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为期两天的纳米电子材料产业技术高峰论坛在济源落下帷幕,来自全国纳米电子材料相关领域的院士、国家科技领军人才、高校院所专家与河南省相关部门领导、企业家、投资人等200余人齐聚一堂,共同探讨纳米新材料、技术产业化前沿、产业功能区如何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等热点话题,推进纳米技术产业高端交流、合作对接与创新发展。在此期间,济源的纳米材料产业发展成为行业“大咖”们的关注焦点,并获得专家们的一致肯定。
从“科学”到“技术”
济源纳米材料产业不断发展
2020年10月,“特种功能纳米二氧化硅”历经实验室研究、小试、中试和工程技术验证,最终实现科技成果在济源落地转化,不仅促进高性能纳米二氧化硅的行业升级,而且带动纳米产业的发展。记者了解到,这与济源纳米材料产业发展是离不开的。
济源的纳米材料产业起步较早,2003年就与河南大学合作共建纳米材料中试基地,张治军教授带领河南大学研究团队,通过引进人才、培育平台、合作研发,催生出一系列纳米材料创新项目,开创了济源纳米材料产业发展的“1.0时代”。2019年8月,济源与河南大学正式签约,共同建设纳米材料产业园,标志着济源纳米材料产业进入了“2.0时代”。
目前,济源纳米材料产业园已有10余家纳米材料企业入驻,年产20万吨特种功能纳米二氧化硅项目、年产1000吨纳米二氧化钛项目以及企业与院校合作开发的催化剂、增塑剂等项目已经投产或加快推进,河南大学纳米材料工程研究中心仍有10余项成熟科研成果待合作转化,纳米初创孵化产业园预计今年7月具备入驻条件。
“济源要将上下游产业全部吸引过来,形成纳米材料全产业链发展。”深圳先进电子材料国际创新研究院研究员于淑会这样认为。她希望在济源纳米材料产业园和纳米初创孵化园的带动下,强化区域内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完善成果转化和激励机制,打造出一个营商环境最优、人才队伍最强、创投氛围最佳的纳米科技生态圈。
从了解到合作
济源纳米材料产业将迎来新发展
通过此次纳米电子材料产业技术高峰论坛,多壁碳纳米管、导电微纳级银基材料与锂电池铝塑膜粘接材料、金属铜银纳米微粒工业化生产与应用、纳米钛酸盐电池电子材料等12个项目入驻济源纳米初创孵化园。这意味着济源纳米材料产业即将迎来新的发展。
5月16日,与会嘉宾学者赴企业调研,与企业代表进行了需求对接,解决了部分制约产业发展的“卡脖子”问题,达成了多项合作意向。
“‘十四五’期间,济源要实现高质量发展,纳米材料产业将有着重要作用。”河南大学教授、河南省纳米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张治军说。2003年,河南大学就把纳米材料的中试基地建到了济源,经过十几年的孕育和积淀,中试基地在纳米材料领域取得累累硕果,实现了科学研究、试验开发、推广应用“三级跳”。目前,济源纳米材料产业化应用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时机。
张治军表示,未来将瞄准新型纳米电子材料、纳米复合材料和金属纳米材料三大块,由一个点一个点的发展,变成一片连一片的发展。济源要致力于做纳米电子材料的领军者,加快纳米材料的研发和产业化进程。
两天的时间,参会的行业专家学者碰撞思想、把脉问诊、建言献策。此次高峰论坛,促进成果转移转化,激发各类创新主体创新活力,进一步营造了一流的产业生态、创新生态、服务生态,为加快打造纳米产业应用示范城市和产业高地奠定了基础。 记者 董慧敏 何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