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晴雨预报准确率达到90%,强对流天气预警时间提前量达40分钟。
成功应对夏收“烂场雨”、40℃持续高温、台风“杜苏芮”、12月低温雨雪寒潮以及多次大风、暴雨等灾害性天气过程,全年重大灾害性天气过程无遗漏,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发布暴雨红色预警信号、暴雪红色预警信号,指导全市有序停课2次,气象保障能力精准化水平不断提升。
2023年,安阳市气象局立足部门主责、主业与我市气象防灾减灾工作需求,持续强化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能力建设,不断提升气象服务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保障水平,有效发挥了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
今年1月11日,省减灾委员会考核组对安阳市气象局2023年度防灾减灾救灾相关方面工作进行现场调研并给予了肯定。
“我市地跨海河、黄河两大流域,地势西高东低,山区、丘陵、平原依次展开,受太行山地形影响,气象灾害种类多、频次高、危害大。”市气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2023年,我市降水明显偏多,气温偏高,出现了连阴雨、暴雨、暴雪、高温、低温等灾害性天气事件。与此同时,强对流、雾霾、大风等灾害性天气也呈多发态势,给我市防灾减灾工作带来不利影响。
面对这一情况,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多措并举、高位推动,及时召开全市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推进会,制定印发了《加快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明确近阶段全市气象事业发展目标、任务、要求;印发系列文件,系统谋划部署全市防灾减灾能力提升建设;强化统筹规划和管理全市气象探测设施,全面提高气象灾害监测智慧管理水平。
气象监测站网得到持续优化,大力补齐监测短板。全安阳市新建、升级、改造自动气象站10余个;完成X波段多普勒双偏振天气雷达、太行山东麓梯度观测网建设;依托百米观测铁塔,建成全省气象部门首个温室气体和三维风监测系统并实现数据入网。
预报预警服务水平显著提升,重大天气过程服务效果显著,人工影响天气能力持续提升。分灾种、分区域、分流域、分行业的气象灾害风险预报预测业务不断完善,建立了常态化智能预报技术研发模式,优化预报预警业务一体化平台功能。及时修订“叫应”标准,建立分灾种的灾害性天气预报模型,不断提高对中小尺度灾害性天气的预报精准度。
以预警为先导,充分发挥“气防指”的统筹协调作用,持续深化部门应急联动机制,将气象预警作为应急响应的启动条件之一,将“关、停、限、避、调”等防灾减灾措施与预警信号固化绑定。建立“安阳市气象灾害防御联动工作群”,打通气象信息一手发布渠道,联合通信运行商、主流媒体打造气象预警传播矩阵,确保重要天气预警信息全网发布实效。建立气象信息员、灾害信息员、社区网格员“三员共用”机制,进一步提升气象灾害管理精细化水平,预警传递效能不断提高。
此外,安阳市气象局加强科研创新,以岗位比武带动业务能力提升,增强防灾减灾科技支撑能力;推动行业监管职责落实落地;丰富科普宣传手段和内容,扩大科普宣传广度和深度,使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不断增强。
安阳市气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2024年,全市气象系统会继续落实“十四五”规划重点任务和省、市气象高质量发展文件要求,推进项目建设,补齐、补全我市气象灾害监测短板弱项;坚持目标导向,不断提升气象灾害预报预警能力;加强部门联动,持续提高全社会气象灾害防御应对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