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首页 > 周边 > 邯郸 > 正文

独行侠,不孤单——记邯郸籍非公医生卢霞的援鄂故事

来源:中原新闻网编辑:健翁发布时间:2020-05-12 15:46:36

  在邯郸市的援鄂医护人员里,有一位来自北京的邯郸籍女医生卢霞,她克服重重困难,自愿去武汉与来自不同省市的非公医护人员组成临时医疗队,从康复驿站转战首佳耳鼻喉医院,连续奋战31天,让自己的青春在大爱的抗疫路上绽放。

  带着“钢板”“钢钉”去援鄂

  卢霞是北京永贵康来诊所的内科医生。去年2月1日,她意外摔伤,回到老家邯郸,在市骨科医院进行手术。因为伤势较重,骨科医生在她折断的左锁骨上用5颗钢钉和一块钢板来固定。“你还年轻,骨头需要生长!”医生嘱咐她今年2月初来做拆除固定的二次手术。

  但今年初的一场疫情,推迟了卢霞二次手术的时间。滞留在邯郸家中养病的她,出于职业的敏感,始终关注着武汉抗疫进展。看到各地医疗队驰援武汉的消息,她再也坐不住了,托朋友、找关系,想尽办法要帮疫区做点事情。经朋友介绍,她加入一个援鄂医疗微信群,认识了很多武汉当地的医护人员。当得知武汉各医院缺少医疗物资,她便发动亲朋好友募捐医疗物资,寄往疫区。

  卢霞的善举打动了群里的武汉人,他们不断给她搜集着招募信息。3月6日,一位武汉医生告诉她,“邯郸市口区刚建起一所康复驿站,现急招医护人员。”卢霞抱着试试看的心理,联系上武汉口区疫情防控指挥部负责人。经过身份核实、资质审查后,她应征成为一名援鄂医护志愿者。

  得到武汉方面邀请的回复,卢霞高兴极了。可当她把这个消息告诉丈夫刘战胜的时候,却遭到他的反对。“援鄂医护志愿者?我怎么没听说过。”丈夫刘战胜担心地说,“不管是真是假,你身上还有钢板和钢钉没拆除,我不同意你去!”

  卢霞理解丈夫对自己的关心,解释说:“我是医生,救治病人是我的职责所在。”卢霞简单收拾下随行衣物,拿了几包口罩往行李箱一塞,随后对丈夫说,“不管怎样,我意已决,你送我去高铁站!”

  妻子坚定的话语和强烈的责任心打动了丈夫刘战胜。3月6日上午,刘战胜亲自开着车,送妻子卢霞到了邯郸东站。“你丢下两个孩子就不管了吗?”临别,刘战胜再次劝她留下,但倔强的卢霞毅然走进车站里。

  曲折的援鄂之路

  “我去武汉的过程还是挺曲折的!”卢霞说,“那时根本没有直达武汉的列车,只能采取‘迂回战术’,买‘邯郸至长沙’的票,到武汉站下车。”

  刚登上高铁列车,卢霞就主动找到列车长,要求提前在武汉站下车。“你可考虑好了,下了车就不允许再上了!确定武汉有接收单位吗?”列车长担心地问。当得知卢霞的援鄂志愿者身份后,列车长肃然起敬,同意在武汉站短暂停留送她下车。

  3月6日下午2时,卢霞踏上武汉的土地。她放眼望去,感触颇多:“原来美丽的江城,‘九省通衢’之处,如今变得好安静,静得就像步入了‘海市蜃楼’。”在站前广场,武汉口区防控指挥部负责人开着车,亲自迎接这位远道而来的“独行女侠”,并安排她和沈阳非公医疗队下榻同一宾馆。

  经过短暂休整,7日早上7时,作为唯一的邯郸籍人士,卢霞和沈阳的10多名非公医护人员,组成志愿者医疗队,进驻昨日刚改造好的武汉华夏理工学院康复驿站。随着武汉医护人员加入,他们这个医疗队最终扩充到24名成员,正式定名为“华夏援鄂医疗队”。因为队长姓艾,所以他们自己起的名字叫“爱之队”。

  “我们负责给驿站里684名治愈留观人员提供诊疗服务,工作一点不轻松。”卢霞说,这些留观人员都是新冠康复期患者,随时有转阳风险,而且伴有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性疾病,还有很多心理障碍患者。医护人员不仅要承担他们的健康监测和基本医疗,还要关心他们的日常生活、帮助他们购买相关药品。

  “虽然很累,但成就感满满的!”卢霞说,当他们这些白色“太空人”排着队进入隔离区时,留观人员像见了救星般扑过来,围着他们问长问短。“其实大部分人病情不严重,只是长时间在全封闭环境下生活,特别想找人倾诉。”卢霞记得刚来时有一位留观人员并没有临床症状,却不停找她做检查。检查结果出来,各项指标无异常。卢霞说:“她其实就是想找我聊天。”从此,碰到类似的留观人员,卢霞总会通过交谈的方式,主动当他们的“心灵保姆”。除了聊天,卢霞和队友还利用发放鲜花、做游戏等心理学手段,缓解留观人员的心理疲劳。

  “我们每天工作将近12个小时,但因为工作忙碌,反而觉着时间过得很快。”卢霞说,“武汉多雨的天气还是给我带来一些麻烦,伤处时常发生隐痛。但这都不算什么,一忙起来就都忘了。”

  “就是下了班,我们也不得闲。”卢霞说,一些留观人员要了她的微信,到了晚上,他们情绪出现波动,就会给她发微信。为了让他们能够安心,卢霞都会认真回复。“但也有特别难劝说的。”卢霞记得,一天晚上,微信里莫名其妙收到1000元的微信红包。这是一位女留观人员发来的,她说,要感谢卢霞的精心照顾。该女子一再要求卢霞收下红包,当遭到拒绝后,女子情绪非常激动,认为卢霞看不起她。卢霞一直劝说到次日凌晨3时,才安抚住对方情绪。

  除了照顾留观人员,这个志愿者医疗队还要承担起募捐防护物资的工作。因为康复驿站刚建不久,防护物资紧缺,卢霞和队友通过各种关系寻求支援物资。经过努力,爱心人士、社会各界捐助的防护服、酒精、口罩等医疗物资源源不断运来,多出的物资,他们还会捐给其他医院。

  康复驿站还有21个因封城滞留武汉的消防官兵。

  他们特别想为驿站做点事情,但因为没有受过病毒防护的培训,好些隔离区的工作,他们干着急、帮不上忙。一天,消防队队长找到医疗队,希望派个人给他们培训一下防护技能。卢霞主动承担起这项工作。她利用下午时间,教授消防员穿脱防护服、七步洗手法、个人消毒等知识和技能。消防队长把她的讲课内容录成小视频,传给每个队友,让他们反复学习观看。培训后的21个消防员,马上承担起修理水电、巡查、转运病人、搬运物资等重要工作,成为医疗队的得力助手。

  3月29日,随着最后一批91名留观人员离开,这所康复驿站于当日关闭。他们医疗队医务人员实现了零感染。疫情还没有结束,卢霞和部分队友又转战武汉首佳耳鼻喉医院康复留观点,继续从事医护工作。截止到4月3日,首佳耳鼻喉医院共接受疑似及确诊病人110名,其中转方舱14人,转定点医院16人,居家隔离39人,康复观察在院16人。

  “听我说谢谢你”

  “送给你小心心,送你花一朵。你在我生命中,太多的感动……”4月3日上午,即将告别武汉返程的卢霞和沈阳、承德等地的队友,收到了特别的礼物。这一天,留观点的康复人员和当地医护人员,用手语歌《听我说谢谢你》给他们送行,表达了对卢霞等8名医护人员的深深感谢和敬意。大家彼此拥抱,哭红了眼睛,久久不愿分开。卢霞邀请武汉指挥部领导、留观康复人员、队友还有武汉同事在她的防护服上都签上名字。她说,要把这些签名带回家,永远珍藏。

  4月7日,经过两次核酸检测阴性,卢霞独自返回邯郸。经过14天的隔离观察,4月23日,她住进邯郸骨科医院,并于26日拆除了左锁骨上陪伴她一起援鄂抗疫的“钢板和钢钉”。5月10日,她在自己家中做了最后的拆线手术。

  “回来后,最大的欣慰就是家人的谅解!”卢霞说,刚去武汉时,母亲为我担心,丈夫埋怨我遇事不和他商量。现在不一样了,母亲天天为我做爱吃的美食,丈夫和儿子都夸我是他们心目中的“英雄”!

  除了家人的谅解和称赞,武汉的战友和治愈患者也没有忘记她。“消防队员给我寄来整箱‘周黑鸭’!患者更令我感动,他们寄来大量感谢信还有武汉土特产!”卢霞笑着说。

  “心若向阳花自开”,作为非公医疗机构的志愿者,他们虽然没有收获太多的掌声和鲜花,抗疫之路充满曲折波澜,但他们的大爱与担当精神却因“发自内心”而变得更加醒目、强烈!

  邯报融媒体记者 刘昆

©2018中原新闻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