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5日中午,被孟州市森林公安救护后又送到焦作市野生动植物保护救护站的7只可爱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红隼,经过两地精心饲喂,红隼幼鸟生长迅速,近日被成功放飞。这是我市救护、收容野生动物的一个镜头。
近年来,焦作市野生动植物保护救护站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认真履行保护野生动物、维护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保障野生动物与人民群众健康安全的责任和使命,积极作为,多管齐下,扎实开展野生鸟类保护救护工作,为打造“精致城市、品质焦作”作出了贡献。
该救护站积极救护陆生野生动物,坚持全天24小时救护值班制度,年均救护雕鸮、纵纹腹小鸮、普通鵟、红隼、燕隼、小天鹅、戴胜、夜鹭、黑水鸡、斑鸠、大白鹭、苍鹭等野生鸟类30余种上百只。今年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野生动物救护工作受到了全社会空前关注,该救护站回应群众关切,主动作为,上半年救护野生鸟类31种75只,比往年同比增长20%。
积极开展野生鸟类放归活动。该救护站每年坚持把野生鸟类放归大自然活动作为开展爱鸟周、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月活动的重要内容,传播保护野生动物建设生态文明理念。今年上半年,该救护站承担了两次省鸟类放飞活动任务。4月24日,又联合省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在大沙河举行2020年河南省野生动物放归自然系列活动暨焦作市爱鸟周鸟类放飞活动,现场放飞野生动物17只。7月7日,在修武县云台山镇百家岩举行2020年河南省野生动物放归大自然活动,现场放飞野生鸟类96只,其中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55只。
加强野生鸟类监测巡护。大沙河流域生态环境持续改善,逐渐成为市区水鸟重要的栖息地,鸟类数量、种类也逐渐增多。为切实保护好这些野生鸟类,该救护站加大大沙河鸟类巡护监测密度和频次,扩展监测范围,每年10月至来年5月实行日巡制,每年6月至10月实行周巡制,并细化野外巡护监测区域和路线,将责任落实到人、到地段,确保监测及时到位。今年2月至4月,该救护站共出动270余人次,行程3000多公里,上报监测信息90多份。监测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鹳、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小天鹅、红隼,还有世界级濒危物种青头潜鸭、国家“三有”保护动物斑头雁、普通秋沙鸭、红头潜鸭、凤头潜鸭等60余种鸟类。
加强大沙河鸟类栖息地保护。该救护站沿大沙河实地观测,对适合鸟类栖息的地段提出营造鸟栖息地方案。在迎宾桥西和山阳路东侧北岸开挖水体隔离带,建成2处适宜鸟类觅食、栖息活动的漫水岛,在栖息地周边绿化带建成300米和900米长,2米宽的绿篱隔离带,以减少游客活动对鸟类栖息地干扰。根据白鹭等鹭鸟生活习性和集中繁殖的特点,在山阳路东南岸选择建设了1处面积3.5公顷的鹭鸟繁殖地。对繁殖地周边进行绿篱隔离,补植楝树、构树等适合筑巢的乡土树种,专门在林间空地修建小水池,便于鹭鸟栖息和鱼食投放。选择在山阳路东、迎宾桥西、灵泉湖适宜地点,坚持进行鱼、玉米等鸟类食物投放,确保候鸟安全越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