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晚报通讯员 樊璠自今年11月开始,市第一中心医院积极探索推行“急诊患者先诊疗后付费”服务模式,对HIS系统诊疗流程进行优化、增加“先诊疗后付费”患者专属标识,依据急诊患者病情等级,一、二级急危重症患者可进行各项检查、诊治后一次付费,确保急危重症患者得到及时有效救治。
前不久,73岁的张大爷突发胸痛,紧急送到市第一中心医院。“事发突然,我们从县里赶到这儿才知道,父亲得了心梗,需要做介入手术,可当时没有带够钱,急诊医生告诉我可以走先诊疗、后付费方式,来医院不到20分钟就做完了相关检查,送进了心内导管室,一点儿都没耽误。”张大爷的儿子激动地说。
“按正常程序,张大爷的家属要为十多项检查付费结账。如今,所需检查也只要拿着单子先做,省去了来回缴费排队,这个新模式确实为救治危重患者节省了不少时间。”该院急诊一科副主任曹玉萍说,“如果每个重症患者诊疗时间都能节省20分钟,不仅改善了患者就医体验,更重要的是急诊救治效果也会有很大提升。”
“今年5月,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局联合发布《改善就医感受 提升患者体验主题活动方案(2023-2025年)》,提出要进一步优化门诊流程设计,缩短患者在门诊的滞留时间。一直以来,急诊科常处于人满为患,很多患者都是突发情况,医院从优化急诊流程为抓手,对需要紧急救治的患者实行先诊疗、后付费,由医院担保费用,不得因费用原因错过最佳救治时间。”该院医务处处长李永旺说,“先诊疗、后付费在让需应急救助的患者享受到便利的同时,会让医院承受一定的债务风险可能。如今,各地不断探索打造“信用+就医”便民服务模式,这将为先诊疗、后付费制度的可持续性提供制度支撑。”
看病少排队、付费更便捷、检查少跑腿……对照这些目标,市一中心医院进行的一系列改革,“预住院”“先诊疗后付费”“日间手术”“床旁结算”“云胶片”等改善服务措施的落地,正是我市医药卫生领域深化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三年行动的生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