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心在一职,其职必举。”这是桑翔飞始终恪守的座右铭。他是高河能源机电部的电气管理员,和善的笑容很难与“大师”挂钩,但手上的老茧和伤痕便是他从一名普通的电气维修工成长为机电设备维修领域“行家里手”最好的见证。
30多岁的桑翔飞有着十几年的机电相关经验,已是多项荣誉加身,为他在奋斗的青春里增添着笃行实干的底气。曾多次获得公司“先进技术能手”、“青年岗位能手”、“生产先进个人”、“安全生产忠诚卫士”等荣誉;2020年荣获“陕煤杯”全国煤炭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电工赛项三等奖;2021年荣获山西省职业技能比武“优秀选手”;2022年荣获全国煤炭行业技能大师、全省煤炭行业高级考评员。
能够获得全煤行业认可的技能大师,在于专业领域的不懈创新,而创新的动力就是永不放弃攻克难题。近年来,随着智能化矿山建设的大力发展,煤矿自动化水平不断提升,对井下设备的安全性和智能化提出更高要求,电气设备的功能也日趋多样化,过去单一的防爆电气设备也逐步向组合化、集成化发展,其性能优劣直接关系着电动机运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关系着供电系统的供电连续性。
为此,桑翔飞和他的创新团队设计了一种基于PLC控制的快装式负荷中心。组合开关进行分腔、一体快装式设计,各回路接触器的动作可由每一智能快装一体式接触器独立控制,有效提升现有井下组合开关在检修和更换过程中的安全性与工作效率,同时降低设备维修的人工成本和维修时间。该设备可实现PLC集中控制、接触器与控制模块集成于一体,具有隔离功能、快装功能、独立控制功能,方便井下安装维修,检修方便安全,提高组合开关的可靠性与便维护性。对实现采煤工作面电机控制集中化、保护智能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该设备具有诸多优点,快装式模块将保护电路板与机械部分合二为一,更换简便、易维护;模块动触头与壳体静触头插座之间采用触指随动机构,降低回路电阻,增大载流量,减少温升,避免接触器动作时的振动,对主回路接插件造成损坏;触头温度的实时监测显示,发现超温报警,提醒用户及时应急处理;控制回路采用模块插接件,安全、快捷;接触器实现零点分断技术;提供远程通讯的MODBUS-RTU协议,支持“四遥”功能,便于接入井下电网综合自动化系统;具有全面的数据显示与智能化操作界面;接触器模块体积小,减少占地空间面积;每个接触器回路独立工作、维护互不干扰;维修方便安全,无需停上一级开关,只需更换故障回路模块,达到快速维修目的。
最直观的优点在于,采用基于PLC控制的快装式负荷中心后,当设备出现故障时,直接更换故障单元即可,保证供电正常,然后将故障单元送至地面返修,不仅可以保证生产正常,而且修理故障单元重复使用不造成浪费,其在成本和维修方面的经济效益可节省多达百万元,更加符合矿井智能化、数字化、信息化高产高效安全运行。
今年,他带领创新团队还对公司供电系统大分列运行进行了技术改进。主要是对电源线路运行方式进行调整,两回路电源线路由现在的一用一备调整为同时带负荷运行,互为备用。这一调整实现了双回路供电线路分列运行。
供电系统改用大分列运行同样具有许多优点,长津、南津两条线路各带矿井一半负荷,在系统电压波动、线路故障情况下,不会影响全矿负荷、造成全矿停电的情况,某一线路有问题不会影响另一线路,供电可靠性提升;降低变电站运行风险,在开关拒动的过程中,可有效避免变电站中母线全部失压的风险;降低跳闸事故的发生概率,减少跳闸时变电站的失压数量;使双母线失压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以免单回线出现故障时因保护配合问题使二回线路面临跳闸风险;在故障状态下的短路电流小。
由此可见,井下供电系统运行方式的革新和优化,可以进一步提升供电系统的连续性和可靠性,使之符合井下供电系统的科学性、系统性、实用性和效益性,确保煤矿井下安全生产,具有深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这一革新优化减少了公司大面积停电频率,缩短一半的查找故障时间,保障井下充足的生产时间,减少检修人工投入的同时提升了生产效率。
技能多努力,“脑力”变“红利”。“井下磁力起动的远方遥控系统”“电工实训专用软件”“一种基于PLC控制的快装式负荷中心”“电力变压器的电气试验与继电保护”……随着一次次的攻坚突破,桑翔飞和他的战友们创造了累累硕果,主持参与创新项目共计30余项,获得实用新型专利6项,创效百万余元,这一项项创新成果,为公司高质量发展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红利”。
“创新没有捷径,唯有脚踏实地、不断坚持,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才能不断突破。”桑翔飞说。十多年来,他以一颗热情平凡的心践行着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在平凡的岗位上走出了一条闪光的人生足迹,用技能点亮了属于他的人生之路,不断为电气设备高效维修和创新创效贡献着自己的青春力量。(程浩 连雅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