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首页 > 周边 > 邯郸 > 正文

邯郸李辛庄村走出“甜”蜜致富路

来源:中原新闻网编辑:健翁发布时间:2020-09-01 09:04:52

  贫困发生率曾经超过10%的魏县大辛庄乡李辛庄村,为啥只经过短短5年时间就甩掉了“贫困村”的帽子?该村贫困户说,是扶贫干部给他们找到了一条“甜”产业里的致富路。

  种“甜”致富

  8月22日,记者来到李辛庄村,只见村中到处是浓密的梨树林,一眼望不到头。近处,虬曲的梨树枝上已经挂满梨子,在阳光下显得光滑洁净,令人望而生津。几个村民正在林间穿梭,采摘梨子。

  烈日当头,汗水湿透了衣服,但村民们有说有笑,不一会儿就摘满一筐。几个骑着电三轮的村民将一筐筐梨子运往村东的冷库。

  “我们现在收获的梨叫红香酥,平常是黄绿色,太阳一晒就变红,果肉多汁,香甜可口,销量不错。”村民张彦红说,她家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因为家里老人生病,她和丈夫没办法外出打工,之前只能靠种小麦、玉米为生,全家4口人,一年收入不到3000元。“后来,老侯帮我申请了扶贫贷款,鼓励我们搞密植梨种植。密植梨效益是鸭梨的三四倍,林下还可以套种白菜、大蒜等,每亩保底收入一万多元。”

  村民黄天英将刚摘的满满一箱梨放到一辆电三轮车后斗里,虽然累得满头是汗,但按捺不住丰收的喜悦心情。她笑着对记者说:“作为贫困户,老侯帮俺用扶贫贷款的钱参股加入村密植梨种植合作社,每年有3000元的分红,还能到村冷库上班,现在每年收入一万余元,日子过得有盼头了,是老侯给俺们找到一条‘甜’产业里的致富路。”

  “家里劳动力充足的农户选择自己承包种梨,劳动力不足的农户选择加入村合作社集体种梨。”李辛庄村党支部书记李志林说,村里没啥资源,只有耕地,全村有268户,1000余口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就有48户,贫困人口115人。2016年,村里开始搞以红香酥、黄冠梨、秋月梨等高产优质品种为主的密植梨种植产业。通过多年的土地流转,目前已发展成2200亩地的连片梨树种植区;通过“传统展销会+电商”的销售渠道,村里的梨卖得很好,村民月平均能增加收入1000元以上。为抵御鲜梨滞销风险和解决贫困户就业问题,村里还建成了800平方米的果蔬冷库,可存放鲜梨5000多吨。

  “如今村里的贫困户已全部实现脱贫。”李志林说,“扶贫产业能发展起来,让贫困户走上致富路,多亏了老侯的帮助。”

  扶贫队带来“甜”产业

  村民口中的老侯,是魏县驻李辛庄村扶贫工作队第一书记侯波。2016年2月,按照县委组织部要求,受魏县烟草专卖局调派,他进驻李辛庄村,在村两委班子紧密配合下,开展帮扶工作。至此,李辛庄村的精准扶贫工作有了除政府、村两委之外的“第三方力量”。5年时间里,侯波在市委、市政府,县委、县政府,以及市、县烟草专卖局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开展密植梨产业扶贫,给这个村带来了巨大变化。

  李辛庄村位于魏县东南部,地理位置相对偏僻。侯波来到该村的第一件事就是带领工作队认真走访每一户贫困家庭,把每户的详细情况登记在册,建档立卡。针对每个贫困户的情况制定出相应的可行的扶贫计划。

  “经过统计,村里有1073口人,但这是在册的数据,真正留在村里的村民很少。”侯波告诉记者,这里的村民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是典型的农业村。作为鸭梨之乡,大部分村民会种梨,但受思想观念落后、文化素质偏低、缺乏技术和资金等因素影响,多年来没有把梨树种植发展成为经济产业,村民经济收入始终无法较快增长。

  发展梨树种植是否适合李辛庄村?侯波找来河北农科院的专家帮忙鉴定。专家通过对土壤、气候的分析,一致认为该村半黏半沙的土壤是梨的最佳适生区域。“目前县里对于成方连片超过100亩以上的种植区,每亩每年补贴1000元,连续补贴三年,并且还分两次补贴苗圃费用每亩800元,发展密植梨产业大有可为。”省农科院一位专家建议。

  专家的建议让侯波豁然开朗,他带着村两委干部一起到外地考察学习,购买优质梨树苗,向村民免费发放,推广密植梨种植技术。由于密植梨产业3年以后才能挂果有收益,许多贫困户嫌风险太大,当时愿意参与种植的寥寥无几。眼看着好产业推行不下去,侯波和村两委干部商量后决定:村里成立合作社,让村干部带头推广密植梨产业;请农业专家上门免费进行密植梨技术培训。除此之外,侯波还向自己所在单位魏县烟草专卖局打报告,申请由该局中层以上干部对村里有种植意愿的贫困户,进行“一对一”重点帮扶。

  2016年3月10日,魏县烟草专卖局抽调二十名人员,开展了密植梨种植帮扶活动,和村民一起种植了500亩梨树苗。从这一天起,李辛庄村的密植梨产业算是启动了。9月份,侯波协调魏县水利局、魏县扶贫开发办打深井5眼,解决了密植梨灌溉问题。同时还争取到魏县烟草专卖局扶贫资金两万元,用于深井配套和村中基础设施建设。

  密植梨种植期间,为了让村民增收,侯波又请来农科院专家给种植户讲解林下种植蔬菜、大蒜和辣椒等技术,想尽一切办法帮村民增收。为了做通其他贫困户的工作,他上门拜访,通过村两委干部召集村民召开专门会议,鼓励大户流转承包土地,建设密植梨扶贫产业园,优先吸收村里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以土地入股经营或在种植合作社就业,让贫困户的土地和扶贫贷款活起来,携手脱贫,共同致富。经过努力,到今年,该村的密植梨种植面积达2200亩,已挂果500亩。

  打通“甜”销路,让“甜”产业更甜

  从2018年起,随着第一批密植梨开始挂果,消息闭塞、缺乏营销经验的贫困户开始为丰收后的销路担忧。侯波和村两委干部马不停蹄,跑到省里参加农产品展销会,把李辛庄村的红香酥、黄冠梨、秋月梨摆上展台,吸引采购商前来咨询洽谈。同时,侯波还帮助村里在阿里巴巴、京东商城等购物网站开设账号,注册了“李辛庄村电子商务平台”,将现有梨产品通过网络进行推广。一系列努力最终换来回报,本省以及北京、山东、福建等地的采购商慕名而来,参观李辛庄村的密植梨产业园,对梨的品质表示满意,纷纷和村里签订长期收购协议。

  “最贵的梨,卖到4元一斤!老侯真有办法,让咱不出村就卖上了好价钱。”贫困户们收到了卖梨钱,夸奖侯波给大家办了件好事。

  梨属于当季集中销售农产品,经常受“卖果难”“售价低”等问题困扰,影响村民收入。侯波和村两委干部、贫困户坐在一起商量,决定在村里建立冷库,提高梨产品附加值,增加村集体和贫困户的收入。“冷库运营既能减低滞销风险又能提供叉车驾驶员、仓库管理人员等岗位,有效带动贫困户就业。”侯波说,在我市扶贫政策的支持下,魏县政府于去年拿出100万元,在李辛庄村建立了800平方米的果蔬冷库,支持该村的密植梨产业发展。

  为保证梨果品质,侯波联系魏县林业部门重点从肥水管理、科学用药防治病虫害、控制早采收等方面加强密植梨的管理培训,完善技术支撑、严控生产过程,着力生产高端果品,实施品牌化战略,统一标准、统一监管、统一质量、统一包装,打造“李辛庄秋月梨”品牌。同时,拓展合作社产业,支持鼓励发展制箱、制袋、包装、装潢等密植梨的相关行业,培育梨加工企业,扶持发展果品专业合作组织,推进梨产业的生产、储运、加工、出口为一体的产业化经营。

  如今,侯波凭借着对土地的执着,带领着李辛庄村的贫困户们种梨种出了“甜”日子,让“甜”产业更甜。

  邯报融媒体记者 刘昆/文 邱勇慧/影

©2018中原新闻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