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回复正常,我们感到十分幸福。”3月28日,记者到刚刚解控的曙光苑小区采访时,居民于文波高兴地对记者说,与疫情战斗的这半个月,一个个身穿防护服的“大白”,为他们送菜,为他们清理垃圾,对他们的关怀无微不至。他想说:谢谢你们,“大白”。
于文波口中的“大白”,是丛台区光明桥街道联新里社区干部,其中有一个人叫邓红兵。
3月13日下午15时40分,接到曙光苑从外地返回小区人员初检阳性通知后,联新里社区立即对曙光苑小区进行封控,邓红兵等几名社区干部立即收拾行囊,穿上防护服,和曙光苑居民共进退。也是从那天开始,家住望岭东路16号院的邓红兵,虽与家一墙之隔,在曙光苑小区解控前,她从未回过家。
从开始的封控,到后期的管控,可不是简简单单的事儿。它意味着两栋楼、5个单元、79户、210人不能出小区,9次全员核酸,无数次的垃圾清运,多次的生活用品配送,还有数不清的心理疏导,数不清的环境消杀,数不清的温馨提醒。这些工作都被联新里社区的干部们所承包,邓红兵便是其中的一员。56岁的她,每天重复地拎着“大包小包”,累到心慌便在小区门口的长椅上坐着休息一会。但一旦有外卖,她便立即起身,将外卖送到居民家中。
光明桥街道干部覃健介绍,这个小区只有2号楼和4号楼,共两栋楼。刚开始,邓红兵负责4号楼2单元。每天5时30分,她领着医护人员为居民做核酸检测,挨门挨户,一直爬上12楼。一些居民家里有孩子,有老人,她便与居民一起哄孩子,伺候老人。工作很繁琐,邓红兵也很耐心,从不厌烦。快解控时,邓红兵负责2号楼4单元,12户、43人。上门次数多了,谁家有几口人,叫什么名字,邓红兵了如指掌。送包裹时,邓红兵已经不需要看包裹提示,光看名字就能准确地知道是哪户人家。
在邓红兵的居住地——物业为他们腾出的一间办公室内,有两张沙发,沙发中间有一门,里面是厕所。工作人员介绍,最初的日子,工作异常繁琐、繁重,邓红兵等社区干部每天只能休息二三个小时,就这样还是轮着休息,有时更是两个人躺在一张沙发上,盖一条被子。外边工作人员还要来屋内上厕所,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在曙光苑值班的这半个月里,邓红兵没换过衣裳。
付出便会有收获,真心定能换真情。社区干部为每个单元都建立了一个微信群,居民有需求,只要在群内提出,社区干部尽最大力量服务群众。可在社区群里,记者看到最多的话就是,谢谢“大白”,谢谢社区干部。当封控区转换为管控区后,居民们纷纷下楼给邓红兵和社区干部们送去好吃的,小朋友们也都爱和邓红兵说话。其实他们看不清邓红兵的样子,但在大家心里,她是“大白”,是这个管控区内坚强又温暖的存在。一些居民介绍,邓红兵从2008年12月至2021年2月在联新里社区任党支部书记,现在正在办理退休手续。在即将退休的日子,邓红兵和社区干部们一起担当,诠释着工作的意义。
3月28日,记者在联新里社区居委会见到邓红兵时,邓红兵说,辖区内的每位居民都是她的亲人,是她事业的全部。她不会让亲人们在危险时期受到伤害,她愿保护好大家。她最大的愿望是小区居民们能健健康康地生活。
邯报融媒体记者 孟令卫/文 刘学维/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