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军队首批支援武汉的人员,我更感觉到身上责任的重大。坚决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指挥,尽最大努力救治更多的患者。”这是海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东方肝胆外科)护师、高唐人于苹苹的心声。
因为组织纪律,也怕家人担心,作为军医的于苹苹去武汉前并没有告诉家人这一消息。“这是作为一名军人、一名医护人员的责任。哪里危险,哪里需要我们,哪里就是战场!”
大年三十庆团圆,欢欢喜喜迎新年。为守护武汉人民的万家灯火,于苹苹和她的战友们踏上了驰援武汉的征程。她们首先到达汉口医院,2月2日,农历正月初九,正是于苹苹的生日,这一天,他们又转战刚刚建好的火神山医院。没有任何喘息休整,他们立刻投入新的战斗。
于苹苹所在小组要同时照顾60余位病人,打针治疗、心理疏导,她们以军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顽强支撑着。不断增长的确诊与疑似病例数字,敲打着每个人的心。病毒无情,但病房里涌现出的暖心故事又温暖着很多人。有位87岁的患者,老伴已经去世,女儿和外甥不能进来照顾,于苹苹每次忙完工作都会抽空去找这位老爷爷说几句话开导他,给他喂饭,让他安心接受治疗。“孩子,谢谢你。”虽然隔着口罩与护目镜,无法看到于苹苹的笑脸,但这个笑起来眉眼弯弯的姑娘给了老人莫大的安慰。
女儿支援火神山,父亲值守保家园。于苹苹的父亲于学海在老家高唐县琉璃寺镇于庄村,帮不上女儿什么忙,但作为村民,他主动提出去路口值守。“村里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后,学海主动找到我,要求去路口站岗,考虑到他做过二尖瓣置换手术,家里还有病人,孩子们又没在家,咱村里这么多志愿者,我就没同意。”于庄村党支部书记于克水介绍。于学海的老伴赵付苹旧病复发正在住院,家人考虑到父亲岁数大了不能熬夜,就没让他到医院。于学海在家闲不住,再次找到于克水,要求去路口站岗,终于如愿以偿。“孩子在武汉救死扶伤,我自己在家也不想闲着。我这身体还行,我要尽自己的本分,也算是和女儿站在一条战线上了。”
“我这个姑娘,从小就有主见,说了腊月二十八回家过年,我连接她的车都找好了,结果她说晚几天回来,也没说什么事儿。后来我在新闻上看到他们医院年三十晚上派了150名人员去武汉,就赶紧给她打电话,打了好几个都没打通,我猜着里面肯定有她。”于苹苹的父亲于学海说。
得知父亲在村口站岗防疫,于苹苹感到既骄傲又感动,“父亲年纪大了,我担心他的身体,但是看到父亲为守护家乡安全奉献自己的力量,我为他骄傲!感觉是和父亲在一起并肩战斗,浑身充满了力量!”于苹苹笑着说。“你们放心,我在这里一切都好。我们战友之间经常互相鼓励,大家还给我们几个生日日期相近的战友过了一个集体生日,虽然没有生日蛋糕,但这是我过得最难忘的一个生日。我相信在所有人的努力下,我们一定会战胜疫情!”于苹苹在电话中安慰父母。
如于苹苹、于学海一样,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无数群众用自己的方式抗击疫情,凝聚起了战胜疫情的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