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首页 > 周边 > 邯郸 > 正文

默默坚守护万家——记邯郸疫情防控中的普通工作者

来源:中原新闻网发布时间:2022-04-12 10:58:00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再次让这座城市进入“静默状态”。为控制病毒的蔓延,我市广大居民无惧风险,“变身”志愿者,奔赴疫情防控一线。一个个坚守的背影成为疫情防控中最感人的温情画面。

张敏荣

  “这算不上什么大事”

  4月9日,丛台区黄粱梦镇官前村养鸭专业户“鸭妈妈”张敏荣为核酸采集点的医护人员送去牛奶、饮料等物品,以表达对他们日夜坚守在疫情防控一线的感谢。

  “现在封控期间,物资也进不来,不知道给医护人员准备点什么,看到他们为我们做核酸辛苦了一天,就去小卖部买了点儿喝的,这也算不上什么大事。”张敏荣说,医护人员为防疫工作做了很大贡献,自己应该为他们做些事情。去年,她曾捐赠自己鸭厂生产的新鲜鸭蛋、口罩等助力疫情防控工作。

  “鸭妈妈”张敏荣已年近70岁,从1983年开始,她就走上公益事业道路,在助残扶贫道路上坚持了40年,捐款数额也从最初的1万、5万、10万递增到30万。“有多大力量就做多大好事。”张敏荣说。

杜立涛

  “这一次,我们是志愿者”

  “大白哥哥辛苦了,我给你画了一幅画,你要加油哦!”一名5岁的小朋友采集完核酸,举着手里的画,一蹦一跳地跑来。看到画中的大白穿着防护服、戴着口罩,旁边还写着稚嫩的三个字“加油哦”,杜立涛的眼睛瞬间湿润了。

  杜立涛是复兴区检察院第四检察部的检察官助理。“您好,请出示一下电子健康卡,前面左转排队做核酸……”这大概是这几个小时他重复最多的一句话。他说,虽然辛苦,但自己不是一个人。

  为确保核酸检测工作高质量、高效率、高标准完成,复兴区检察院38名检察干警自觉承担起引导社区群众主动佩戴口罩、测量体温、打开健康码,维持现场秩序,登记详细信息等工作。“这一次,我们是抗疫志愿者。我们只有一个心愿:疫情

  早日结束,山河无恙,你我皆安。”杜立涛坚定地说。

李芳

  “为疫情防控做点贡献!”

  在得知小区抗疫志愿者人手短缺后,公交六公司职工李芳立即主动请缨,担任起核酸检测现场志愿者。“您好,请先在这里进行测温,然后打开健康二维码,排队保持两米距离等待检测。”李芳不断重复进行提醒、引导,保障社区核酸检测规范有序。

  李芳是一名公交车长,23年以来,她创造了驾驶百万公里无违章、无事故、无纠纷、无投诉的行车记录,得到同事和乘客的好评和认可。“你平时起早贪黑,那么辛苦,这几天封控期间,你应该好好休息休息。”面对邻居的劝说,李芳却说:“我作为一名党员,能为咱社区疫情防控工作做点贡献,感觉很自豪。”

  在光华苑二社区采集点,志愿者李卿卿和孩子们做比心动作。李敏 摄

  “我的妈妈是‘大白’”

  她披着早上4点的星光,轻轻吻别两个孩子,来不及吃一口早饭,更不敢喝一口水,便急匆匆地上岗了。一站就是8个小时,实在太累了,就靠在墙边或坐在椅子上,休息片刻,然后再重整精神,继续忘我工作。“以个人的一点牺牲,换家园的宁静无恙,我认为是值得的,我的家人、孩子也会理解支持。”复兴区百家村街道光华苑二社区志愿者李卿卿说。

  李卿卿是一名小学教师,她的两个女儿一个5岁、一个9岁,爱人常年在山西工作。面对新一轮全员核酸任务,她坚定地选择当一名志愿者,留两个年幼的孩子自己在家。

  “妈妈说过,等疫情结束了带我们去旅游。虽然妈妈最近很忙,没时间陪我们,但我们知道妈妈在做有意义的事情。”两个孩子为妈妈是“大白”感到骄傲。

张文智

  “我们需要多操点心”

  一天只睡三四个小时,对普通人来说已经睡眠严重不足,对已经怀孕六个月的张文智来说更是如此了。

  张文智是复兴区化林路街道建西一社区书记。每天早上四点半,她安排好具体工作后,就骑着电动车在社区三十多栋楼里来回巡逻,碰上群众有问题,就停下来解决。时不时地,还会提醒出来透气的居民们不要聚集。一直工作到中午,才能在办公室的沙发上眯一会儿。

  除了在小区内视察,张文智还会到小区东门。为避免小区人流量太大,遇到必要情况需进出小区的人员都要张文智登记后,才可通行。晚上,疲惫的张文智把第二天核酸采集的物资准备好后,才算结束一天的工作。“我们需要多操点心,才能保证居民们的安全。”张文智说,等到防疫工作结束后,自己会去医院做个检查。

东门外社区志愿者团队

  “用爱心播撒阳光”

  有这样一个团队,他们由来自供电局职工、退伍军人、美团客服、个体户等各行各业的一群80、90后组成。在封控期间,他们自行组织的爱心抗疫志愿者团队冒着感染的危险,坚持在第一线为群众服务。“用爱心播撒阳光,用高尚践行平凡”是他们的座右铭。

  “年轻志愿者们充满活力,每次工作还没安排下去,他们就已经开始行动了,让人特别放心。”丛台区中华街道东门外社区书记徐燕说,“我们规定每天早上五点开始消杀,志愿者们每天都会准时自觉地拿起消毒壶开始一天的工作。为居民挨家挨户配送生活用品时,彼此也配合默契,有的负责统计,有的负责送菜,完成度很高。”

朱高源

  “再累都值得”

  从早上四点半到晚上十点,默默地守护在封控小区门口,这样的工作,朱高源已经坚持了一段时间,他的工作地点在丛台区中华街道土山街社区。

  这位只有22岁的志愿者是一名现役军人,今年2月份放假回家,碰到家乡疫情,没能及时返回部队。“我身体素质好,愿意为大家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朱高源说。

  除了在小区门口站岗外,他还负责统计社区居民在封控期间的日常生活需求,四个家属院将近800人的微信群,他一刻不停地紧紧盯着,只怕遗漏了居民的信息。“不做点什么心里过意不去。”朱高源说,听到有居民说声辛苦了,再累都值得。

  邯报融媒体记者 刘志颖 杨溪

©2018中原新闻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