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首页 > 周边 > 鹤壁 > 正文

鹤壁市浚县大干四个月、实现“双过半”

来源:鹤壁新闻网编辑:李茗茜发布时间:2020-07-13 15:32:39

  记者 王利英 苗苗

       大干四个月、实现“双过半”等不得、慢不得,须以雷霆万钧之力与时间赛跑,围绕赶进度、补损失、稳增长的既定目标任务,争分夺秒抓落实、促成效。

  从招商引资谈判协调会到项目建设工地,从城市公园游园到农村大街小巷,从生产车间到田间地头,处处都有比学赶超的浓郁氛围。这是近一个月记者在浚县采访时最大的感受。

  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大干四个月、实现‘双过半’”的目标任务,浚县县委县政府抓牢项目建设、招商引资“两个关键”,强化城区建设、乡村振兴、脱贫攻坚“三个重点”,守牢防疫底线、安全底线、环保底线和服务保障底线“四条底线”,谋发展实事、出发展实招、做发展实功、求发展实效,强力推进信心提振、项目提速,产业提效、城市提级,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全面复苏和高质量发展,向市委市政府和全县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拼速度

  项目建设按下“快进键”

  提前一个月实现任务过半

  6月22日,京东亚洲一号鹤壁电商物流园项目工地上一派忙碌景象。“只要条件允许,项目建设就不会停,正在全力推进。”该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

  6月24日,今年投入运营的日日顺海尔物流仓储基地内,一辆辆货车正在忙碌地装货。“6·18”期间,共有2.9万多单天猫家电商品从这里配送到消费者家中。

  浚县产业集聚区鹤壁鑫发食品有限公司的厂房中,工人们正在加紧调试机器。这个由闲置资产盘活而成的年产3.5万吨速冻食品项目预计7月份投入运营。

  在李子园乳饮料、九州通医药物流等重点项目建设现场,无一不是抢工期、赶进度的场面。浚县各相关部门“自我加压抓推进、快马加鞭抓攻坚”,推动项目建设热潮涌动。

  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抓发展必须抓项目,项目建设是经济工作的“生命线”。复工复产以来,浚县举全县之力、聚全民之智,主攻产业项目、基础设施项目、社会事业项目等重大项目建设,一幅幅施工画面演绎着项目建设推进经济发展的“速度与激情”。

  今年年初以来,浚县县委、县政府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紧抓项目建设,不断完善重大项目协调推进机制,突出抓好项目谋划、开工、竣工等关键环节,积极推进集中开工活动。

  为切实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工业企业复工复产工作,浚县县委、县政府及时安排、周密部署,组织多个单位派专人下沉到各个项目组,实行县级领导分包、重点项目秘书长服务机制,调派32名项目秘书长服务35个重点项目,全力助推重点投资项目建设,千方百计把疫情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

  截至5月底,全县共有重点在建项目京东亚洲一号鹤壁电商物流园、李子园乳饮料等100个,已完成投资60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56%;11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0亿元,占年度计划的61%;集中开工项目电商快递物流产业园、浚县5G基站建设等24个;竣工项目河南特创塑业有限公司建筑装饰玻璃深加工、鹤壁业之鼎智能家居定制家具等15个。

  浚县通过“县级领导分包”“项目调度会”“联审联批月”等一系列活动,强力抓好项目调度,迅速掀起了施工高潮,促进了京东亚洲一号、万邦农产品冷链物流等一批重点项目克服疫情带来的影响,提前一个月实现任务过半。

  拼气质

  以绣花功夫提升古城颜值

  新增业态激活古城经济

  浚县,作为一座古城,一砖一瓦中流淌着文化的汁液,一呼一吸间浸润着文化的气息。

  文化是浚县的优势,也是浚县的财富。只有循“古”向“新”,做好古城保护开发这篇大文章,才能以“文”化城,绘就魅力浚县新画卷。

  今年年初以来,浚县重点围绕“以文化城”,积极整合“两山”、古城、古运河、古粮仓等文化旅游资源,加快推进古城保护修复和街区整治等项目建设。截至目前,东西南北四条大街立面改造、四个城门广场、县衙、海棠谷、翰林府、关圣庙等项目修复成景,成为居民休闲的好去处和文化旅游发展的新亮点;古城墙、文庙、土圆粮仓、兵役局历史建筑片区等文物遗迹已经完成保护修缮工作。嘉里美食街已建成并投入运营,成为古城特色餐饮商业区新标杆。按照国家5A级旅游景区标准设计的高端游客集散中心项目已经开工,包含了游客服务中心、住宿、餐饮、商贸、停车场等功能。

  在做好古城保护的同时,该县按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发展思路,精心布置了夜间亮化、夜间巡游、夜间演出、夜间市集等多项业态及内容,全力打造豫北最美“夜游”运河古城活动。组织开展了“浚县古城欢乐嘉年华”系列夜间巡游、夜间演出、嘉里美食夜宴等多项特色表演体验内容,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观光体验。这些改变,为浚县的夜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7月3日晚,古城街头华灯初上,众多文物古迹在街灯的映照下更显韵味,迎着灯光,顺着人流,记者来到浚县古城县前街,“古风夜市”如期开市,商贩们身着古装,叫卖着发簪、手工艺品等特色商品,浓浓的古风让人仿佛回到了古代。

  家住郑州的赵志成趁着端午节假期带着一家老小徜徉在古城中,白天赏美景,晚上逛夜市,在浚县玩得不亦乐乎。“身边朋友一直推荐我们来浚县古城逛逛,趁着假期我们就自驾过来了,准备今年春节再来浚县古城感受一下年味儿!”赵志成说。

  巍巍大伾山,钟灵毓秀;千年古运河,静静流淌。东携大伾山、南揽浮丘山、西挽大运河(卫河浚县段),经历千年积淀洗礼的浚县古城,如今已重现“两架青山一溪水,十里城池半入山”的独特历史风貌。游运河、逛古城、赏“两山”,连点成线,全域旅游的生动画卷徐徐展开。

  拼成效

  城市“双修”提品质

  以文化城增内涵

  浚县,也是一座新城,高楼林立、车水马龙中显现着现代繁华,一颦一笑中雕刻着幸福美好。

  “今年春节因为疫情,被隔离在外地没能回家,这次回来发现村里大变样。”浚县伾山街道西杨屯村的王女士指着村西大片公园感叹,“这么好的环境不利用一下实在可惜,我正计划将老房子整修一下,结合我们村的泥咕咕研学项目,做特色民宿项目。”

  王女士口中的大片公园是浚县依托浚县国家储备林项目资金和国债资金建设的浚县黎阳故城郊野公园,该公园建设规模2532亩,投资2.25亿元,建设范围为伾山街道大伾山东侧黎阳古城遗址以南、天宁路以东、东杨屯至天宁路沿线以北。

  浚县黎阳故城郊野公园只是该县在城市“双修”方面做的众多工作中的一项。今年上半年,浚县一手抓生态修复,一手抓城市修补,将生态文明建设和改善人居环境并重推进,加快城市“双修”,努力提升浚县城市形象。据了解,该县按照全市百城建设提质工程统一安排部署,共谋划实施各类项目55个,总投资81亿元,以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着力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今年上半年,在完善基础设施方面,浚县围绕建设高质量发展城市,持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截至目前,黄河路道路已改造完成,景通路(原天宁路)近期开工建设;累计新铺设城乡供水管网15公里、城乡燃气管网17公里,新增供水用户3000余户,新增天然气用户2600余户;完成黄河路、黎阳路、白云路等7条道路绿化升级改造工作。同时,该县还有序推动老城区背街小巷综合整治工作,按照“一街一特色、一巷一文化”的思路,每条街道重点规划2条左右街巷,挖掘特色、打造亮点,城区居民居住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拼温度

  投入专项扶贫资金4683万元

  对接扶贫项目116个

  俺家现在养了80多只羊,一只能卖好几千元呢!”浚县黎阳街道吴村的脱贫户耿永申看着羊圈里的羊高兴地说。耿永申患有慢性病,属于弱劳动力,2017年经脱贫责任组介绍,在一家养殖场打工,原本已经实现脱贫,岂料2018年养殖场因经营不善倒闭,耿永申失业后没了经济来源。为了防止他返贫,吴村脱贫责任组通过再次研判,最终帮助他通过养羊有了稳定收入。

  浚县共有26个贫困村,7064户20921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耿永申的家庭只是浚县脱贫攻坚工作中的一个缩影。

  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年,今年年初,浚县制定了《浚县2020年脱贫攻坚工作要点》,先后开展了全县2020年脱贫攻坚首季“六促”行动和第二季度“六查六保一强化”行动,聚焦贫困群众“三保障”“三精准”“三落实”等方面的问题,对全县2020年剩余贫困人口10人以上且贫困发生率高于1%的9个村和剩余贫困人口10人以上(含10人)的37个村实行县、乡领导分包指导,多措并举、统筹推进脱贫攻坚。

  疫情期间,为促进扶贫企业尽快复工,浚县组织金融扶贫专班,对30家企业逐个走访,了解情况,解决难题,并向6家企业投放资金2110万元,密切其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让贫困户种高油酸花生、优质小麦,由带贫企业统一供种、统一管理、统一回收,直接带动211户贫困户增收,户均年增收1000元以上。

  截至目前,浚县已安排各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4683万元,对接扶贫项目116个。

  浚县今年还将农村低保标准提高至每人每年4500元,农村特困供养人员基本生活标准提高至每人每年6300元。该县先后对26个贫困村的站牌设置、通车班次、发车时间、沿途路面、路肩、绿化及路域环境等情况进行了完善,并改造了贫困村的电网,有效改善了贫困村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拼品牌

  做强“里子”打响牌子

  围绕“三品一标”做好文章

  6月15日上午,浚县2020年第二季度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本次集中开工的16个项目,有一个项目是鹤壁丰盛物流有限公司年仓储50万吨优质花生项目。

  据了解,该项目为浚县拉长花生产业链条、围绕浚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布局的项目之一。2019年8月,2019年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公布,浚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入选。该产业园主导产业是优质花生,善堂镇作为产业园种植核心区,为善堂花生产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新契机。

  围绕本地特色,把地标产品做大做强,把品牌叫响是该县一直努力的方向。今年上半年,该县依托当地农业龙头企业——河南丰盛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大力发展高油酸花生订单农业,在去年1万余亩订单的基础上,又新增了2万余亩的订单。

  在全力培育“三品一标”品牌的同时,该县还加大了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开发及认证工作力度,实施品牌兴农战略。截至目前,该县获得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的农产品3个、绿色食品21个、无公害农产品58个。这一张张“名片”进一步加大了浚县农产品宣传推介力度,以此提升了该县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和经济效益,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小河白菜就是该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这一金钥匙开启致富门的一个例子。7月1日,位于浚县小河镇张刘庄村的鹤壁市绿源农牧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绿源农牧)种植基地里,一座座蔬菜大棚整齐排列,一车车有机蔬菜经过打包后装车运往各地。

  就是在这块土地上,去年种出来的白菜一棵可卖到39元,而且供不应求。这么好的市场行情,缘于浚县县委、县政府内抓产业规划和质量检测,外抓宣传叫响了小河白菜品牌。

  对小河白菜这个不缺知名度的地标性农产品,该县着眼做大做强,做好产业规划,培育形成规模,提高特色种植的影响力。通过鼓励企业加大与农业科研院所合作力度,不断培育新品种,扩大种植面积,持续提高蔬菜品质,努力叫响农产品特色品牌。

  为了真正让小河白菜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撑产业,该县确定了“政府引导、企业带动、村集体参股、农户种植、合作共赢”的发展思路,采取“公司+股份经济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负责协调种植面积和管理,农户负责种植,公司提供生物肥、生物药,做到统一供种、统一管理、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检测后贴标销售。

  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和通过绿色食品认证的小河白菜,像是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被全国各地客商相中。并在今年5月迎来了史上最大订单,郑州市大傻蔬菜购销部与绿源农牧签订了600亩白菜供销合同。

  作为河南省的产粮大县,在围绕“三品一标”做好文章的同时,浚县县委、县政府始终秉持“无农不稳,无粮则乱”的古训,今年年初以来,浚县小麦种植面积为103万亩,亩产569.5公斤,总产58.7万吨;全县优质强筋小麦收获面积为20.1万亩,优质强筋小麦平均单产561公斤,总产11.3万吨;玉米种植面积为76.5万亩,优质花生种植面积为20.6万亩,其中高油酸花生种植面积为2.3万亩。

  如今,务实重干的浚县人,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忙碌。全县党员干部群众正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方向,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持续践行县域治理“三起来”,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落实“六稳”“六保”要求,全力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围绕浚县县委“33541”工作思路,抢抓机遇、做强优势、补齐短板,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和社会大局稳定,以党的建设高质量推动经济发展高质量,确保在全市创建“五个示范区”中走在前列,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努力在中原更加出彩中走在前出重彩。

©2018中原新闻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