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首页 > 周边 > 邯郸 > 正文

邯郸回车巷历史文化街荣获首批“河北省示范商业街”称号

来源:中原新闻网编辑:王杰仁发布时间:2021-12-31 09:57:56

  12月30日上午,河北省首批省级示范商业街授牌仪式在石家庄举行,邯郸市回车巷历史文化街荣获“河北省示范商业街”称号。

  

  回车巷历史文化街区

  回车巷历史文化街区位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邯郸历史城区的中心位置,它南起城南街,北至人民路,西到陵西大街,东临城内东街,全长540米,保护范围10.86公顷,其中核心保护区1.06公顷,是河北省政府批准的邯郸古城内唯一的一条历史文化街区。

  据史书记载和考古佐证,早在三千多年前,这条街就是殷王从殷都至沙丘离宫别馆专用御道的一部分;战国时期邯郸作为赵国国都,赵都廊城就位于该街地表之下6至11米处;西汉,邯郸作为“五大都会”之一,它“北通蒸涿,南达郑卫”;隋唐以后直至民国时期,该街一直是太行山东侧的南北大道,被称为“邯郸道”、“长安道”和“御道”。邯郸城池虽多次叠压,但该街作为古城中的南北轴线,始终居于古城中的核心位置。

  

  邯郸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早在1953年编制第一期城市总体规划时,根据侯仁之、吴良镛教授建议,就将邯郸古城的保护列入了规划大纲。1988年从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开始,就进行了保护规划编制,并随着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多次进行了完善和补充。2011年又按照住建部下达的规范要求,重新编制了《邯郸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该规划荣获2013年度河北省城乡规划设计一等奖、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三等奖。2017年又编制了《回车巷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修缮详细规划》,使该街区历史格局、传统风貌和历史建筑得到了有效保护。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为增强文化自信,作好文化传承。丛台区委、区政府于2017年启动了以历史建筑保护修缮、基础设施改造和环境整治为内容的保护修缮更新一期工程,先后投资4.81亿元,重点保护与修缮沿街东西两侧各40米左右范围,共征收364户,整合103座院落;建筑面积达21476平方米。保护修缮文物保护单位3处(邯山书院、邯郸行宫、回车巷碑亭),历史建筑8处(行署办公楼、王家老门楼、李景濂故居、河北银行旧址、老法院旧址、姚家药铺仓库、老军分区旧址、老供应站旧址),恢复老字号风貌建筑5处(江西三姓、麻家场、万宾楼、二和协酱菜、明盛粮局等),活化民俗传统建筑2处(回车巷小吃街,平原君楼特色风情小街),保护展示历史构筑物3处(明代张国彦的谏议坊、恩褒三世坊基础构筑物、郸古井等)。

  

  回车巷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修缮,一则保护了“两口八巷”(庙道口、斜街口、回车巷、马军营巷、麻家巷、大井巷、马道巷、群众巷、人民巷和行宫街)的空间格局,沿街建筑留存了冀南地区独有的建筑特色和工艺水平,突出了“高门楼、影壁墙、小青瓦、甩袖房”的袖珍小院,彰显的是具有邯郸地域特色的城市肌里和历史风貌;二则活化了回车巷,依托回车巷碑亭历史标识,突出“回车避让”文化展示,打造战汉风貌邯郸特色小吃街;同时活化了平原君楼,平原君楼是当时赵国的第一高楼,联想槃散行汲、毛遂自荐、脱颖而出、窃符救赵、君子之交等成语典故之出处,体现尊重人才之强国之策,使其形成回车巷标志性建筑;三则移植了承载“国共黄河归故谈判”的万宾楼饭店、承载历代名人留宿切有遗篇的“邯郸驿”、代表邯郸知名品牌的“二和协酱菜”等老字号。

  

 

©2018中原新闻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