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首页 > 周边 > 聊城 > 正文

传承历史 开启未来

来源:聊城日报编辑:胡浩亮发布时间:2020-01-14 19:28:02

  走进聊城市实验小学,刻有“求真求趣”校训的石碑静静伫立,细看之下,其外围的石头却与其他石头有些不同。“这些石头包括旁边几棵老槐树,都是2017年学校整体搬迁时从老校区移过来的,为了纪念那段难忘的历史和快乐的童年回忆,命名为童乐石、童乐树。”校长闫淑青介绍。实验小学这所百年老校,把文化育人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打造情景化、浸润式的育人环境,用先进的校园文化培育人、愉悦人、塑造人、发展人,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提升健康的文化品位,追求高尚的精神境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做“有意义、有意思、有温度、有品位”的真趣教育,打造“书香、至善、灵动”的文明校园。

  传承历史 时时处处皆育人

  在办公楼一楼大厅醒目位置,有一个“启”字。自新校区启用以来,该校新一届领导班子以“规划学校发展、营造育人文化、领导课程教学、引领教师成长、优化内部管理、调适外部环境”六个方面的专业要求全面梳理百年校史,传承百年文化,在继承中创新,顶层设计学校发展之路。汲取百年历史文化精髓,以“启”为校魂,“启天赋之门,行君子之道,做最好的自己,成未来的人才”。尊重每一个不同的生命,点燃每个孩子不同的天赋,让他们做最好的自己。

  办公楼前的状元广场,因老校区在古城区状元街九号而命名。状元指的是字压天下的邓仲岳,因此该广场被确定为书法广场。广场内分布的八位书法大家字帖碑石、地面上印制的书法纸、一旁放置的地书书写毛笔,方便学生随时前来进行地书练习。记者在现场看到,除了临摹大家字帖,学生们还会书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成为该校百年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印证。

  路过两座分别命名为“贻琦楼”“元培楼”的教学楼,就来到该校的启文大道。大道一侧有十块路牌,记录了学校的十次更名,整条大道仿佛一个百年时光轴,记录了该校从当年的启文书院到如今聊城市实验小学的百年历史沧桑。路牌背板后面还印制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让路牌化身为十本空间德育书,更体现出该校时时、处处、事事、人人皆育人的教育理念。

  链接未来 打造行走的课堂

  漫步实验小学,大到教学楼走廊间的不同分区、小到校园内绿植旁学生制作的小标语牌,目之所及,所有事物都可以用来育人。百年老校经久不衰的不仅是经典的校园,更是其自身发展中积淀下来的教育精神和文化个性。无论时代变迁,学校始终能勇立潮头,开教育风气之先。闫淑青和她的团队,真正在校园中打造出一个个“行走的课堂”:教学楼的前厅是一个开放的科技馆,包括声光电磁等方面的设备,孩子们在闲暇时在这里进行科学探究和体验。艺术长廊、科技长廊、美术长廊中,各自按照主题用师生作品进行装饰,分布着多个功能教室。该校所有功能室均采用1+N的利用模式,既是学科教室又是特色课活动室,还是少年宫活动室及教师个人工作坊和学科研究室。让师生能依据个人兴趣和特长,找到成长的空间。

  在该校,每间教室被定位为一个信息交流场,按照教学区、展示区、阅读区整体情景化设计,学习就成为了一个师生间、生生间信息交流和经验分享的体验过程。教学楼中随处可见的“漂流书屋”,存放的是师生们捐赠的书籍以及学生优秀的真趣作业书,分类整理、方便随时阅读。悦读空间包括了两个阅览室和一个开放式的阅读区,同时设置了孩子的阅读秀场。书架上摆放的是学生读书笔记和诗配画等作品,这既是一种展示,也是一种评价,更是一种学生随时获取的学习资源。创意空间设置了三个科技秀场,是学校无人机课程、机器人课程和3D打印课程空间展示的开放平台。“天地大课堂,万物皆书卷!我们希望从每个场景细处着手,将校园文化作为一门潜课程资源开发,将校园打造成一个孩子们即走即学的行走的课堂,处处呈现出学校百年历史浸润印记的同时,营造成一个孩子们随时进行研究性学习的空间创新实验室,实现学校泛在育人的总目标。”闫淑青说。

©2018中原新闻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