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为大力弘扬家庭美德,传承家风家训,倡树文明新风,激励和引导全市广大家庭积极参与文明城市建设,从即日起,市文明办将开展文明家庭家风家训展播活动。
梅朝志家庭
家风家训
勤俭节约、乐于助人;
孝敬父母、诚信做人
成安县梅朝志家庭是一个家风淳朴、敬业奉献的家庭。梅朝志父亲是一位1953年参军的部队军医、老党员,母亲是一位从退休工人,二人乐于助人的性格,深受邻里爱戴。梅朝志在工作中服务患者的热情,认真的工作态度和能力,赢得了群众的认可和领导的肯定,多次获得市级嘉奖。爱人为县一中骨干教师、妇委会主任,先后获得过省、市多项荣誉,桃李满天下。梅朝志是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他于2015年为一名白血病患者捐献成功。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开始,他便吃住在了医院,对分管工作尽心尽责。儿子也主动请缨到到小区参加摸排、防控工作。梅朝志先后荣获省职工文化优秀骨干,被国家卫计委、红十字会评为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奉献奖。
周学强家庭
家风家训
爱国爱家,孝敬老人,勤俭节约,
努力奋斗,和睦乡邻
成安县周学强家庭是敬业奉献的抗疫家庭。疫情防控工作中,周学强作为县医院专家组成员、医疗救治第三梯队队长,带领23名医护人员出色完成隔离病区和发热门诊疫情防控各项工作。为节约一套防护服,他上班前不喝水,减少上厕所次数,几乎24小时没有休息时间,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爱人周蕾是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工,自大年三十开始一直坚守在疾控工作岗位上。为了能够安心投入工作,夫妻两人将远在乡下年迈的父母接过来照看孩子。他们夫妻觉得亏欠父母和孩子,但老人却毫无怨言,坚决支持孩子们冲锋在抗疫一线。
苗青海家庭
家风家训
谨言慎行,宽厚待人,勤恳做事,
踏实做人,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魏县苗青海家庭是一个孝敬老人、见义勇为、有大爱的家庭。夫妻二人善待双方父母,妻子王凤芹不嫌脏不嫌累,悉心照顾着婆婆,为她养老送终。婆婆去世后,王凤芹把公公接到自己家照顾。2018年岳父因血栓住院,不能行走,苗青海或推轮椅或抱着岳父完成各项检查,卧床期间更是端尿擦屎,丝毫不嫌弃。对于子女,他们从来不会溺爱,从小就培养他们坚强的性格。先后将两个孩子送进部队,让他们把青春和热血挥洒在军营里。2011年儿子苗英杰回家探亲,在街上见义勇为、勇斗歹徒,受伤住院。2020年新冠状病毒疫情期间,女儿苗玉靖把孩子交代给父母,主动请战加入部队援鄂援汉。女儿苗玉靖获得“三等功”一次、“优秀士官”两次、“优秀党员”、“嘉奖”两次;儿子苗英杰获得“三等功”一次、“嘉奖”两次、“优秀士官”一次、“红旗车驾驶员”两次。
刘红新家庭
家风家训
孝敬老人、严教子孙
尊老爱幼、亲穆存心
磁县刘红新家庭是敬业奉献、热心公益的家庭。该家庭成员家庭和睦,共同创业,在发展致富的同时,积极参加公益事业,帮扶贫困弱势群体。夫妻合力建起毛巾厂,年上缴利税100余万元,提供就业岗位50多个,给社会带来了稳定。夫妻二人常常开着私家车免费当红娘帮单身男女解决婚姻问题,多次自费到县爱心小屋慰问留守儿童和残疾孤儿,还多次组织参加山区贫困户慰问活动,两年来共组织扶贫助贫活动10余次,助力慰问贫困家庭18个,捐款捐物价值10余万元。疫情期间夫妻二人带头个人捐款万元,组织协调防控抗疫志愿者50余名,为疫情防控工作尽心尽责。刘红新曾评为市“三八红旗手”。
张淑霞家庭
家风家训
诚实做人 勤勉做事
尊老爱幼 善待他人
磁县张淑霞家庭是向上向善、热心公益的家庭。该家庭成员善于学习、向上向善。张淑霞撰写的《关心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调研报告》得到中央领导批示肯定,在全国学习推广,获省妇联系统优秀调研成果一等奖。丈夫边工作边学习,在单位第一个取得安全工程师专业资格。夫妻二人经常到干部学习超市学习,被授予学习型好家庭。女儿从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以第一名成绩被保送到北京师范大学就读,被学校评为优秀志愿大学生。张淑霞是留守孤困儿童索延玮的爱心代理妈妈,他先后组织100余名贫困妇女和困难妈妈参加市巾帼家政进乡村等培训,使他们真正实现早受益、早脱贫。该家庭及成员先后获省安全文明家庭、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个人、省优秀爱心代理妈妈、市优秀共产党员、市“美丽邯郸优秀帮扶人”等称号。
崔爱民家庭
家风家训
教儿育女,修身至远
服务社会,代代相传
临漳县崔爱民家庭是热心公益的家庭。2013年开始,夫妻二人创办纯公益组织——快乐妈妈读书会,每个周末邀请同事、邻居、同学、战友等学习倡导“传承好家风 幸福千万家”的理念,推广亲子共读国学经典,构建和谐家庭。六年多来,夫妻二人先后进机关、学校、企业、农村义务宣讲党的政策,进行家庭教育、孝道感恩公益演讲200余场,组织亲子徒步公益活动12次,亲子公园捡垃圾100余次,邀请知名教育专家来临漳公益演讲十余次,受众人员达上万人。此外,每周末开展公益读书会沙龙和每月开展七天家长夜校班等工艺活动。疫情期间,利用微信直播平台上传播家庭教育。2019年8月,崔爱民组建了县家庭教育志愿服务队。
李凤丽家庭
家风家训
德和善行 人诚品真
大名县李凤丽家庭是个勤劳致富、热心公益的家庭。改革开放初期,父亲李君响带领全家创业带动致富,被县委、县政府授予“致富光荣”荣誉称号。家庭注重传承“仁德为先”的家教家风,坚持淳朴勤俭,庭院绿化整洁竹林花香;孝老爱幼,夫妻平等,兄弟姐妹妯娌齐心。该家庭主动帮扶贫困户、向贫困学生捐款捐物、帮助残疾人就业。新冠病毒阻击战以来向战“疫”一线工作人员捐献两万余元物资。家庭成员李清林被评为大名县“诚实守信模范”,李凤丽被选举为大名县妇联兼职副主席。
许志刚家庭
家风家训
家有老千般好,好儿女多行孝
家有孝是希望,精心栽培生长旺
大名县许志刚家庭是个孝老爱亲、书香浓郁的文化家庭。许志刚与妻子物质生活追求淡泊,孩子在他们的熏陶下,衣着朴实大方,养成了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夫妻二人自结婚起,对老人十分尊敬和孝顺,家中大小事都征询老人意见,在生活上予以无微不至的照顾,六口人同住十几年来,从未红过脸,从未发生过争执。该家庭注重家庭文化建设,是2015年度“邯郸市千村万户文化家园工程建设工作文化示范户”。
尚秀芳家庭
家风家训
遵纪守法,尊老爱幼
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
丛台区尚秀芳家庭是一个新冠肺炎抗“疫”之家。丈夫陈卫国是丛台区人民医院医生,妻子尚秀芳是同一个医院的妇产科主任。妻子尚秀芳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不顾自己高血压疾患,主动请缨进驻隔离区,穿梭在50多个隔离房间,严谨细致耐的开展每一项工作,隔离区的同事都称她为“爱心大姐”。同样在医院工作了30年的陈卫国,将卧病在床的老母亲交给女儿照顾,负责隔离人员接运、核酸标本输送、防护物资配送等工作。他不畏风险、不怕劳累,多次往返郑州、北京等地接运境外返邯人员至隔离场所。儿子陈天赐在丛台交巡警一大队工作,从疫情防控开始就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为疫情防控默默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
刘文英家庭
家风家训
百善孝为先,家和万事兴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复兴区刘文英家庭是母子齐上阵抗疫的志愿者家庭。刘文英和丈夫互敬互爱,勤俭持家,孩子积极上进,用情建设家园。她是一名下岗职工,与人为善热情大方,积极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疫情防控以来,她加入到社区抗疫的队伍当中,带领志愿者们连续加班加点,一栋楼一栋楼的摸排,一户一户的登记,健全社区底账、摸清居民信息底数,建立第一手的居民登记台账,为防疫防控工作打好了坚实的基础。儿子连志军是一名现役军人,在休养期间主动到社区要求参与防控工作,坚持值守卡点,常常忙得顾不上喝口水。他组织建立“爱心送菜小分队”志愿服务队,每天为小区行动不便的老人、孤寡老人送菜和日用品,确保他们的生活需求。连志军曾荣获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积极贡献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