大平调、滑县大弦戏、滑县二夹弦,省级非遗项目59项,市级非遗项目171项,县级非遗项目435项。这些项目正在通过创新传播方式等走进更多人的视野。

  精神赋能大发展

  安阳融媒记者 高倩

  1月15日,网友“林州李俊生”拍了一段视频,一位82岁的红旗渠建设者出镜,回忆了当年修渠的情景。最近,在社交平台上,有很多像“林州李俊生”一样的网友自发宣传红旗渠,通过网络向更多的人介绍红旗渠,讲述当年林州人民战天斗地的修渠故事。网友“我就是我”发了一组展现红旗渠风光的黑板报,鼓励大家传承红旗渠精神。

  “这是薪火传承的远征,坚实的步伐……”1月14日,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在抖音平台发布了宣传红旗渠的视频。不少网友留言“想去看看”。“红旗渠精神真的应该被铭记并传承。”网友“向日葵”说。

  当然,通过网络宣传红旗渠的还有很多外地朋友。1月14日,网友“山西导游张帅”在视频中说,参观红旗渠后深受感动,要用短视频与直播的形式宣传当年修渠的壮举,让更多人看到。“我有一本关于红旗渠的连环画,珍藏了几十年。童年时期的一本连环画影响了我的一生,从此难忘红旗渠。”这是去年12月31日,公众号“茗雨江南”推送的一篇文章,讲述了作者与红旗渠、与安阳的特殊缘分。作者在文中表示,红旗渠是国人的精神家园,希望安阳越来越好。

  网友“春暖”说:“看到红旗渠,看到的是精神力量。”“提起精神,林州有红旗渠精神,汤阴有岳飞的爱国主义精神。英雄就在身边,我们应该向英雄学习。年轻一代要传承和弘扬红旗渠精神,为家乡建设、民族复兴贡献力量。”网友“青山”说。

  代言家乡显身手

  安阳融媒记者 邓娴

  1月12日,“写给安阳的最美诗篇”全国文学作品征集活动评选结果揭晓。这项活动自去年2月启动以来,受到全国各地文学爱好者的关注。截至去年7月31日,活动共收到有效投稿作品4200余篇(首),涵盖诗歌、散文、小说、报告文学等文体。经初审、复审和终评,活动评出一等奖2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12名、优秀奖50名。

  记者了解到,获奖作品有礼赞红旗渠的,有歌颂洹河的,从不同视角写出安阳不同的美。随后,获奖作者还将在安阳进行实地采风。

  “写给安阳的最美诗篇”以文学为载体,为家乡代言,而正在进行的“我为安阳唱首歌”活动则用歌曲传播家乡美。不同的方式,共同的目的,都起到了宣传安阳、推介安阳的作用。安阳的美好是多方面的,为家乡代言,每个人都可以在自己熟知的领域通过合适的渠道推介家乡美。

  网友“良子”是一名“00后”,大学毕业后创立了工作室,经常拍一些古迹文物,结合自己小时候的记忆,讲述安阳的变化。他告诉记者:“我还找了一些过去留存下来的资料、物品,让喜爱古城的人们能更多地了解这座城市的发展历程。”

  为家乡代言不拘泥于形式、地点,或田间地头,或工厂车间,只要能展示安阳的美,随时随地都可以。更重要的是,每个安阳人都是城市形象的代言人、推荐官,应该积极参与到展示古都美好中来,向世界展示古都的城市风光、特色文化和动人故事,掀起传播城市形象的热潮。

©2018中原新闻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