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祁凯燕
“昨天我收到一个邮费到付的包裹,因为我最近没有网购过,所以拒签了。后来我才知道,这是一种新型诈骗手法,因此想给大家提个醒,今后当遇到类似情况时,一定要小心。”8月5日,淇滨区的张女士联系本报记者反映。
张女士介绍,8月4日上午,她收到一个邮费到付的包裹,包裹上显示的寄件人是“韩先生”,发货地址在深圳,标注的邮寄物品为某名牌“彩漂剂”,邮费9.9元。“我在深圳那边没有朋友,所以看到这个包裹后我挺纳闷儿的,再加上我最近没有进行过网购,所以就拒收了。”张女士说,后来她越想越奇怪,便在微信上发了朋友圈,询问是否有朋友给自己邮寄过物品。“没想到有好几个同事也收到了这样的包裹,且上面的信息一模一样,有人支付完邮费后拆开包裹发现,里面是一个化妆品空瓶。”张女士说,随后她通过上网搜索发现,这是一种新型诈骗手法,且已有不少人上当受骗。
当日上午,记者采访了淇滨区新闻巷快递管家的一名工作人员。该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快递包裹内的物品只要不是违禁品,且收件人与发件人的信息完整,都是可以正常邮寄的,因此建议广大市民,在接收此类邮费到付的包裹时要谨慎。“当收到货到付款的包裹时,市民要先确认下是不是自己网购的包裹,如果是自己网购的包裹,就联系卖家确认其寄件方式是否为到付;如果不是自己网购的包裹,市民可以通过扫描快递包裹上的条形码查询寄件人的具体信息,查看是不是自己朋友寄给自己的包裹。若‘到付件’不是自己网上购买的物品,也不是朋友邮寄的,市民要果断拒收,以防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