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惧、焦虑、不安、伤感、烦躁……各种复杂情绪交织。
这是张丽娜在接听来自鸡泽的求助电话时最直观的感受。疫情当下,任何一丝风吹草动,都很容易令人心生波澜。
“最好的办法,就是直面它”
张丽娜,56岁,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从事心理咨询工作8年多。2020年疫情发生后,鸡泽县妇联第一时间招募了一批擅长情绪压力疏解的心理咨询师,为受疫情困扰的人们提供免费心理咨询服务,张丽娜是其中一员。但是在抗击疫情两年多的时间里,她的电话少有响起,直至鸡泽疫情发生后……
这座原本喧闹的小县城进入了一段静默的时间。路上行人和车辆寥寥无几,沿街的店铺闭门歇业,人们居家不出,正常生活被迫中断。物理上的封闭被建立,同时发生变化的,还有县城中人们的心理状态。从最近响起的电话里,张丽娜感受到了那些深藏于心的细微变化。
“阿姨,我好多天没回家了,我特别想家,情绪也特别不好,总是觉得有些焦虑。最近学习完全不在状态,根本学不进去……”4月3日的晚上,张丽娜接到了一个初中生的求助电话。电话那端,一个十几岁的男孩,卸下了平日里的“男子汉”这三个字带来的“包袱”,变得脆弱、敏感。
“这是常见的恐惧、焦虑的心态。”张丽娜告诉记者,在疫情期间,很多人都因为正常生活受到干扰,变得焦躁不安。而当这种情绪出现时,最好的办法,就是直面它。
比如担心父母,就直接和父母沟通。张丽娜告诉求助者,趁着学习空余,可以给家里的父母打电话,听听父母的声音。如果有些话不好意思直接表达,可以写封信,把思念寄托在文字里。而那些偶尔焦虑不安的情绪上来时,不如彻底放空自己,去操场上跑跑步,让自己身体出出汗,就会有所缓解。
在这些学生打来的电话中,张丽娜观察到,反而是男孩子的求助更多一些。“可能女生性格的原因,更愿意互相倾诉,反而心中的负担小很多。但青春期的男孩,因为面子,不好意思轻易向身边人吐露心声。不过因为远程心理辅导都是陌生人,他们愿意也更容易卸下包袱。”在张丽娜看来,偶尔出现焦虑和不安的情况都是很正常的,这个时候越逃避,越会放大负面情绪,直面它,反而发现,很多是自己脑补出来的烦恼。
倾听,是为了情绪的释放
在鸡泽,打来求助电话的除了普通市民,另一个主要群体,就是一线医护人员。面对高强度的工作和高传染性的疫情,每一位一线医护人员都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我是核酸采样的工作者,每天一直连轴转。好多天没有回过家了,每天深夜忙完特别疲惫,而且这样的日子不知道还得持续多久。”一位医生告诉张丽娜,和身体上的疲惫、感染的恐惧相比,更难的是心理上的疲惫,主要是对家人的思念与愧疚。一边是疫情,作为医护人员必须逆行而上;一边是家人,照顾不到的愧疚和煎熬在撕扯着人的神经。
在电话里,他们都是平凡的普通人。张丽娜清楚,尽管我们好像总是习惯了歌颂伟大,却也要意识到,所谓英雄,不过是每一个微不足道、坚守岗位的正直善良之人。正是那些偶尔出现的顾虑、担心、疲惫,才更能凸显逆行时的可贵、可敬。
“这些医护人员心里有一些话,不敢给家人说,怕家里人担心,但是身边人又和他们是一样的心理状态,怕彼此互相传递负面情绪,只能寻求借助外人的力量了。”张丽娜说,不仅是医生,一线的公安人员、社区工作者其实都是这样的状态。但让张丽娜时常感到无奈的是,尽管有些人已经想要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但由于太忙,常说不到几句就只能匆匆挂断,又奔赴一线。
“不过说出来了就好,有时也应对着电话哭一哭。基本上当求助者准备挂断电话的时候,我能感觉他们和刚打电话时的满是疲惫不一样,明显轻松了很多。他们就是需要一个释放的渠道。”张丽娜说,这些医护人员基本上找人倾诉后,情绪会立马好转很多,而他们在电话这端能做的,就是默默倾听。
理解,是最好的安抚
在张丽娜最近接到的十几通电话里,有一位求助者显得有些特殊。他是一名隔离人员。
电话里,他对未来担忧、对现状委屈,面对铺天盖地的指责声,压力、焦虑让他几乎无法入睡,自责的情绪夹杂其中,使他充满了悲观的情绪。
在没打这通电话前,这名隔离人员几乎觉得,整个世界都站在他的对立面,大量的谴责声,让他喘不过气来。
张丽娜感受到了这种绝望。“他现在最需要的,其实是理解。”张丽娜告诉记者,对于绝望中的人,最重要的是让对方感受到,他不是孤独的,他是被理解的。倾听和懂得,本身就有安抚的功能。
她开始开导对方,告知对方的行为并不是出于本意,可以理解。他之所以会焦虑、不安、愧疚,也是说明本质的善良。可能是太久的压抑,和长时间的不被理解,对方在电话那端开始哽咽和哭泣。
张丽娜默默倾听和安抚着,感受到一股无名的信任感在默默加深。
几天后,张丽娜收到了一条微信语音,“太谢谢你了张姐,没有你,我过不去这个坎。”这名隔离人员话语里,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封控的时间还在持续,张丽娜电话响起的次数却在减少,这其中,可能源于逐渐的适应,可能是互相的安抚,可能是疫情形势趋好看到的希望……而那些在疫情之中受到的心理辅导,仿佛是某些市民短暂黑暗的人生片段里,突然点亮的一盏灯,在人们心中生根发芽,给鸡泽人民,带来光明。
邯报融媒体记者薛雅兰(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