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省始终将“四好农村路”建设作为重大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坚持乡村振兴、交通先行,以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按照“强基础、促转型、提效能、增动能、优服务、保安全、树标杆”的发展思路,加快建成安全便捷、服务优质、治理高效、美丽文明的现代化农村交通运输体系,助力全省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今年以来,鹤壁市围绕农村公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总目标,以全面推行“路长制”为抓手,多措并举扎实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
近日,全省“四好农村路”暨旅游公路建设推进会在汝阳召开,贯彻落实全国“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已全面展开部署。会上,鹤壁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主任张华忠就如何创新举措、完善机制、推动“路长制”落细落实作了典型发言,取得良好反响。
创新机制
完善农村公路治理体系
据了解,为推进农村公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我市在全省率先推行农村公路“路长制”,并从完善管养政策机制、强化制度保障等方面入手,推动“路长制”规范有效运行。市政府先后印发了《濮阳市加快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实施方案》《濮阳市农村公路“路长制”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明确农村公路“路长制”目标任务、组织体系、工作职责、保障措施等内容,细化各级路长工作职责,进一步确定路长责任清单和部门责任边界,基本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行业指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农村公路治理格局。
精细管理
构建农村公路责任体系
据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主任张华忠介绍,自“路长制”工作推行以来,我市着力构建市、县(区)、乡(镇、办)三级路长责任体系,为全市公路管养工作上水平、上台阶找到了“金钥匙”。各级路长职责明确,实行总路长统一领导、各级路长分工负责的机制,上下联动、全员参与、精细管理,确保农村公路“建管养运”工作有效落实。
部门联动
提升农村公路管养成效
现行“路长制”打破了之前乡村公路由一个部门负责的管理模式,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进一步优化。据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农村公路科杜晨铭介绍,目前,鹤壁市“四好农村路”工作实行县(区)政府为主导,交通、公安、财政、规划、环境等部门联动的管理模式。通过“巡查—处置—督查—通报”管理流程,由各级路长定期巡查,对巡查中发现的问题及交办的事项,各级政府、各相关部门根据职能职责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置,实现了农村公路从行业单一管理向多部门多方协同治理的转变,为及时解决农村公路管养问题、路产路权保护、应急管理等问题提供了有效途径。
网格管理
破解农村公路管养难题
鹤壁市农村公路乡道和村道里程长、覆盖面广,是农村公路管养的难点。为解决这一难题,鹤壁市进一步扩大公众参与度,采取“一长、二员、三动、四格”的工作方式,对乡道、村道全面启动网格化管理,广泛吸纳农村群众参与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有效解决农村公路监管不到位、养护不及时等问题。网格化管理模式将农村道路管养问题发现在基层、解决在基层,政府引导群众共同打造“建养并重、规范化、精细化、全覆盖”的农村公路管理模式,有效提升了群众参与感和满意度。
严格机制
确保“路长制”有效落实
通过在县、乡道的醒目位置设立路长公示牌,公示每条公路的路长、路长工作职责、责任路段、目标任务、监督举报电话等内容,自觉接受广大群众监督;在道路沿线村庄、公路驿站等场所张贴宣传海报;广泛利用线上渠道,通过“路长制”工作宣传片、广播电视和其他媒体开展宣传,营造良好氛围,提高全社会对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的关注度,全面规范社会监督工作;通过科学的奖惩机制进一步激发“路长制”活力,助推“路长制”在濮阳落地生根。
目前,全市五县中范县、南乐县成功创建国家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濮阳县、清丰县、台前县为省级示范县,实现了国家级、省级示范县全覆盖,鹤壁市被评为“四好农村路”国家级市域创建突出单位。“下一步,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擦亮濮阳农村公路‘路长制’新名片,打造内通外畅、管养到位、安全便捷的农村公路路网体系,全面提升‘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水平,为助力全面乡村振兴、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张华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