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记者从示范区发展改革和统计局获悉,今年1月至4月,济源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4.4%,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4.3个百分点,居全省第一位。
济源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缘何居全省第一位?示范区发展改革和统计局党组书记、局长王笑非表示,今年以来,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始终把项目建设和有效投资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抓手,以扩大投资总量、提升投资质量、优化投资结构为主攻方向,聚精会神抓项目,精准发力破难题,以高质量的项目建设支撑济源高质量发展。
固定资产投资持续恢复。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同比增长74.7%,第二产业投资同比增长31.1%,第三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5.4%,三次产业投资加快恢复增长;分领域看,工业投资同比增长31.1%,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133.0%,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19.2%;分重点项目看,中国白银城、虎岭高新片区钢产品深加工产业园、沁河北物流枢纽园铁路专用线、济水源生态文化旅游综合开发、济源城市水系、黄河大道西延、汤帝路南延等项目投资超过时间进度,有力支撑了济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
多举措加快推进项目建设。落实领导分包制度。示范区领导牵头挂帅十大产业工作专班、十大工程指挥部,采取现场办公、周例会等形式,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健全工作机制。从项目谋划、协调推进、环境保障、督导激励等环节提升项目管理水平。优化服务体系。深入推行区域评估、多评合一、容缺受理等联审联批模式,建立“首席服务官”制度,实行全程代办、批前辅导,加快项目开工。破解难点堵点。加大土地收储力度,常态化开展银企对接,坚持“项目警官制”,扎实做好土地、资金、环境等资源要素保障。营造建设氛围。坚持每季度举行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活动,利用媒体持续对重点项目建设情况进行报道。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确保了项目建设顺利推进。记者 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