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高新区韩集乡陈栾村贫困户的扶贫档案袋,《扶贫特惠保》《帮扶责任人工作记录》《到户帮扶工作手册》《脱贫路径和脱贫成效手册》和银行卡流水等各项扶贫资料简洁有序、清晰明了。更让人心头一暖的是,《到户帮扶工作手册》的边缘从上到下依次有序地粘贴着口取纸,上面写着“健康和医保”“住房保障”“饮水安全”“居民基本养老”等字样,而张贴的位置正对应了贫困户应享政策所在页面。
“他说粘上这些,以后我想找自己享受的政策,一翻就能找到,很方便。”贫困户王玉祥口中的“他”就是该户的帮扶责任人——韩集乡济州管区主任张士梁。
说起“90后”扶贫干部张士梁,村民都很熟悉:走访贫困户时,他总是提着一个公文包,包里放着笔记本、中性笔、铅笔、小刀、橡皮和各种扶贫材料,以便及时将走访过程中了解到的贫困户的情况都记录在笔记本上。
当提到在《到户帮扶工作手册》边缘粘贴口取纸的缘由时,张士梁说:“在走访过程中,发现《到户帮扶工作手册》中政策讲解十分详细,但是查找时不方便。”起初,张士梁试图在工作手册中插入书签,但书签容易掉落,后来偶然看到同事的笔记本上粘贴着口取纸,他灵机一动就想到了这个办法,既方便贫困户了解应享受的政策,又便于走访时对照查看政策落实情况。“小伙子总是很细心,每次过来都教我怎么根据提示看政策,像我这样一把年纪的人,想翻找帮扶政策,也能一下就找到。”71岁的贫困户石桂之说。
小小口取纸背后反映出张士梁对待扶贫工作的认真细致,但是之前,张士梁还被陈栾村的孙西英老人“怼”过。原来张士梁在走访自己帮包的贫困户时,习惯到邻近的贫困户家里转一转,而同村的孙西英性格较为孤僻,她见到张士梁便不耐烦地说,“就你事多,就你来得多,来了不是问这就是问那,还总是在本子上写这写那。”但张士梁面对老人的“厌烦”从不退缩,而是耐心沟通,询问需求。在他的“纠缠”下,孙西英逐渐开朗起来,对全乡的扶贫工作更加配合了。张士梁用自己的负责与真诚,真正把党委、政府对贫困户的爱与关怀传递到被帮扶群众的心坎里。
“好儿女志在四方,有志者奋斗无悔。”习近平总书记曾用这句话勉励青年人到基层和人民中去建功立业。“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我们有黄文秀同志作为榜样。青年一代应当担起责任,让青春之花绽放在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用我们的实际行动交上一份令人民满意的答卷!”张士梁说,他将和大批投身基层建设的年轻人一样,悉心感悟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导,扎根基层、埋头苦干、助力脱贫攻坚,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青年干部的担当和作为。