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是党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大名县砥砺奋进、跨越赶超的攻坚突破之年。大名县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中央、省和市委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加快建设“一城五中心”、实现“五个大幅提升”,以和谐稳定、健康发展为主线,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着力实施总量扩充、乡村振兴、县城建设、文旅开发、改革创新、污染防治、社会治理、民生事业“八大攻坚行动”,全力推动经济社会跨越赶超发展,加快建设新时代富强美丽和谐幸福新大名。
今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县生产总值增长9%左右;全部财政收入增长1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5%、11%。
记者:在经济方面,如何凸显跨越赶超的潜力和优势?
刘锐光:我们坚持把发展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集中精力抓招商、上项目、促投资,力促经济加速发展,重点实施“四大工程”:一是投资拓展工程。围绕县域主导、特色产业,扎实开展驻地招商、专班招商、产业链招商,着力引进一批“高精尖+链群配”项目入驻。动态更新“六个清单”,狠抓进度督导、问题督办,确保年内完成有效投资100亿元以上。二是产业升级工程。坚持调旧育新并重,加快推动面粉、花生、香油等传统产业改造和大数据、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健康等新兴产业培育,全年技改投资增长8%以上,新认定“专精特新”企业5家以上。三是集群培育工程。实施食品加工、电气电缆、智能制造三大产业集群“倍增计划”,支持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年产值分别达到150亿元、60亿元、40亿元。四是平台提质工程。深入推进开发区改革,推行“1234”标准地制度,全面开展低效用地清理,2022年,开发区营业收入、税收收入均增长20%以上。
记者:围绕加快建设“一城五中心”,特别是县城建设,2022年重点做好哪些工作?
刘锐光:我们的“一城”,是三省结合部区域中等城市,“五个中心”分别是区域商贸物流中心、文化旅游中心、交通枢纽中心、教育中心和医疗康养中心,它们是互为支撑、相辅相成的关系。2022年,我们将聚焦框架延展、功能完善、管理提升等方面,深耕城市发展,不断增强城市影响力、竞争力、承载力。在框架延展上,重点推进西北、西南外环线【224省道】建设,全力争跑东北、东南外环线【349省道】新建工程,同时,积极推动城区道路与外环线的互联互通,全面拉大城市框架。在功能完善上,实施新区提速、老城提升“双轮驱动”,加快推动县城提品提质。提速新区建设。完善北部新区、西部片区规划布局,重点推进道路、管网、污水处理等设施建设,实施引河生态治理、大名湖景观提升等生态工程,打造魅力新区。提升老城功能。深入开展“三拆四治五提升”行动,以城区道路、污水管网、供热管网、城中村及老旧小区为重点,全面推进城市更新,提升整体形象。在城市管理上,以省级文明县城、省级卫生县城、省级洁净城市创建为抓手,全面推行“路长制+网格化”治理,实施餐厨垃圾处理设施项目,新建综合性便民市场2个、停车场8个,同时,进一步加强综合执法平台建设,实现省市县联网运行,打造智慧城市。
记者:大名县作为农业大县,也是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这方面工作是如何安排的?
刘锐光:2022年,我们将抢抓政策机遇,进一步强化产业支撑,激发内生动力,努力打造乡村振兴“大名样板”。重点抓好5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持续巩固脱贫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强化防返贫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深化产业就业帮扶,抓好易地搬迁后续扶持,确保脱贫群众持续增收。二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大力发展“四个农业”,进一步扩大强筋小麦、节水小麦以及山药、大蒜、高油酸花生、设施蔬菜等种植面积,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基础上,全面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三是强力推动产业振兴。重点实施奶业振兴战略,推动君乐宝乳业全链条扩张,打造省级现代牧业示范区。四是深化乡村建设行动。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高质量抓好美丽乡村建设,打造“洁净村庄”,推动全县各个村庄环境更新、容貌更新、形象更新。五是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深化农村“三变”改革,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加快法治乡村、文明乡村建设,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记者:大名历史悠久、文脉厚重,也是大运河沿线重要节点,在文旅开发上有什么新的谋划吗?
刘锐光: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是我们的优势,也是我们的机遇。当前,我们已经探明了大运河流经线路,编制完成了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下一步,将按照“一带、两城、四镇、多节点”的思路,以线串点、以点带面,全面推动文旅产业发展。“两城”方面,实施明清古城复建项目,推进重要历史节点修复,争创3A级景区;推进宋代大名府故城连续性考古勘探,年内完成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四镇”方面,实施金滩镇运河非遗特色小镇项目,推进营镇、龙王庙镇、艾家口古镇建设,再现独特运河风貌。“多节点”方面,完成名贤祠建设及布展,对石刻博物馆改造提升,建设石刻文化精品园区,同时,着力推出一批让游客“看得见、带的走、记得住”的文化产品,让大名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活”起来,“亮”起来,擦亮打响“运河古都、宋府明城”旅游品牌。
记者:在民生事业发展上,今年重点做好哪些工作?
刘锐光:民生就是最大的政治。2022年,我们将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跟民众所需,紧扣民生关切,聚焦就业、社保、教育、养老、健康等关键点,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扎扎实实办好一批民生工程、民生实事。在就业上,进一步加强孵化基地建设,培育2-3个知名劳务品牌,拓宽就业渠道。在教育上,重点抓好西未庄中、小学建设,谋划建设三里店小学,增加城区学位供给,解决“入学难”“大班额”问题。在养老上,新(改)建养老机构一家,推进特殊困难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探索建立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补齐服务短板。在健康上,实施医院扩建、医康养中心建设等重点项目,推进乡镇医康养中心建设,提高健康服务水平。同时,不遗余力抓好污染治理、疫情防控、安全生产等工作,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