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志嵩
“希望他们能少养狗,小区里不能再出现居民被他们家的狗咬伤的事件了。”7月12日,淇滨区军民花园四区的武女士对记者说,前几天她出门遛狗时,被小区一邻居家的狗咬伤了。事情发生后,民警和社区工作人员都介入进行了调解,但她要求对方给一个合理的说法和有效的做法。她的态度之所以这么坚决,是因为她被这一家的狗咬伤不是第一次了。
■被咬伤者 两次被同一家的狗咬伤,家人也被咬伤过
当天,在武女士家中,记者看到她的小腿上仍有淤青,伤口清晰可见。武女士告诉记者,事情发生在7月8日上午,她出门遛狗时,有4只小狗突然围了上来。因为担心自家的狗被欺负,她赶紧抱起自家的狗,这时其中一只狗咬了她。
被咬伤后,武女士拨打了110。“当时围上来的4只狗都是我们小区里一对儿夫妇养的,3年前我就被他们家的狗咬伤过。”武女士说,不仅如此,几个月前她的姥姥也被这几只狗中的一只咬伤过。“我当时越想越生气,小区的邻居都劝我报警处理。”
3年前武女士被咬伤后,对方承担了注射狂犬疫苗的费用。“当时我就劝他们,出门一定要给狗拴上链子。没想到3年过去了,他们还是没给狗拴链子。”武女士说,她被咬伤5分钟后,狗的主人才出现,对方给出的解决方案还是只出打狂犬疫苗的费用,但她这次坚决不同意。“他们家的狗多就算了,遛狗还不拴链子,小区居民对他们家的意见都很大。”
■其他邻居 不赞同养这么多狗,但碍于情面没说
咬伤武女士的狗是其隔壁楼的一对儿夫妇养的,对方都80多岁了,没有和孩子一起住,男主人姓李。当天记者到该小区采访,多位邻居表示,对于这对儿夫妇养这么多狗他们都有意见,但碍于邻居情面没说。
“我家孩子小的时候我下楼都是抱着她,不敢让她下地。”一位邻居表示,“几只狗一起冲下来,边跑边叫,谁能不害怕。”
“今天下雨,平时天气好的时候下楼玩耍的孩子很多,我们确实很担心。”居民李先生说,这不仅是安全问题,楼道里还经常出现狗的粪便,大家有苦难言。
有居民还反映,这对儿夫妇养的狗中有几只流浪狗,大家都很担心防疫问题。“他们总说给狗打过针了,也办过证了,但我们没见过。希望他们能为我们考虑一下,不能光顾着自己。”
■涉事养狗者 以后少养狗,注意遛狗方式
“出现这种事我们心里也不好受。”涉事养狗者李先生向记者道出了自己的难处,他虽然养的狗多,但每只都拴有链子,平时出门遛狗也会及时捡拾狗的粪便。
记者了解到,这对儿夫妇平时没什么爱好,就喜欢养狗。
记者把邻居们的意见告诉了这对儿夫妇,他们说这些狗养了很多年,虽然舍不得,但邻居们担心,这次下定决心会把其中几只送人。此外,他们说养犬证已经在办理中,近期就能办好,以后也会注意遛狗的方式。
延伸阅读
养狗前看看这些规定
鹤壁市去年发布了《鹤壁市市区养犬须知》,并于2020年1月开始查处违规行为。其中规定鹤壁市限制养犬区域为市区建成区。鹤壁市区未经免疫、备案、年检,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养犬。在市区建成区养犬的,一律实行拴养或圈养。建成区内居民只准饲养小型观赏犬,禁止饲养藏獒等大型犬、烈性犬。
犬类出户规定:
1.用犬绳牵领犬只,犬绳长度一般不得超过1.5米,并由能够约束犬只的成年人牵领;
2.在公共楼道、电梯及其他拥挤场所,为犬只戴嘴套或者抱着它;
3.不得携犬与他人争道抢行,主动避让行人尤其是老年人、残疾人、孕妇和儿童;
4.有效制止犬只追咬行人、持续吠叫或者在人群聚集处追逐嬉闹;
5.应当携带必要的清理工具,及时清理犬只在公共场所的排泄物;
6.不得携犬进入机关、学校、医院、体育场馆、博物馆、图书馆、文化娱乐场所、候车室、餐饮场所、商场、宾馆等公共场所;
7.不得携犬乘坐公共汽车等公共交通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