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医院领导到各院区督导疫情防控工作
第一医院物资保障组工作人员转运物资
第一医院支援湖北医生李竞超在黄陂方舱医院工作
第一医院领导到传染病医院慰问医院专家组
第一医院医护人员在市传染病医院隔离区内工作
第一医院抗疫英雄解除隔离平安归队
中原新闻网邯郸讯(贾凡)从未有哪个春天如此惊心动魄,2020年伊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习近平总书记做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发出“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的最强号令,一场没有硝烟的健康保卫战悄然打响。
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中,邯郸市第一医院立即贯彻落实邯郸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在市卫健委领导下,医院党委和医院领导班子强化组织领导,启动应急预案,建立战时工作机制。领导团队履职尽责、靠前指挥、科学预判、动态协同,带领全体员工努力做到了依法防控、科学防控和精准防控,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严阵以待、筑牢防线,以大无畏的医者仁心,诠释了对人民的忠诚;以舍小家、顾大家的奉献意识,铸就了白衣战士的责任与担当……无论男女,不分年龄,从干部到职工,从一线到后勤,众志成城、全力以赴,积极投入到疫情防控救治工作中,为邯郸人民的健康保驾护航。
科学谋划,布下“防控图”
1月21日晚23时,医院党委连夜部署,科学谋划抗疫方案,调度疾控、医疗、院感、感染科等全体人员,以及全院职工取消春节休假,第一时间落实邯郸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设置站口组和外派组,抽调100名职能后勤工作人员组成防控应急队伍,分为10组外派至火车站、汽车站预检点,紧急设置防控工作组、后勤保障组、救治专家组、宣传管控组、综合协调组,制定防治工作预案和救治实施方案。同时启动院内预检分诊调度,在医院入口设立预检分诊处,100名职能后勤科室人员分布在各院入口,24小时严格监测发热人员。为防止交叉感染,医院建立发热门诊,有效引导普通病人和发热病人分区看诊,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医院将感染性疾病科清空原有患者,连夜将原感染性疾病科楼上的两个科室搬走,彻夜改造科室病房,完成医疗区域消杀等一切事宜,为接收发热患者、抗击新冠病毒做好准备。
在医院党委书记刘吉祥、院长信栓力的带领下,医院第一时间制定疫情防控工作每日例会机制,确保防控工作实践中方方面面的实际问题能反馈到决策层。整个疫情防控期间,医院召开例会40多次,发布防控要点40多期,要点200多条。
刘吉祥提出:“制定出分层级、标准化的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及预案,完善多部门联防联控,推动建立流程科学、反应快速的传染病防控体系,最大限度地避免院内交叉感染。”信栓力强调:“不惜一切代价,做好一线医务人员防护,确保零感染的总目标,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及全院职工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医院面向公众关切及时发布权威信息,派遣精兵强将驰援武汉、进驻定点救治医院……经历2003“非典”洗礼、出色完成各类突发事件任务的第一医院人,再一次以职业的敏感性、学术的前瞻性、行业的引领性,走在了全市医疗卫生战线的前列。
恪尽职责,守护人民安康
1月22日上午8时,由医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井永法担任总指挥,人事科科长连华峰、保卫科科长梁迪带队邯郸市第一医院战疫小分队准时进驻邯郸火车站和邯郸汽车站,开始测量体温,依次询问旅客返程地点,严防疫情输入邯郸市。医院调动后勤职能科室人员,每班10人,实行6小时一班轮班的预检机制。正值春运高峰,火车站、汽车站人潮汹涌,仅第一天出站口测量体温高达3万3千余人,平均每分钟测温23人。
春节后,医院又接到邯郸市疫情指挥部命令,严防输出病例,出站口开始测量体温。医院在出站口紧急布防,同样配置再增设50余人。至此,医院在火车站派驻预检人员100人,分5班24小时值守,以及后勤保障支撑20余人的庞大团队。医院老辛父女齐上阵,一个在车站测量体温,一个在医院把守大门,为了防疫互相加油;任锐的母亲2003年参加抗击“非典”,对任锐报名到一线非常支持,她鼓励儿子为家乡站好岗。王卫、李路在值班路上负伤,住进医院,刘吉祥书记、信栓力院长、井永法副书记前去看望,两人表示轻伤不下火线,要继续回车站一线去工作。
除了在车站值守的100名工作人员,医院其余职能后勤人员组成防控队伍分布在各院区的大门,6小时一班24小时严格监测发热人员,牢牢把控疫情防控第一线。40名女职工更是成为防疫一线上一道亮丽的风景。
由医疗服务部王少敏担任组长的总院区东门5组,是一支特殊的队伍,6名组员是清一色的“娘子军”,其中3名是共产党员,她们身先士卒,发挥带头作用。
总院区东门是医院的入口,也是风险最高、人流量最大的一个检测口,所有进来的车辆、人流都要经过此口,每日白班检测人数高达2800人次左右。正值冬末,室外气温较低,又连续两天降雪,有的排班班次在0时下班,有的在0时上岗。冬夜里的路上空无一人,单独出行担心安全问题,让家人每天接送又不现实,几位女同志协商,轮流开车一个个去组员家中接人,接齐了再一同上岗。夜晚下班再一个个将同事送回家,几位女同志从未因为自身原因迟到、早退过。
总院区东门3组组长李燕,是人事科副科长,2003年“非典”期间,她冲锋陷阵。那时,李燕的孩子只有1岁零1个月,还在哺乳期的她提前给孩子断奶奔赴一线。17年后,新冠疫情袭来,她再次挂帅亲征,今年,她的孩子要参加高考,本想趁春节假期好好照顾一下孩子,但疫情来袭,她再次选择了坚守在检测发热患者第一线。
李燕说,“值班的6个小时,我们不敢喝水,为了节省防护服,很多女同事生理期也要在寒风中坚守岗位。组员们有的已经感冒了,可是没有人请假,没有人离开自己的岗位。”预检分诊工作看似简单重复,实则要面临的风险很大,每天上千的人流经过,不知道哪个人身上携带病毒。她们为了大多数家庭的平安而选择了逆向而行,将保卫人民生命健康的重任抗在柔弱的肩上。
医院党委书记刘吉祥、院长信栓力多次到预检分诊点、发热门诊调研指导新冠病毒防控工作,看望慰问坚守疫情防控一线的医护人员,并亲自上阵,现场为进入院内的人员测量体温,体会流程、了解一线工作,发现问题,查漏补缺完善细节,使坚守岗位的队员们备受鼓舞。
为了保卫家乡人民的健康,全院6个院区8个测温点,在火车站、长途客运站,累计测温335166人次,筛选出发热病人879人。
奔赴一线,直击新冠病毒
疫情面前,全院各科室主动请战,投入到抗击病毒、抢救生命的最前沿。全院职工交出241封“请战报告”,赤心滚烫。今年84岁的放射医学专家梁凤池教授,主动联系医院领导,表示如果医院有需要,自己可以到一线贡献力量。
疫情发展之快令人始料不及,发热门诊及感染性疾病科人员不足,医院护理部启动“突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护理人力资源储备库”,储备了44名专业能力过硬的护理人员,并根据科室床位使用率组建第一、第二、第三梯队进行全员培训,确保防护技术人人过关。同时跟踪疫情发展,监控确诊/疑似患者数量,关注一线护士工作负荷及身心状况,动态调整护理人力数量与结构。
发热门诊是医院抗疫的前线,由副院长靳文军亲自指挥,感染性疾病科崔鹤仙主任负责新冠肺炎病例的筛查、隔离和应急救治。“快些,再快些!立刻,马上!病人的事一刻都等不得,越快越好!”这是崔鹤仙带领的感染性疾病科团队的呼喊。她说:“我们必须跑得更快,才能跑得过时间。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从病毒手里抢回更多病人。”崔鹤仙带领感染性疾病科承担着繁重的人员排查、发热患者收治、属地管理等工作,时常工作到深夜,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宿舍,第二天又投入到紧张工作中。40多天里,崔鹤仙没踏进过家门。40多天里,发热门诊接诊1285名患者,隔离病房收治医学观察患者133名,医护人员做到零感染,圆满完成防疫第一阶段任务。
2月8日,邯郸市第一医院成立以刘吉祥书记、信栓力院长为总指挥,井永法副院长为总协调的危重症抢救小组,涵盖呼吸、重症、肾内、心内、急诊内科等相关专业的12名医生、24名护士队伍共36名专家进驻市传染病医院,围绕邯郸市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开展救治。刘吉祥书记说:“我们这个团队是邯郸市的强队,所有医生都是插管、呼吸支持、各种有创操作、容量管理的高素质人才,职业素养和技术水平都是过硬的、是值得信赖的。”
面对全新的传染性疾病,没有“教科书”可以指导,呼吸一科主任叶静辉,血液透析室主任陈小珍,重症医学科焦青海、刘书花,心内一科常超等专家靠丰富的重症治疗经验和护理经验“把舵护航”,一次次提出治疗方案,一次次加以整改。急诊科副主任杨峰首当其冲,在防护服下靠着急诊养成的手感,成功为患者进行锁骨下穿刺和股静脉置管;医护人员为伴有尿毒症基础病的重症患者7次进行床旁血液净化,经过12天精心治疗,2月20日患者核酸检测显示为阴性,患者成功被救治。
2月21日,医院接到市卫健委紧急通知,选派一名CT影像医生参加第九批支援湖北医疗队。接到通知后,医院领导经过综合考虑,决定立即抽调选派政治过硬、业务突出、技术全面的李竞超援助武汉。李竞超说:“作为邯郸市第一医院的一名CT技师、一名共产党员,愿与武汉共同奋战疫情,疫情不退,我坚决不撤!”
截至3月13日,邯郸市第一医院共有55名医护人员和辅助人员进驻邯郸市传染病医院隔离病区工作。“选择主动应战必然要接触患者,接触患者就必然承担着感染风险,面对未知的病毒,我们医护人员还在选择前赴后继,这是以生命赴使命的热血担当。”院长信栓力如是说。
疫情发生以来,邯郸市第一医院医护人员忠于职守,坚决、迅速、全力投入一线,为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筑起疫情防控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成为“以百姓健康为第一使命,以患者安全为唯一追求”誓言的最好证明。
挥洒热血,构筑防控战线
在建立发热患者转运、检测标本运送流程中,发热患者在院区内行动谁来管理、患者的检测标本谁来运送成为最大问题,预检点的工作人员不能随意流动,发热门诊和隔离病房的医务人员不能随意出隔离区,如何使每一位有可能携带病毒患者最少地接触他人?如何将交叉感染的风险降到最低?党委书记刘吉祥、院长信栓力向全院下达“招募志愿者”的通知,一些医务人员得知自己没有成为首批一线队员,纷纷表示要为疫情防控和救治工作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不到24小时,214名医务工作者自发组成了抗击新冠肺炎的志愿服务队,将请战书交至医务科,愿意担负起这项不亚于抗疫一线“风险”的服务工作。
刘桂兰是医院供应室的护士长,她身先士卒报名参加志愿者队伍,带领全科14名志愿者将大年三十到初五的志愿者工作一科“承包”。每天一大早,志愿者们忙碌地穿梭于医院的预检分诊、体温监测点、发热门诊,他们或为患者预约CT检查,或指引发热患者就诊,或在发热门诊陪护、安慰患者,或为患者运送检验标本。
随着疫情发展,邯郸市防控疫情领导小组要求医院开展核酸检测,做到应收尽收、应筛尽筛、当日出清。医院党委立即行动,开辟核酸检测战场,解决疫情防控最后一关,确保全市疫情防控胜利。书记刘吉祥、院长信栓力、副书记井永法经过数次调研,决定把这一艰巨任务交给中心实验室——杨小岗团队。
2月4日,中心实验室开始组建核酸检测团队,筹备运行二级生物实验室,开展冠状病毒核酸检测。杨小岗立即行动,着手开始准备生物实验室备案资料、人员资质等相关文件。2月6日,邯郸市卫健委专家组莅临汉光院区对实验室进行审核、验收,得到专家一致的认可,一次性通过二级生物实验室申报。2月9日,河北省临检中心主任赵建宏带领核心团队亲自对该院的实验室进行验收和指导。短短5天时间,邯郸市第一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二级生物实验室申报,并取得河北省临检中心PCR实验室认证资质。医院抽调核医学科、检验科、东区实验科、医学检验、体检中心等相关人员支援核酸检测,2月10日晚6点,邯郸市第一医院核酸检测团队正式成立,投入使用。
为了核酸检测数据准确,为了打赢新冠肺炎防控战役,核酸检测团队不分昼夜,扎根实验室。每天平均检测300个标本,短短6天,核酸检测团队累计完成1500个标本的检测。截止到3月初,已经完成5000余份的核酸检测任务,成为邯郸市疫情防控战役中重要的一环。
守土有责,战“疫”中践初心
在防控疫情最关键的时期,邯郸市第一医院建立多联表单分步存根和单向流程、确保发热患者全面精准统计的通行证机制。为了规范发热病人,确保数字精准,医院设计了多联表单,盖有5类患者区分专用章。患者按设计的流程从各个监测点依次到达预检分诊、发热门诊,然后推送、隔离观察、门诊留观或入住普通病房。未持有各监测点专用表单的患者,或是违反流程的患者都会被立即发现而得以纠正,确保不出现检查就诊,未经分诊就诊,医院把这称为通行证机制。
科学机制的背后,是医院党委领导下,各科室共同努力的结果。从接到命令的第一时间起,疾控科科长薛日璐一连5天5夜没有离开工作岗位,带领全科人员坚守在疫情防控第一线。疾控科在院工会主席王俊华的领导下制定流行病学调查表,为抗击疫情提供诊断和排除依据,确保了各类情况皆有章可依,使第一医院疫情攻坚战忙而不乱,卓有成效。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发热”成为一个敏感词,孕产妇发热更是让方方面面倍感压力。作为全市唯一一家孕产妇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医院多次进行感染新冠肺炎孕产妇救治应急演练,规范流程,建立专人接诊、防控物资充分准备、院内感染控制完善的急救绿色通道。第一医院妇产科的医护人员个个主动请战,拼在一线,成功迎来了225名新生儿的平安降生……
当前,抗防新冠病毒疫情不容放楹,医院党委将在上级党委的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团结带领全院党员、干部职工,以对人民健康高度负责的情怀与担当,坚定信心、迎难而上,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