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首页 > 周边 > 长治 > 正文

潞安化工高河能源:高效生产“炼成记”

来源:中原新闻网发布时间:2023-11-29 11:01:03

  今年以来,高河能源围绕集约高效生产的目标,以优化生产系统布局、革新回收工艺、技术创新升级为抓手,将精益思想指导下的“算账”文化落实到生产工作的方方面面,从源头设计上、工艺改进中想方设法提高煤炭回收率和整体生产效率,为矿井的生产衔接、整体布局提供了坚实保障。

  向上升级 步步为营“节节高”

  无煤柱开采技术升级,助力生产效率提升。高河能源依托“沿空留巷”技术,本着“能留必留、应留尽留”原则,积极进行开采技术的迭代升级,因地制宜设计采用“沿空留巷+联合布置+切顶卸压”的无煤柱开采技术。目前在西三盘区W3305、W3303、W3306工作面等13个工作面进行联合布置,同时E1301工作面启封复用原E1302回风巷,全年可减少掘进工程量约4500余米。明年起,新规划的回采工作面将复用原沿空留巷与系统巷道,实现小(无)煤柱开采,让“沿空留巷+联合布置+切顶卸压”的无煤柱开采技术真正助力生产效率的提升。

  矿压在线监测系统升级,取代人工精准可靠。今年以来,高河能源生产技术部围绕顶板“零事故”目标,强化智能技术革新,应用矿压智能化监测系统,对顶板压力进行实时精准监测,确保矿井生产平稳有序进行。值得一提的是,第三套矿压在线监测系统于近日投入使用,经过一个多月试运行,矿压监测系统持续平稳运行,为管理技术人员提供了有效的分析和决策数据,为顶板管理提供了更加科学精确地预判,有效提高了矿井顶板管理水平,减轻了现场作业人员矿压监测工作,取代之前通过人工、机械、红外采集矿压数据时误差大、准确度不可靠、维护困难、时效低、工作量大、无法及时预警等缺点,创造经济效益30余万元。下一步将对掘进工作面安装调试矿压在线监测系统,升级优化矿压在线监测系统软件和硬件,提高系统稳定性、可靠性,使矿压监测由‘管理措施型’向‘技术工程型’全面转变。

  向内优化 “肥水”流入“自家田”

  众所周知,煤矿井下综采工作面普遍存在万吨掘进率高、采储量损失、边角资源回收率低等现象,高河能源通过优化煤炭回收工艺正在逐步改善这一现状。

  优化综采面老塘浮煤回收工艺。高河能源综采工作面全部采用低位放顶煤回采工艺,目前,受低位综放工作面工艺和设备结构的制约,低位综放工作面约5%顶煤被丢失到老塘中,通过安设老塘浮煤回收装置后,提升了综采工作面的回收率,减少了采空区的煤炭损失。比如,高河能源根据W4307工作面老塘浮煤回收利用的经验,根据实际测量得知,煤炭资源回收率可提高2%,可实现煤炭资源回收多达8万吨以上,将现有综采工作面后溜都安设浮煤回收装置后,全年预计多回收资源20余万吨,可增加产值约1.6亿元,大大提高工作面的浮煤回收效率。

  优化综采面端头尾放煤回收工艺。高河能源综采一队通过自主设计加工端头尾放煤挡矸板装置,安装端头架放煤板,突破了综采工作面端头尾顶煤不安全、回收难的瓶颈,实现了端头尾3#和4#架的顶煤回收,每日可增加放煤80.64吨,每个循环可多回收煤炭约12吨,通过这些优化改革,确保了煤炭资源的应收尽收。

  优化沿空掘巷小煤柱开采工艺。为了提高煤炭资源回收率,高河能源首先在E2301工作面设计采用了小煤柱沿空掘巷,通过编制小煤柱专项支护设计,经测算得知,可以多回收煤炭12.8万吨。后期将在W1311、W1312、W1313工作面布置时均采用了小煤柱沿空掘巷,通过优化工艺使煤炭资源“颗粒归仓”,切实提升综采工作面的煤炭资源回收率,让这些“肥水”真正流入“自家田”。

  向外创新 “主动”迈向“新高度”

  在企业生产发展进程中,创新是围绕高质量发展永恒不变的课题。高河能源超长距短壁充填工作面E1309回风短壁面于近日顺利完成长距离带压主动充填作业,膏体充填开采技术的创新实现被动支护向主动支护的转变,其创新成效达到了一个新高度。

  变“被动”为“主动”,突破瓶颈解难题。传统的长壁充填和短壁充填,仅限于将待充填区充填满膏体,只有当顶板变形下压至膏体上时才能起到支护作用。对此,高河能源充填开采队创新制作了料位监测计,让作业人员在待充填区外部也能看到内部料位的实时变化情况;创新制作了充填压力监测表,有效实现了待充填区接顶压力监测;改进了充填作业工艺,根据井下料位监测计和压力监测表的监测数据和地面充填站绘制的压力监测曲线,适时切换布料阀有效实现了带压充填,让充填开采由被动支护实现主动支护。

  变“单一”为“多样”,严控成本增效益。隔离作业是膏体充填开采的关键工序,也是严重制约膏体充填开采成本和效率的关键因素。在高河能源E1309回风短壁面隔离作业中,根据工作面现场条件,高河能源生产技术部摒弃之前单一的隔离技术,灵活采用‘牛腿横梁’与‘单体柱板壁’相结合的隔离技术,将传统的隔离作业由3个班缩短至1个小班,隔离材料也完全实现了100%回收复用,达到了隔离材料'零成本',真正实现了隔离作业的低成本高效率,为煤炭行业具有类似条件的矿井开展绿色充填开采提供了“高河经验”。

  下一步,高河能源将坚持以安全生产为根本、以成本管控为关键,不断加强顶层设计,优化生产布局,深化改革创新,以问题为导向、以目标为引领,集众智、聚合力,以辩证思维、全局思维、创新思维助力公司实现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突破。(程浩 连雅男 李春)

©2018中原新闻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